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袅袅炊烟的唯美诗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部分(第1页)

多教几个学生也能多得些银钱,王翰文自然不会拒绝,“这并无碍,教一个学生也是教,教两个学生也是教,能多几个学生也热闹些。”

办私塾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之后里正就找了村里几个长老商量一番,找了村里一间没人住的旧屋子,修缮了一番,置办了几张桌椅,虽然简陋但也有个私塾的模样了。

王翰文也不嫌弃。在这书塾的一旁还有一间小屋,因为林大山家里实在是挤,他也不好意思在住,就寻了张床搬到小屋里,自己和小棋搬到那边去住。

当然,因为两人都不会做饭,所以一日三餐都还是在林家吃。也不是白吃,王翰文每月给林家五十文钱。

江家村里愿意供,并且供得起孩子上学的人家不多,江家村来上私塾的孩子也十来个,但是加上附近比较富裕的王家村还其他的几个村庄的孩子,差不多也有三四十个学生。有空的时候,他还可以画些字画拿到县城里卖钱,日子也算是安定了下来。

@@@@@@@@@@@@@@@@@

转眼就又到了收稻子的季节。

今年林家水稻的收成特别好。水田地里的稻子也金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把稻杆都压弯了腰。林大山看着这幅景象,心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次收稻子,林大山没让家里的两个哥儿帮忙。

顾秋怀了身子,自然下不了地,林雨儿家里的家事也有一堆,已经够他忙活的了。加上上次顶着大太阳收麦子,两个哥儿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嘴上起燎泡,让林大山心疼死了,这次林大山琢磨这次自己赶一赶也能把稻子收好,不管家里的两个哥儿怎么说要帮忙,他就是不同意。

林大山把家里镰刀磨得锃亮,早出晚归,一个人把地里的稻子都收了回来,不过人也累瘦了两斤。林雨儿见状心疼极了,只好每天想着法的给他做好吃的。顾秋则揽下了晒谷子的活儿,这活儿轻松,只要隔一个时辰翻一番,注意驱赶鸟雀就行了。

五百来斤的稻子,自家自家留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运到县城里买了。看着一筐筐即将运到县城里的金黄饱满的麦子,林大山拉着顾秋的手高兴地说:“我觉得在稻田里养了鱼,今年稻子收成比往年都要好,是不是鱼粪的作用,看来明年要多养些鱼才行。”

顾秋看着林大山高兴的样子,自己心里也很开心,点了点说:“今年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养得少了些,每亩才两百尾,在我的家乡,一般一亩都能放养八百尾哩,明年我们家里一定要多养些。”

两人说着话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丰收的景象。

林大山赶着几家的牲口——金花,运着粮食去了县城里买了。

不知为什么,林大山觉得赶着金花去县城跟平时赶着其他的牲口的感觉都不一样,觉得路都稳了很多,都不颠簸了。这一路上,他都舍不得走快,怕累着自己的金花

到了县城卖了粮食又买了不少东西回来。上次林大山买的红枣,顾秋特别喜欢,这次去县城里又买了一些,不过买的也不多,自家院子的枣树已经结了不少果子,回家里也能打下不少鲜枣子来。

回到家里,林大山把卖粮食的钱交给顾秋。上次买牛花了六两银子,家里的银子花了不少,两人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心,现在总算又有银子入手了。

晚上,何正平回来的时候又带回来一个好消息,他家的房子要建好了,明天竣工,再过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入住了。

“真的吗,这么大的房子竟然快就建好了。”林雨儿心里有几分震惊,现在和何家人一块儿住久了,想到他们快要搬出去了自己竟然有几分空落落的。

“是呀,主要是大家干活都很拼命,所以房子才能这么快建好。”何正平发自内心地感谢来帮忙干活的乡亲们。

林大山点了点头,他之前也在何家帮忙干活,自然了解情况。

“大山呀,在你家里住久了,想到快要搬回去,心里怪舍不得的。唉,都怪顾秋、雨儿的手艺太好,我和正平厨艺一般,回去之后恐怕要吃不下饭了。”何大夫摇了摇头,一脸心痛地说。

顾秋和林雨儿都被何大夫的这个样子逗笑。

“何大夫,如果可以的话,以后我们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给您送饭呀,要不你们也可以想王先生一样来我家吃饭。”顾秋笑着说。

“那成什么样子了,偶尔来你家里蹭蹭饭就可以,哈哈。”何大夫摇了摇头笑着说,今天心情明显很好。

何正平也连连点头,在一边应和着。突然想到什么,何正平转过头看着林大山说:“大山,倒时候新屋落成,要请村里的人来吃顿酒,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是要请你帮忙。”

林大山自然不会推辞,笑着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这章有点短。还有,有点卡文,明天要请假一天,好好思考一下,抱歉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林大山自然不会推辞,笑着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