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赐婚少司命 一夜听风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9章 李牧v韩信(第1页)

平叛是目前整个帝国面前的头等大事。

叛乱不平帝国就没有未来。

所以早在数月之前,乃至于更远的时间,扶澈就已经在做所有的军事准备。

毕竟,帝国危如累卵,始皇帝去世之后,各方势力更是没有了掣肘。

即便自家老哥本身的手段也很强,可相比于始皇帝来说,还是差的太远,尤其是那种震慑力,自家老哥相比于老爹差的实在是太远。

所以这些年即便自家老哥一直不敢懈怠,帝国内部的矛盾相比于始皇帝陛下还在的时候缓和了许多。

但被渗透的也是越来越严重。

这些扶澈都看在眼里,他相信自家老哥也是心知肚明。

然而扶澈能做的终究是有限,而扶苏身为皇帝,为了大局着想,也不可能用太过于雷霆的手段。

所以帝国的内乱几乎就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富春城怎么会没有必要的准备呢。

扶澈不缺军队。

这些年民兵制度以及各级轮换训练制度,让整个燕赵有着大量的储备兵员。

虽然全面施行到现在也只有不到四年的时间,但作为国策进行推行,让整个燕赵,所有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都随时能够组成军队。

所以燕赵虽然总人口不到七百万。

可若说能拉出百万大军,并且还具备战斗力是完全可以的。

况且随着不少北方草原部落的归附,尤其是匈奴诸多部落现在都在扶澈的麾下,也让燕赵获得了大量草原骑兵,以及优质战马的供应。

而对于燕赵的生活来说,相比于内陆,燕赵有大量的牛羊,无论是肉食的供应,还是耕地的耕牛等等,都有保障。

让燕赵东德生产力着实有了极大的提高。

再加上在燕赵进行的土地改革等等,让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几年,纵然也有天灾,可燕赵的粮食产量,随着荒地的大量开发,也越来越高。

足以支撑燕赵数十万大军,数月乃至数年的战争用度。

这就是扶澈应对眼前一切危机最为根本的底气。

而这一次,帝国大军率军南下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牧。

李牧虽然已经上了年纪,可丰富的军事经验,就算是扶澈自己在战场上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更何况虽然年纪比较大,可身体还非常好,于扶澈对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

由李牧统领十万骑兵,二十万步军的燕赵大军南下平叛。

扶澈是放心的。

可能就连李牧自己都没有想过,年轻的时候自己统领赵国大军,与秦军针锋相对,不断抵抗秦国的兼并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