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cp止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1页)

五岁毕业,六岁升为中忍,名震忍界的白牙之子,前些日子又独立完成了b级任务……

无数关于传奇性人物的事迹传入耳朵,很不巧这个传奇性人物正好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记忆里的红发少女没少拿他的例子教导她,果然天才什么的最讨厌了,还是踏踏实实做一名普通人实在。

这时,身着木叶中忍制服的班主任池田老师走了进来。

不管处于何地,上学的孩子们都是怕老师的,见池田的表情因为吵闹而沉了一分,原本还在熙熙攘攘分享八卦的孩子们,动作统一有序地飞奔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装出一本正经、认真听讲的模样。

池田满意地点点头,隔着光洁镜片,视线落在雪奈右手边空出来的位置上,刻有木之叶标志护额下的眉头皱了皱,果断选择忽略掉奈良家那个难管,却每回文化课考试都稳坐第一的熊孩子,推推鼻梁上的眼镜,开口道。“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忍校制度再次做出调整,今天下午的数理综合考试被取消,改为三四五年级综合野外生存演习,你们……”

池田的话还没说完,底下的小鬼头们就已经按捺不住,窸窸窣窣地讨论起来。

“都静一静,听我说完。”池田再次摆摆手,企图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这次的野外生存演习与之前有所不同,通过了的可直接进入六年级就读,也就是说明年通过毕业考试,就可成为一名真正的忍者!”

讲台下传来一片欢呼声,对于崇尚武力、以忍者为傲的孩子们,没有什么比提前毕业更值得骄傲。

“好了,好了!话就说到这里,大家先去第一训练场集合,一会儿将由任教五年级的山中前辈告知演习规则与分组。”

雪奈目送着池田走出教室,还未从知道下午的数理综合考试被三个年级综合野外生存演习取代的震惊中醒过来。

何为野外生存演习,就是把你扔进一个被称为‘死亡森林’的鬼地方,只允许带着少有又难吃的口粮与木质忍具在里面呆上三天三夜,能够坚持下来的才算过关。

雪奈只参加过一次的野外生存演习,那可不是什么好的回忆。

插班进三年级一个月,c班的三十六名孩子被带到了死亡森林门口,哪怕是隔着金属制成的钢丝网,森林里狂风呼啸,吹动着树叶沙沙作响,各种不知名的鸟类与禽兽吼叫,惊出一身冷汗。

然后,他们每人被分发六块压缩干粮与一个小型忍具袋,里面装着几把忍具,不过两支苦无、五把手里剑、一卷绷带和一个拳头大小的水瓶而已。

仅凭这点物资怎么可能在真正的森林呆上三天二夜!

雪奈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原因很简单也很奇葩,在第一天夜里遇上咆哮怒吼的野猪,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吓晕过去,再睁眼时已经是三天后,一口气吃了三块压缩干粮才感觉有些饱,又在森林里晃悠了大约十分钟碰上藏身在半米高灌木丛里睡觉的奈良鹿凑,‘大方’的雪奈送给了他两块压缩干粮,自此以两块压缩干粮为基础的联盟形成。

尽管雪奈很不愿意承认,鹿凑的脑子真的很好用,智商少说也有一百八以上,这令智商仅有五十的女孩望尘莫及,只有膜拜的份儿。

鹿凑告诉雪奈,从进入死亡森林的那刻,他率先寻找水源,毕竟在野外生存,饭可以少吃,水却不得不喝。睡足饭饱后,他就在附近找了块隐蔽的空地躺了下来,白天睡觉看云朵,晚上睡觉看星星,小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养足精神与体力,就等着第三天下午集合的号角响起,再屁颠屁颠地寻着原路留下的标记跑到门口就大功告成。

鹿凑简直就是我辈学习的天才楷模,雪奈在心中告诉自己,这回一定要按照朝天辫男孩的方法把这三天两夜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度过。

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此次生存演习并非像第一次的那般简单。

“我是山中亥一,五年级a班的班主任,下面由我来讲解此次野外生存演习的规则与注意事项。”死亡森林门口筑起的高台上,站着一名有着浅黄色头发、穿着木叶上忍制服的男子,台下嬉闹的声音渐渐安静了下来,亥一才翻了翻手中的笔记本说道。“此次的野外生存演习为期五天,由于是三年级混合制,为了平衡实力,会是不同年级的二人组成小队,有两种不同物资可供选择,生存物资与战斗物资,无论哪一种背包里面都有会一个卷轴,只有收集满十个以上卷轴的小队才可通过考核插班/进六年级就读,取得明年提前毕业资格。”

说着,他指了指圆台旁边陈放着两堆小山状的背包,左边背包上面印着‘战斗’两个字,右边背包上面印着‘生存’两个字,每个背包边缘口袋里都放着一个卷轴。

“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听好,违反规则的将被直接取消提前毕业资格,也就是说日后连越级的机会都没有。”亥一说这句话时,表情格外的严肃,眯眯青蓝色的眼眸,继续道。“除两种物资背包之外,不可携带其余忍具与食粮进场地,另外每支小队都会分发一枚信号弹,如有紧急情况或者想要放弃,便可发射,监考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领你们出来。下面,我开始宣读小队编制。”

“第一组,猿飞阿斯玛、夕日红。”

“第二组,日向拓、加藤静音。”

……

“第三十二组,宇智波带土、野原琳。”

“第三十三组,水木、青木裕子。”

……

“第五十三组,奈良鹿凑、山中彩音。”

“第五十四组,宇智波止水、漩涡雪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