足迹
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九品中正章已做改动(第1页)

事情显然不会有那么简单,李鸿运接着说道:

“中正制度是有着‘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之称,但是即便是曹操,也不得不采取郭嘉的建议,在新征服的地方,征辟当地的名士,来稳固消化这些新领土。”

“单说中正制度,曹操既然厌恶浮华交会,更是不能容忍地方清议干政,那么从初衷上来说,这一制度就是排除清议,由朝廷派出官员直接统管乡议,让名士不能自己制造舆论,从而扰乱选举。

而是由朝廷所派遣的官员,收集乡议,从而给这些士人分出等级。

就像察举制是为了把乡举里选,交由朝廷统一规范管理一样,中正制度也是基于一样的思想。”

“这不是相当于加强了中央集权么?按照四大基本制度,这对于王朝来说,是一件好事啊!”

“是的!最开始的时候,中正一职位只在郡中设置,而且郡中的中正是由郡守推选,在中央的控制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曹氏政权的目的!”

“原本的私家评议,是极容易形成朋党浮华的风气,现在中正制度的建立,将其收归朝廷中央,在一定程度上,的确遏制了结党营私。”

“在曹操执政时期,中正制度施行的同时,还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这也证明在当时,曹操本身是更看重个人才华的,在家世、德行和才华当中,更偏向后者。”

“而在士族和寒门这一角度,相对于士族子弟,曹操更愿意提拔那些寒门出身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不是中正制度的锅了,出于平衡朝政,不被世家把持的需要,曹操才这么做。”

身为皇帝,群聊中的人们自然是能够理解其中的弯弯绕绕,只见燕帝周峰说道:“提拔寒门,由于根基尚浅,背后也没有实力雄厚的家族,于是乎就只能依靠皇权,而提拔士族,就不一定了!”

“是这样的!曹操正是靠着中正制度和唯才是举令,打造出了一种士族与寒门的平衡。”

李鸿运点了点头赞道。

“精彩!虽然还是察举制,但是人才优秀与否,是中央说了算!而不是任由地方评议而定!这也算是曹操针对察举制、针对士族的一次破局!”

卫国国君李康对曹操评价道。

“如此说的话,这个曹操倒也算是个枭雄!能在那样的时代,利用唯才是举,来压制士族,对于朝政的掌控但凡弱些,这一套早就开始反噬了!”

大魏太子安逸想着曹操的所作所为,也是点了点头。

“在门阀士族崛起的时代,察举制被士族把控,曹操若是继续施行察举制,整个朝堂将变成士族的天下。”

大翊皇帝刘信对于安逸的评价表示认可。

“不过这一切,到了魏文帝曹丕时,就也有所变化!”

李鸿运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