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逆风作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倾盖如故 白头如新(第1页)

第17章倾盖如故白头如新

谢恒亚跟之前来的几家设计公司有很大不同,态度很诚恳,沟通得也相当仔细,直到深夜才回三亚,到事先订好的酒店里休息。

前面来的几拨设计精英都是看完现场,与他们做过简单沟通后,第二天就回去了,岳鸿图以为谢恒亚也是这样,因此在次日没看到他们再来公司,也就没有介意,只等他们回去后给自己报价。

谢恒亚有两天没有消息,顾影也没主动打电话去问,以免他们以为她是急着促成此事,以谋取自己的私人利益。她跟岳鸿图一样,一向公私分明,虽然与陈佳颖是好友,但也不会为了她而牺牲公司利益,更不会为了她而放弃自己的职业cao守。

这两天,她一直和岳鸿图商量核心区的拆迁补偿方案,刘博与陈志航也参与进来。两个年轻人根据顾影的要求,对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核心区划分成几个片区,展开地毯式清查,甚至一间一间地去数将要拆迁的房屋。核心区里除了住房和商铺、工厂外,没有农田和橡胶园,只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果园,大部分都是农场职工按照新政策承包土地后自己投资的,他们便找到农场办公室,查到各家果园的面积,又到县里找白主任了解当地的拆迁补偿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与资料做出方案,虽然比较粗糙,但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基本上是准确的。

岳鸿图看了他们做的几个方案后,就基础数据、土地政策、相关案例提出了很多问题。刘博与陈志航虽然之前做了大量工作,但毕竟实际经验少,很快就在他的提问中张口结舌,然后迅速把需要再去了解的问题记下来。岳鸿图对两个年轻人的工作态度给予了肯定,然后就与顾影商量各种拆迁补偿办法的利弊得失,以确定最佳方案。

两人旁征博引,将公司以前在内地做的几个大项目的拆迁情况提出来做参考,顾影还搜集了海口、三亚、陵水、保亭、琼海、万宁等地的拆迁补偿政策,这时也都拿出来进行比较,看哪种方案最合理。

经过两天的商议,他们确定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再请来徐兆伦,让他对这个方案发表看法。

拆迁安置房就建在核心区,不会像大城市那样放在远郊,这样可以保证拆迁后的农场职工充分享受到新建城镇的一切配套设施。每户拆迁房的面积在九十平米左右,既符合中央有关小户型建设的相关政策,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农场职工的利益。凡属于私人所有的一糙一木都会按照有关政策进行补偿,回迁之前的过渡安置费也从优计算。徐兆伦对这个方案的大部分内容都表示赞同,感觉他们想的很周到,职工们应该会满意这样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可能会出现的特殊情况,希望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备用方案。

顾影将他的建议一一记下,保证一定会把拆迁安置的事考虑得更加全面周到。

正谈得高兴,下面的楼层忽然传来一些动静,像是有人在兴奋地议论着什么。岳鸿图看了顾影一眼,她立刻会意,起身出去询问。

卢裕正和朱舜说得眉飞色舞,丁跃文、陈志航、刘博围在两人身旁听得满脸是笑。顾影走过去,微笑着问:"有什么好事吗?"

"哦,不是。"卢裕笑嘻嘻地说,"弘达旅业不是要搞别墅区吗,最近一直在拆迁,大概是条件没谈好,人家不肯走,他们似乎想要强行拆房,今天从四面八方来了很多人,冲进他们的工地和公司,打得一塌糊涂。"

"真的?"顾影有些惊讶,随即上楼去告诉岳鸿图和徐兆伦。

岳鸿图一听就站起来,"走,去看看。"

顾影笑道:"你不怕他们以为我们是弘达公司的援军,连我们一起揍?"

"有徐兄在,怕什么?"岳鸿图指了指徐兆伦,诙谐地道,"徐兄,要是真的有了误会,你可要挺身而出,顶住啊。"

徐兆伦慡朗地笑,"放心吧,有我在,他们不会对你们动手的。弘达公司的地都是地方上的,拆迁的也不是我们农场职工的房子,跟我们没关系,他们都很清楚。"

三人边说笑边往外走,楼下正在议论的几个人看到了,都走过去与徐兆伦打招呼,以为他谈完了事要走,便跟着送出去。

岳鸿图看了他们一眼,幽默地问:"怎么?要一起去看热闹?"

几个人一愣,马上反应过来,立刻踊跃报名,"要去。"

岳鸿图跳上吉普,对他们一挥手,"走吧。"

几个人哈哈笑着涌到停车场,朱舜会开车,不需要司机,正好坐得下。岳鸿图在前,他们紧紧跟随,一起驶出公司,顺着中线公路绕了一个圆弧,就到了弘达旅业要建别墅区的地方。

还没到那儿便看到路边停着一溜小卡车,估计都是载人来的,再过去一点,就听到人声鼎沸,乱成一团。岳鸿图放慢速度,缓缓滑行过去,密切注意着前面的情况,随时准备停车或掉头。再往前走一截,就看到那个钱弘达急着要建别墅区的地方,岳鸿图把车子停到对面的路边,朱舜跟着开过去,停到他的车后。几个人一起下车,站在那儿仰头看去。

那个区域其实没多少人家,算下来也不过三十来户,如果只是安置,要修的房子并不多,但钱弘达并没有在万花农场拿到地,能用来建拆迁房的地方很远,甚至有可能要把他们迁到县城去。这些人的果园、农田都在这里,怎么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除此之外,钱弘达对所占土地上的果树和农作物也想尽可能地少赔,因而引发了当地人的强烈不满,最终造成激烈冲突。

山上全是人,本来深深浅浅的绿色几乎消失不见,全都成了各种各样的衣服颜色,很多本地人手里都拿着家伙,不但有棍棒,还有锄头、砍刀之类的利器。

岳鸿图看了一会儿战况,忍不住问徐兆伦,"你说这么打下来,会不会伤亡惨重?"

"弘达公司的人应该会报警吧。"徐兆伦微微摇头,"他们的资金太紧张了,还硬要先做这个别墅区,哪里有钱赔?想要让人搬走,又不肯按政策规定的标准给钱,怎么可能?我们海南人平时很和气的,但他不能太欺负人,不然大家就会跟他拼命。"

"钱弘达很有点小聪明,可机关算尽也得分是什么事,不能把别人都当傻瓜。"岳鸿图微笑着说,"我们公司做项目的时候就从来不在拆迁补偿方面省钱,安置时也会尽量考虑拆迁户的利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你们公司有实力,当然不会像弘达公司那样。"徐兆伦也笑,忽然想起一件事,脸色有些不好,"我听到一些风声,好像钱弘达在省里运动,想要把我们万花农场也划入热带雨林保护区的范围。这件事我们农垦总局肯定不同意,但就怕他做通省里的工作,来个硬性规定,那就麻烦了。"

"有这样的事?"岳鸿图皱了皱眉,"我回去就找朋友问问,如果真有这种事,我会想办法阻止。"

"好。"徐兆伦放下心来,继续观看战况。

上面打得很厉害,明显是本地人占了压倒性优势,而从四面八方仍有人源源不断地赶来,有的是一辆两轮摩托上前前后后搭载了四、五个人,有的是小卡车后面的车厢里塞得满满当当的,顾影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堪与杂技演员媲美的车技与胆量,不由得啧啧称奇,相顾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