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盛世青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众人异口同声的回了声,“是。”

裴菱看了众人一眼,心下感慨,母妃临死时说,能做的,她已经都做了;能留的,她也都留了。日子要过成什么样子,就看她们姐妹自己了。她一直未曾明了,如今看着这几个随她追风逐浪的人,她忽然明白,母妃生前,已为她们姐妹做了太多,付出了太多。

“退下吧,一会儿该吃晚饭了。上官将军,我交代你的事,你别忘了。”

“请公主放心。”

用过晚饭几人各自回了营帐,气氛似有些莫名的紧张,上官良勋换了便装,整个人看起来随和多了。青衣帐里的烛火有些昏暗,他坐在方凳上,手里攥着书,眼睛看着别处,听到上官良勋叫门才回过神来,“进来吧上官将军。”

上官良勋掀帘而入,“在看书,没打扰你吧?”

青衣一笑,合上书放到一边,“光顾着想事情了,将军请坐。”

上官良勋在他对面的方凳上坐下,“公主让我跟你讲讲业城的事,你好心里有底。”

青衣点了点头,确实要跟他讲讲,他对业城几乎一无所知,而作为她的“随行”一道回了业城,往后的日子想必再不会清省了。

上官良勋想了想,却是一下子理不出头绪究竟该从哪里说起,大小姐的身世,真的有点复杂,又细想了片刻,决定从她的几位皇亲着手。

她有五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除了妹妹,其余称不上手足的手足均在世,而且个个应当都过的不错。长兄诚王,丽妃所出,虽不是嫡子,却深得承帝欢心,在东晋朝内素有“贤王”的美名;祁王,长孙皇后所出,文韬武略都很出众,已是朝堂内外私底下默认的太子;辽王、韩王,惠妃所出,一个宽厚大度、一个阴险狡诈,皆不为承帝所喜;藉王,媛妃所出,五位王子中相貌最为出众,性格内向孤僻。

长公主泰和,庆妃所出,姿容秀丽、性格乖巧;二公主昭和,长孙皇后所出,任性泼辣、娇纵蛮横……上官良勋还说到了几位大将,常琨、李断、马清远……说到承帝的时候,他停顿了好一会儿,毕竟,很多年不曾见过承帝了,或许,他和以前已经不太一样了也说不定,于是挑了些无关痛痒的说了说。

“名义上,你是我的门客,同清和公主,没什么关系。”

青衣点了点头,“我知道。”

“万一……我是说万一……有人威胁恐吓……甚至于动用私刑要你对公主不利,凡事往我身上推,切记!”说这话的时候,上官良勋的脸色是少有的严肃,“唯有公主无恙,我们方能无恙。”

青衣郑重点了点头,“请将军放心,各中利害,我懂。”

上官良勋宽慰的叹了口气,公主看重的师兄,必不是俗人,否则也不会大动干戈亲自去接了来,又坚持要一道返回业城,共谋霸业,“我离开业城十几年,府上的下人大多遣散了,打算等来年开了春再雇,怕是要委屈公子一段时日了。”

“我本就是粗人,将军收留已很是感激了,谈什么委屈。”

“多谢公子体谅,如此,我先告辞了,公子歇着吧。”上官良勋起身往外走,青衣将他送至门口,目送他离去。清和公主,他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啊,他的小师妹会是东晋的公主,而且看她手底下这几个人,个个都是人物。这个师妹,真是不简单啊。

离业城约莫五里处有一个矮山坡,山坡上有一座凉亭,名曰:相思。亭子的柱子上刻着一首诗: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凉亭似乎记载着一个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但于裴菱而言,这处凉亭是十多年前的断肠之处,她和妹妹被长孙皇后陷害送往丰泽为质,出城的时候,除了一个人,无人前来送行。那天,天气阴沉晦暗,飘着靡靡小雨,阴冷的风,将满地的凄清吹起,直直吹进了她心里,亦吹进了骨子里。清和哭得肝肠寸断;而她,绷着脸,昂着头,一滴眼泪都不曾流。

相思亭,相思无从寄。

相思亭,怨恨伤别离。

她正闭目养神,马车却忽然停了下来,翠红掀了帘子探进半个身子,行了一礼,低声道:“主子,前头山坡上有人,看身形像是辽王殿下,您可要去看看吗?”

她懵了一懵,同清和一道离开的时候,唯有三哥哥来送她;如今她一个人回来了,三哥哥竟来接她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朝堂浮沉、权势争斗、纸醉金迷,他还是那个三哥哥吗?

“去看看。”她说。

翠红扶着她从车驾上下去,又为她披上斗篷,“主子可要我同去吗?”

“不了。”她看了一旁的众人一眼,“师兄,六爻你随身带着吗?”

青衣一愣,“带着。”

“你随我来,其他人在这里等我。”

青衣看了一旁的高久安一眼,见他毫无反应,便跟着裴菱走了。矮山坡不高,台阶也不算陡,她深一脚浅一脚的眼见着走的很不稳,青衣跟上去扶她,她往一旁躲了躲,“谢谢师兄,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