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书之炮灰要活到大结局txt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章(第1页)

&ot;我家也修了火炕,不过还没用。我跟你说,还好修得早,当初我那邻居没跟我一起修,现在后悔想修火炕都排不到他。&ot;

&ot;谁说不是呢,我那二叔家的小舅子家,现在也后悔啊。这火炕是真好用啊,就是有点废柴,所以我昨天买了三担柴在家里放着。我看这柴禾价格可能要涨,今天还要准备再买点备着。&ot;

&ot;听你一说我这才想起来,是要多买点柴禾备着。走,我们一道去买柴禾。&ot;

陶安然看着两人走过,转眼就看到一个穿着麻衣的汉子拉着一车柴禾从转角过来。这么冷的天,衣着单薄,但身上热气腾腾,

咬牙使劲拉着柴禾路过。

陶安然走走停停来到了一处集市。这里买卖的东西大都放在地上。所以一眼就能看见还带点泥土的萝卜白菜,还有火红的柿子。

这时他的鼻尖传来一阵熟悉的香味,是炒栗子的味道。闻到栗子的味道,才实切地感觉到冷天来了。

陶安然走到栗子摊前,看到老板正在卖力地炒栗子。而锅里的栗子都已炸开了口,直接能看到里面橙黄黄的栗子肉。

有人说这个时节,就该吃炒栗子,烤红薯和冰糖葫芦,当然还要来杯热奶茶。眼下其他的没有,热乎乎的炒栗子却近在眼前。

栗子摊老板见陶安然在摊前站着,衣着非富即贵,身后还有侍从跟随,连忙挤出笑容招呼道:&ot;客官,要来点炒栗子吗?这刚炒的还热乎着呢!&ot;

陶安然闻言同样笑道:&ot;那就来一份吧。&ot;不用示意,身后的寒露立即上前付钱。

那老板当即手脚麻利地包了一份栗子递过来。陶安然接过来后,立刻捏了颗栗子挤出果仁进到嘴里。香甜软糯,和以前吃到的味道差不多。

绕过栗子摊,陶安然就看到一对爷孙偎依在一起卖东西,而面前的摊子上摆着大豆和一些野果。两人衣着虽然打着补丁,但浆洗地干干净净。

陶安然注意到,那小孩子大概五六岁的样子,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的。但是他的眼睛却紧紧盯着旁边栗子摊上的炒栗子,时不时耸动一下鼻子,似乎要把栗子香甜的气息吸进肚子里。似乎这样,就能当做吃过了一样。

那老者注意力则是在面前的摊子上,他时不时动一下摊子上的货品,力求把东西摆出最好看的角度。他的眼里有些忧愁,看来是生意不好。

陶安然走到摊前,首先便问:&ot;老人家,这大豆怎么卖?&ot;

那老者没想到有人问,连忙回道:&ot;这一升豆子十六文,您要是都要的话,还能再便宜点。&ot;说完便满怀希望地看着眼前的贵人。

陶安然抓起一把豆子仔细看了看,没有什么虫眼瘪豆坏豆,豆子个头虽然小,但质量不错。再看看旁边摆放的野果,他手一扒拉,除了野枣和其他不认识的果子,居然还看到了几粒山楂。他刚刚想到冰糖葫芦,就看到了山楂,真是意外之喜。

陶安然拿起山楂问起老者,&ot;这个你们还有吗?&ot;

老者看到贵人问起,连忙回话:&ot;这是我家小孙子从山上摘的,摘的不多,又吃了一些,就剩这些了。这果子不值钱,就是有些酸酸甜甜的,贵人要是喜欢就拿去吃吧。&ot;说罢就要把山楂挑出来送给贵人。

陶安然哪里肯白要老者送的东西,无功不受禄。再说他本来就准备把这些东西买下来。

他连忙推辞:&ot;老人家不必这么客气,你这摊上的东西我都买了。你算一下多少钱。然后还要麻烦你们帮我把东西送到车上去。&ot;

那老者听到这话,惊喜不已,&ot;这些都要吗?&ot;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连忙把东西称好收拾好,再一一放入一旁的背篓里。

陶安然趁着这个时间,眼神扫过这块集市,发现也没什么想要买的。本来他在王府就是衣食不缺的,出来主要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这会没看到什么想买的,他也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陶安然走在前面,身后白露寒露跟随,最后则是背着背篓的爷孙俩。

对陶安然来说物品单调的小集市,对别人来说就是逛街买卖的好地方。再加上难得的好天气,所以即使已经快要临近中午了,人依旧不见少。他们刚好逆着街上的人流出去,于是便走得不快。

一行人听着吆喝声慢慢走出这块集市。这时陶安然耳边传来了一些其他的声音。

&ot;你听说没有,田家村的田野,好像在跟刘师傅学修火炕呢?&ot;

&ot;那修火炕的师傅不是说都是王府里的人吗?他怎么会去学修火炕?不说这是王府的生意,而且人家刘师傅吃饭的手艺能随便教给他,你是不是听错了?&ot;

陶安然顺着声音看去,是在路边的两个背着背篓的汉子说话。看他们同样打着补丁的衣服,还有裤脚沾染的泥巴,有些开裂的草鞋,应该是从村里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城里。而且他们的背篓是空的,应该也是刚卖完东西准备回去。

听到关于盘炕的事情,陶安然便准备仔细听听。而且他们说到的田野,好像就是刘老四新收的徒弟。

&ot;你别不信,是我们村二狗子亲眼看到田野跟着刘师傅一起去修火炕了,而且刘师傅就在一边手把手教他。&ot;

&ot;真的!这田野也太好运气了吧!他学会这门手艺,以后就发达了啊!不说别的,最起码能给自己家修个火炕了。我听说那火炕可暖和了。&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