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书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部分(第1页)

士、学阶层,相对于农人阶层,已经自成体系很久。他们之间是一个相互通联的庞大体系,是人才交流和培养的管道,和官、民共为“三体”,成为国家机构的重要部件。

古语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若有人能做到如此程度,没有点成就和知名度都难。

洛阳太学壮游报告的具体要求:需要学生关心某个社会领域的问题或现象,为某个政策和某个行业写调查报告,主要是为了说些不沾边的“真知灼见”,其目的是为了给某地方或某领域的高官权贵歌功颂德,以便获得被举荐、被认同的机会。

学生们一般在家先给自己拟定一个方向,然后确定去哪里,再确定行程日期、路程远近,带上干粮、钱财、甚至简易便携装文房四宝,便于及时记录下沿途见闻。回来再做总结,将誊写好的报告交到学院,然后可以拿到国家颁发的、有皇帝印章的绸缎质地的毕业证,也就是“从仕通行证”。

曹操特地去拜见桥玄,跟他说自己想要去壮游的打算。桥玄送给曹操一句话:是男子汉就走出去吧,去刷新你远行的记录,你会获得比旅途辛苦多得多的回报。

有了桥玄的鼓励,曹操信心倍增,一番折腾准备之后即将出门。曹嵩抱着年幼的曹德,问在后院马厩里准备行装的曹操,语气明显不赞成:这么着急走?去哪想好了吗?天气还这么冷,要不再等等?

曹操正在为马检查马掌,马背上已带好三天干粮,炒面、炒豆、盐粒什么的。有了上次拉练的经验,曹操显得从容很多,比起那次徒步魔鬼训练,这次能骑马壮游,都不叫个事。

曹操一听曹嵩这话就来气,每次远行的决心就是被他这样消灭掉的。曹操自顾用小锤子给马掌钉牢,没好气地回话:没想好。

曹操其实早想好了,向西沿着黄河南岸,过函谷关,直到长安,从长安向北过黄河,沿着黄河北岸回到洛阳。西汉故都是被冷落了二百年的前朝都城,曹操一直想去看看,这次正好是个机会。本来想去东莱看偶像郑玄,可来回四千里,实在太远。这次是考察壮游,等下一次有机会再说。从洛阳至长安回来,也有两千多里。

曹嵩一听来了气:没想好,你就敢出去?

曹嵩认为曹操真不懂,他当年的壮游报告的题目就是曹腾帮他选择的“经学考遗”。他只抄抄写写,将经典论述变成自己的东西,不也同样以非常好的成绩毕业了吗?凭他如今又是有权有势的曹大司农,还是个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帮曹操弄个报告玩儿似的,没必要冒那个风险。

曹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曹操:你就别走了,我跟卫尉府打个招呼,你去那儿考察。

曹操直起身,检查所带之物是否齐备:壮游……去那儿干什么?

曹嵩解释:去荒天野地的就能看出什么道理来吗?你就先做城门防卫方面的调查,这对你将来从仕有好处。

曹操不以为然:简单的城门,有什么好调查的。再说,皇城守卫更没什么技术含量,上百年来只供人马进出而已。

曹嵩进一步解释:我在卫尉府倒有些关系,那儿虽说单调些,但好提拔,不是是非之地。

曹操完全不领情,坚定地解开缰绳,牵着马往后院走去。

曹嵩用身体拦住马头:你听见了没有?

曹操诚恳地对曹嵩说:父亲,儿子已经及冠了!您别再拿我当小孩子栓着!我要先壮游,完成报告,至于做什么,回来再说!

曹操牵着马闪开曹嵩,朝院外走去。

走到门口,曹操朝着满脸愤怒的曹嵩鞠躬:父亲,儿子出远门了,您老多保重身体。

曹嵩问:你究竟打算走哪条路线?

曹操见曹嵩不再阻拦,便简明扼要地回答:先走河南,西到长安,再走黄河以北,东归洛阳。

曹嵩点头,黄河南北都有非常完整的官驿设施。曹操出行,只要乘公差沿途关照他们照顾曹操,倒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曹嵩牵着曹德追出院子叮嘱道: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困难就去找官驿,跟他们说起我就行。记得早点回来!

不知道曹操听见没听见,没答应一声就跃身上马而去。

洛阳如同温床,将曹操庇护其中。较真认死理的曹操,非要去做什么“壮游”,俗话说“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放开沿途一定会有的困难不论,什么样的民间现状,让曹操如同看到了地狱?

初闻民间疾苦声

曹嵩看着空空的院门,听到大街上渐行渐远的马蹄声,抬抬眼皮,表情无奈,转而逗曹德玩乐。

每次都这样,走之前被曹操弄一肚子气,走之后又拼命地想念他,为他担心得睡不着。只有儿子待在身边,他才能感到踏实。

曹操骑在马背上,走上洛阳的官道,就要去拥抱无限广阔的世界了,油然而生的自由如轻风拂过水面一般。他本来可以约上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考察方向。

曹操单骑匹马,准备出洛阳西路前行,只需二三百里,有老子曾经过的函谷关,历代争战之地,是千古雄关,保护中原和皇都洛阳安全。还有历代文人辈出的弘农郡,风光出奇俊秀,原始森林茂密,到处都是千年古树。然后向北,回程经过首阳山,那里曾经是伯夷、叔齐隐居让贤的地方,最后一路向东,沿黄河以北经黄河大桥回洛阳。

曹操的马经过皇城前面的官道,照例需要下马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