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罗莎琳·兰德百度百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第1页)

“……如果你真的是我的妹妹,那我要问你一些问题才能证明。因为只有记忆是仅属我们两个的。”

她说:“你真让我有点伤心了。”

“我们小的时候,就是阿德莉太太带我们去野餐的时候,你送了阿德莉太太一顶帽子的那天……”他还没说完她就接上了。

“我送给阿德莉太太的帽子是紫色,垂缎带的,那天你穿着白衬衫和背带短裤,你发誓哪怕没有爸爸妈妈跟我们一起,你也会把我守护到永远。”

他愕然了,因为她知道得是如此详细。

“你出生之后说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

“哈利。”

“我第一次从牛津回来,给你带了什么?”

“雏菊花种。”

他突然说:“那现在庭院里你改换种金鱼草和大丽花了吗?”

她说:“我觉得雏菊好像不是很适合。”

“大厅也是你换的吗?”

“我觉得以前太朴素了……你还要问吗?”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回大厅去吧,太晒了,”等他们走到大厅时,他站在钢琴旁,说,“为我弹一首以前我最喜欢的曲子吧。”

她弹了一支施特劳斯圆舞曲,确实是他以前最喜欢的曲子,只是她的精进令人吃惊,好像给以前“纯熟”的技巧附上了难以言说的天赋和才华,他默默注视她按下钢琴键,一眨眼,好像一颗雪白的钢琴键侧边沾着血迹,他忍不住问:“那个红色的是什么?”

她的手停顿下来了,表情微妙的变化了一下,随后说:“应该是马德里太太拿毛巾擦完我画室的红颜料之后,又拿来擦钢琴,唉,真头疼,这怎么行呢?她最近老师神经兮兮的,不过,哥哥,你还要再问点什么,让我证明我是你的妹妹吗?”

他用手揽住她的肩膀:“你就是我的妹妹……我很抱歉,但是也有可能你最近变化太大,变得太漂亮了,我有点恍惚了。”

“那就是我以前不漂亮的意思吗?”她坐在钢琴前,微笑着问。

他的脸红了:“我没有这样的意思……”他不知不觉间放下了枪,随手放在了钢琴架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父亲下葬,哈利慢慢发现了罗莎德琳的变化,以前的罗莎德琳温柔得四平八稳,现在下人在她面前永远战战兢兢,有点在她手下讨生活的意味,她也习惯于斥责下人,尤其是老仆人。她好像比以前懂得女性个体的魅力,释放自己娇媚和魔性的部分,她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恪守道德的部分有所减弱,大晚上会戴着一顶垂下绿色锻带的法式睡帽娇媚的跟他打招呼,见他时温柔的亲吻他的脸颊,其实这对于以前的她来说是挺稀罕的事。

她越是蓄意勾引,他越是泥足深陷,她的举止行为越来越奇怪,大晚上穿着睡袍到他房间里,顺着他的臂膀一寸一寸的往下摸,终于这种畸形关系成了真,1842年,本该恪守道德的哈利·沃顿爵士做了荒唐事,之后他恐慌至极,一个月后,罗莎德琳出现怀孕症状——呕吐,他甚至想到《圣经》中罗得与女儿们的故事,罗得离开琐珥,住在山洞时,两个女儿为使他留下后裔,将之灌醉并同寝,生下“摩押”与“便亚米”,这两个名字就来源于罪恶,其族人又是如何被上帝弃绝,又想起亚伯拉罕及其妹……

终于,1842年夏日平静被打破,远自俄罗斯的贵客抵达了沃顿府,还带了一位英国翻译。这位俄国客人名叫伊戈尔·米哈伊尔维奇·拉祖莫夫斯基,是俄罗斯公爵,年逾半百,看起来还仪表堂堂,正如他的名字nгopь,他的家庭是受富裕之神保护的,家族成员均出任军政界高层,一个烜赫的官宦世家,彼得堡和莫斯科没有人不认识他家。他自称是他们的母亲——罗莎德琳·沃顿的兄长,然后说了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他和妹妹叶卡捷琳娜从小一起长大,1800年被拉祖莫夫斯基家解雇的保姆将叶卡捷琳娜诱拐出家,将其卖给了英国人安德·泽金上将,她就成为了后来的罗莎德琳·泽金,并成为了他们的母亲,而拉祖莫夫斯基追踪多年后才得到妹妹的踪迹,却得知芳魂已逝,如今赶来沃顿府,只为看看外甥与外甥女的容貌,然后回去。

也就是从他来开始,罗莎德琳的脸色彻底变了,她的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类似痛苦、欢乐、憎恨的混合,她居然站起来,用不太熟练,像长久搁置的俄语吓了翻译一跳,她说:“请您留下来住几天吧,舅舅,如果您是母亲的亲哥哥,我们光是让您来一趟看看,就太失礼了。”

别人只以为罗莎德琳学过俄语,哈利却知道那是从未有过的事,拉祖莫夫斯基公爵也很吃惊她能如此使用母亲的母语,深深的看了罗莎德琳一眼:“你和你母亲非常像……你会弹琴吗?你母亲小时候弹琴、唱歌就非常出色,你能为我弹一曲吗?”

她就坐到大厅钢琴面前,弹唱了约翰·施特劳斯的歌剧《蝙蝠》,她以令人惊异的优美女声唱出了那段歌词:

“我若能克制尘世欲望,

那当然无比高尚,

我若忍耐不了这寂寞,

毕竟也享尽人间欢乐。”

哈利隐约觉得不详,然而拉祖莫夫斯基鼓掌称赞,从那天后公爵留了下来,和外甥女罗莎德琳相谈甚欢,她很有兴趣带舅舅去骑马散步,待到离别之际,公爵邀请两兄妹前往莫斯科,哈利婉言拒绝,罗莎德琳说:“舅舅,我的兄长有很多东西要忙,爵位继承、下人管理,种种都要他去打理,他还是不去了,不过可以的话,我希望和你去俄罗斯看看母亲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