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理寺考公宝典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节(第1页)

&esp;&esp;“嗯。”谢云应,又点点另一份折子:“再看看这个。”

&esp;&esp;杨枝依言快速扫过另一份折子,双眉不觉蹙起——北狄的确小动作不断,四处集结兵力,而且时日非常蹊跷,就像是与人里应外合。

&esp;&esp;她又想到前日在宫中的情形,脑中一一掠过那些画面,忽然定格在一处,面色一变:“是贤妃!”忍不住惊呼出声。

&esp;&esp;谢云下意识一拧眉:“仔细说说。”

&esp;&esp;“贤妃可能亦是……沆瀣门的人。”杨枝立刻道:“天子设局,沆瀣门将计就计。我当时还在想,这个局怎会设的那么容易,宝隆又岂会那么轻易就自尽了。原来螳螂捕蝉,沆瀣门才是黄雀。”

&esp;&esp;“我在贤妃宫中时,听到两名宫人在讨论蜀绣,方知贤妃其实很精通绣艺,而那犯事的徐公公亦是知道此事的。既然知道,怎还会因帮贤妃请个擅绣的宫人而轻易落入圈套?”杨枝解释:“贤妃很依赖徐公公,若只是串通设局,完全没必要牺牲这么一个人,除非……她想取信于陛下,或立个投名状。”

&esp;&esp;“如今看来,沆瀣门的居心已然昭昭,青州石碑支开柳大人,宫女一案令卫氏折翼,而北疆异动是……”

&esp;&esp;“针对江家的。”谢云接口,他亦是绝顶聪明之人,凝眉片刻,旋即道:“收拾收拾,我送你出城。”

&esp;&esp;“嗯?”

&esp;&esp;“柳敬常交待了,京中事态一旦有变,先将你母女二人送出城。”谢云道。

&esp;&esp;杨枝几乎未经思考:“不行。”见谢云疑惑,连忙补道:“我母亲中了毒,需要沆瀣门的解药。”

&esp;&esp;

&esp;&esp;十日的期限并不长,当晚吐血之后,杨母身体益发虚弱。杨枝若非极为要紧的事,便一直陪在她身边,两人回了嘉安王府的老宅。那座宅子亦在北城,离现今的大理寺其实不远,只是连前朝的公主府都改成了大理寺,这座宅子却一直空置着,既无新官受封搬进去,又无人清扫打理。门楣上蛛网密布,墙角衰草丛生。

&esp;&esp;两人到时门前却已有一人,那人听见动静转过身来,杨枝微微一愕。

&esp;&esp;“江大人,你怎会在此?”那人身形挺拔,一身大红劲衣,腰间束着皮带,显得格外肩宽腰细,身形轩昂。

&esp;&esp;江令筹看见杨枝母女,却是神色平静,与杨母见了个礼,便道:“我明日要走了,临行前想来看看故人。”

&esp;&esp;故人?

&esp;&esp;哦,是她父亲嘉安王。

&esp;&esp;不知怎的,江令筹口中的父亲与她记忆中的仿佛判若两人,是以对他二人忘年的交情,她也十分不解。

&esp;&esp;江令筹瞥见她面色,似明白了什么,却淡淡一笑,转向杨母:“听闻李夫人当年亦随王爷在北疆待过?”

&esp;&esp;这是杨枝并不知晓的过往,她微微一怔,却见母亲点了点头,眸光不自觉浮远:“三年,我随他在北疆待过三年。”

&esp;&esp;杨枝怔怔看着母亲,她一直以为,当年母亲离开陈郡之后,便一直被困于那一方小小的宅院之中,一直到父亲获罪,都再未离开过。

&esp;&esp;杨母看着她,淡淡一笑:“那是靖宁元年到三年。”

&esp;&esp;“靖宁三年?不就是今上大败北狄的那一年吗?”杨枝惊道,她是那之后才出生的,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已然成了个闲散王爷。

&esp;&esp;“算是吧。”杨母道,正好江令筹有些好奇的目光投过来,她便一笑:“江大人若是有兴趣,不妨寻一处地方,老身给你们讲讲当年之事吧。”

&esp;&esp;江令筹连忙应“好”,吩咐随从去张罗。

&esp;&esp;三人在左近找了间茶室坐下,杨母向着杨枝道:“这其实还要从你祖父那辈说起,你祖父与先帝之父文帝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自小关系甚好。你祖父是嫡长子,亦是当时的太子。但是他寿数不长,不到二十罹患了重症,不治身亡。当时你父王尚在祖母腹中,身为嫡长孙,本应由他来继承太孙之位。你祖父却道他尚未出世便已失怙,上无亲父教导,左右无弟兄帮扶,恐难当大任,便恳请惠帝改立弟弟为太子,才有了后来的文帝。”

&esp;&esp;“你父王与先帝亦是一起长大,自幼亲厚,感情甚笃。你父王年长几岁,先帝处处追随他景仰他,你父王亦是倾尽全力辅佐他。靖宁元年,先帝登基,恰逢北狄来犯,你父王便自请北上驱逐——他从小长在北营,跟着当时的大将军历练,亦在西北戍守过几年,因而算得上是绝佳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