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第一帝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第1页)

赵清毓心中不免失望,可仍旧不死心,便又提示了一句。

“各位大人皆知,文官科考,哪个不是寒窗苦读,满腹经纶。可是,武官却不尽相同,他们也许大字不识一个,却在某一场战役,杀敌英勇,便加官进爵,晋升三品、甚至一品大员,可是他们可能只会杀人,大恒如今需要良将卫国,可勇士不是良将……”

秉政瞟了眼赵清毓,他怎么感觉有被内涵到。

“武官能力参差不齐,与文官差距颇大,诸卿,可知何故?”

答案都送到跟前了,若是再无人能懂,赵清毓觉得兵部可以大换血了。

“小臣有一拙见。”

坐在末端一人站起身,朝着赵清毓施了个礼。

“说说。”

“小臣以为,文武之别,在于文官自幼苦读良书,夫子教导,幼已定志,奋发向上,方才榜上有名。武官若非像忠烈侯府有以武传家的渊源,其他可能像帝姬所言一般,多为勇猛却无识之人,能谓精兵,不可谓良将。”

“那卿以为,如何改之?”

“良师在侧,教之,育之。”

“以何为师?”

以何为师?库部郎中钟申声音不由噎在喉咙。

师,必然为大能者。文韬武略,缺一不可。

如今能称得上文韬武略的,都镇守在边境。防线之上,没有谁能轻举妄动。

可若无大能者教之,与民间武馆又有何异?

赵清毓见钟申答不上来,梗着脖子红着脸站在席位末端。

“卿觉得,窦老将军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兵部尚书是我私设,哈哈哈哈

第29章

“窦老将军久经沙场,阅历丰富。若能为师,定能为大恒培养精英。”钟申说道。

“那卿以为,这师立于何地?这生何处而招?”

“这……”钟申心有迟疑,犹豫一息后道,“可仿私塾教学。”

赵清毓摇了摇头,“文人科考,千年积累,人之所向。可武学不同,世人眼中,武人粗鲁野蛮,屈于文人之下。并不为世人所逐,如此生源何来,便初有立志为师之人,经久下去,终不能成。”

校场之上,赵清毓脑海里初有武将培养的方案。

在京都设立汇武堂,从大恒境内,招揽四面八方的有天赋之人,加之培养。可刚刚考虑一番,她起初构想有太多不可操作性。

就如同她自己所说的一般,百姓愿意举一家之力培养一个学子,不过是寄希望有朝一日高中,从此改变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