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第一帝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第1页)

赵清毓扫了眼折子上得价格,五石米粮换一匹骏马,这价格还算公道。

不过折子后还有一段话,小忽安想让大恒派工匠和农夫前往小忽安,帮助小忽安修建屋子和教习族人种植粮食。

“我前几年听说过,小忽安部落内有块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大忽安可没少打这块平原的主意,几场交战,这块平原还是让小忽安保住了。”赵清毓继续说道,“看样子,他们此行,志不在粮,而在工和农。”

“若是他们不再受制于米粮,恐怕第一个攻打的便是大恒。”景元帝蹙着眉头说道,“看样子,这工匠和农夫不能派去。”

与景元帝想法不同,赵清毓倒是希望小忽安部落能够壮大,最好能与大忽安抗衡。如此,四足鼎立,大恒才有足够时间准备。

“教会他们倒不是不可,只是,不能让我们长途跋涉去,得要他们来。”赵清毓说道,“圈一块地给他们,不能放任他们四处走动。”

大恒工匠和农夫前往小忽安,若国事变动,他们就成了小忽安的挡箭牌,大恒的软肋。

故而,要想学,便自己前来拜师学艺。

赵清毓眼眸微敛,“爹,等会我便修书一封给二舅舅。二舅舅镇守的西北与小忽安相近,方便教习,又不失监管。”

“希望小忽安能如他们自己所想那般,也好牵制大忽安。“

“希望如此!”

谈定小忽安之事,景元帝又同赵清毓说起武官之事。

赵清毓从北境回京,本就是冲着武举之事。

大恒多年重文轻武,导致城防驻守之地,可用之才屈手可指,良将已至暮年,可却后继无人,如今便是青黄不接。

培养良将武臣,已是亟待解决之事。

大恒若想重回盛世,相比器具物料,人才是重中之重。

去岁冬季,朝廷就放出告示,不拘家世学识,但凡有报国之志,皆可参加武举。如同科举一般,从功夫、谋略考较,进一甲者,可为一府武官。进二甲者,可为一城武官。三甲者,赐校尉,征战杀敌、驻守皇城,由君挑选。

此次武举,不限于簪缨世族,平头百姓,城府之兵,军中劲卒,皆可参加。

第一轮乡试武举已于前几日结束,第二轮的县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赵清毓留在京都,便是考较最后一关,等一个结果。

大恒不缺武夫,但良将难求。大恒边境需要新鲜血液注入,赵清毓此行便是希望能为大恒挑选出一方大将。

“你小舅舅若是习武,定也能为大恒镇守一方!”景元帝颇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