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书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峭贰?br>

本来可以花钱免罪了事,可“桥大公子”偏不,他说就要尝尝烈日炎炎下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担泥土沙石的滋味,硬是把四年苦修劳役做到最后一天。

桥玄面对学生侃侃而谈:生命首先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各种不同的角色。来到人世不光要承担义务付出责任,更要懂得它的价值。子曰“三十而立”,人生前三十年要广泛体验各种滋味。尽量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有意义的人生从来就充满考验。

学生们被桥玄说得热情洋溢。

桥玄感慨:诸位,要知道人来到世上,有出生就有死亡。这个过程从有意义最终因为生命的消亡而变得无意义。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人既要活得精彩,又要在死后为世人传诵。至于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想送八个字给诸位:生为体验,死为留芳。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桥玄站起来,走到身后书架边,指着满架子的书简对学生们说:看见了吗?诸位。学习现代知识,你只能学习有深度和高度的前朝一千多年遗留下来的经典。

桥玄像捧起新生婴儿一般,小心捧起一卷年代久远的竹简,连结的绳子已经朽烂,落下点点灰尘。

学生们的目光落在桥玄双手捧着的竹简上,桥玄一手托着竹简,一手指着书架说:我之所以选择用书架作为背景,是发现我们太学图书馆成了查阅资料的地方,失去了它原本要弘扬知识的价值。要知道,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上千年优秀的文化孤本,它们从前朝几经浩劫流传至今,只有后人学习了它们,并传播出去,才不枉将它们保存千百年的先人们一番苦心。

桥玄一席话,说得学生们既羞怯又感到重任在肩。

桥玄尴尬地指着自己: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同样得益于这些知识的教诲。不过,我在太学时没能好好学习,大多数知识都是在各地任上自学的。

学生们一阵哄笑。

桥玄告诉学生们,图书馆保存的不仅是书籍,她如同知识的汪洋,能让拥有她的人航行得更远。桥玄借此收学生的心,将他们从过去的玩闹、散漫和无知无畏投放进历史的厚重,让他们进入图书馆,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学生们在图书馆里,直接跟千百年前的哲人先贤们的知识对话,才能超越课堂上授课先生们的高度。他相信,学生们的知识丰富了,一定会反推先生们努力治学。师生都变得愚钝和懒散,看起来都还过得去,其实是治学大忌。

桥玄坦言:我不希望看到你们将大好时光用来无谓的玩乐,这也是我曾经犯下的过错。要是时光能倒流,我情愿多学习点知识,免得在日后的工作中犯错。

学生们会心地笑,让桥玄明白,他过去做的那些荒唐事,确实在洛阳坊间流传甚广。

桥玄要求每五天的第二天下午,学生们必须在图书馆学习。自此,伟大的东汉王朝图书馆中落满的灰尘,被学子们的脚步踏出印记,竹简上落了上百年的灰尘被抖落。这是她作为图书馆,完成的最后的使命,为帝国培养出最后一拨“能明古学”的学子。在不久的将来,董卓进京,皇都西迁长安,这些历经前朝四百年,耗费庞大人力和财力的绝世书简,有百分之九十九毁丧殆尽。

曹节和王甫派去的密探,也听了五日谈,回去向曹节汇报,曹节微微点头,看来他还真有两招。

继“收心”之后,桥玄又打出另一招——正形。

桥玄年纪六十有二,当着大鸿胪和总长,还任一年级的经学授课先生。用反对桥玄的教员们的话说:看来桥大公子是过足了官瘾,又想要过教书育人的瘾。诸位都等着吧,当年那个名门浪子差等生,今天竟然爬上总长之位,他要是不把太学折腾得个底朝天,就不符合天地之道。

想要给学生们正形,除了桥玄自己,谁都为他捏把汗。

浪子何故猛回头

桥玄的课,学生们看到讲台上放着一只小鼓,不知何意。

这就是“正形”的开始。成为一年级新生的主讲先生,桥玄的神色跟“五日谈”判若两人。

桥玄走进课堂,由助教将课堂纪律宣读一遍。

平时,所有的文具都要归纳到席子上放着的书箱里去,只有当他敲一下鼓,学生们才能开箱取出学习用品。

打开箱子后,把常用文具按顺序排列整齐。

鼓敲第二下,开始上课。先生在讲课的时候,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讲课内容需要循序渐进。

桥玄讲述第三声鼓时说:鼓敲第三下,是提问时间。提问之前需要举手,只有得到允许,你们才能提问。如果有谁不守规矩,就永远不要来我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