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赐婚少司命 一夜听风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黑剑士胜七 看到我身上的刺字了吗(第1页)

对于李斯这个人。

扶澈虽然不喜欢,可也明白这个人在帝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于在历史上,都是法家学说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另外一个便是韩非。

只不过后者死的早。

而且死的蹊跷。

要是真的能被自家老爹所用,成就断然不会在李斯之下。

所以韩非这个人的死,在扶澈看来,这背后肯定是有着什么秘密的。

可更令他好奇的是。

身为儒家大儒的荀子,怎么自己两个学生行的都是法家学说。

反倒是儒家的那一套丢的干干净净。

也不知道这要是被当年,三千猛士行天下的孔夫子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儒家……”

站在高楼之上,扶澈能清楚的看到海上明月照映之下的那一片建筑群。

小圣贤庄。

亦或者说稷下学宫。

天下儒生的圣地,也是齐国的圣地。

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前,儒家就在民间和士大夫中具备极高的影响力。

相比于颇有些理想主义色彩的墨家和无为而治的道家来说。

儒家所遵循的礼仪教化,在扶澈看来或许更加具备执行的可能性,只是相比于法家的严刑峻法来说,可能见效的速度不够快。

但是从长远来看,儒家的那一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是可行的。

是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的近千年时间中,都是儒法并行,儒皮法骨。

只不过在唐朝之后,儒家君子六艺之中,御与射这两样行军打仗的东西丢了之后,只剩下了一些争权夺利的技能。

儒家的历史便要分成两段来写。

前半部分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而后半部分,便都是许仙宁采臣之流,纯剩下嘴皮子功夫。

满嘴之乎者也,大道理一大堆,却少有能安邦定国之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

而自己大哥扶苏的问题嘛,似乎有些时候太看中儒家那一套礼仪教化了。

……

风吹在扶澈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