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书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部分(第1页)

剑?br>

曹操竟然顶撞主帅到如此境界,还能在第二路军待下去吗?

用心求得一线转机

皇甫嵩拿大汉法律来压制曹操的不杀平民言论,实在是无奈之举。他知道杀生不好,但面临战场形势,容不得他心怀慈悲。说出不让曹操踏入大营的气话,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

皇甫嵩虽然还能声色平和下来跟众人讨论军事,内心却被曹操气成一团烈火。

晚餐时三杯酒下肚,皇甫嵩大放厥词,说从太学毕业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倔的,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愚蠢至极!国家要交到他们手上,早晚要亡!

皇甫嵩竟然用法律来搪塞他的滥杀无辜。曹操这才明白他的法律意识淡薄,再说战场私情攸关生死,皇甫嵩在这方面想得周到很多。

一将一帅吵归吵,皇甫嵩毕竟当过北地太守,知道爱民如子的道理。时隔不久,还真采用了曹操的建议。

十月,张角占据广宗,控制河北腹地,卢植、董卓前往镇压,先后败归。

既然皇甫嵩大军在东郡获得胜利,大将军何进希望皇甫嵩的第二路军一鼓作气,向北进攻广宗,直击黄巾军主力,张角和张梁兄弟率领的冀州黄巾军。

曹操所在的第二路军再次长途奔袭,向北急行军,将士们累得都快吐血。皇甫嵩坚决不肯多给点时间让部队休息。时间就是战机,行军就是经济,原本带出来的粮草只够打汝南黄巾军,如今向东跋涉八百里到东郡,又要向北行进八百里到广宗,节省了时间就是节约了粮食。部队在粮草缺乏时,只有向自身要供给。

曹操这才明白皇甫嵩当初力排众议,要何进调走五千士兵的真正用意。节省开始,减少后勤供给压力,以最有效的将士人数,打高效率胜仗。

皇甫嵩过去在跟入侵外敌对峙,常常长驱直入上百里,后勤供给根本难以保证。能制胜的就是时间,有了时间就能掌握战机。他把成功经验带到了这次征战中,无疑会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征战还没有结束,皇甫嵩在原先“外战内行”的称号上,获得另一个光荣称号“内战内行”。

皇甫嵩的急行军,精确计算战争耗资、胸有成竹、指挥淡定,使曹操受到极大影响。在日后的战争中,除了赤壁之战,曹操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没有超过四万人上限。

曹操的军队以少胜多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孙权带兵万人攻打合肥,李典仅率七百人,负责驻守东起涂中,西至安丰五六百里防线。

可见曹操用兵讲究精兵、强兵。

第二路军东线部队还没到达广宗,遇上张角病死。黄巾军失去主帅,士气大挫。皇甫嵩乘势突然发动夜袭,义军仓促应战,张梁等以下将领及三万黄巾军士兵战死。

其弟张梁担起守卫广宗的重任。皇甫嵩攻城,未能得逞,便闭营休士,以观其变。

曹操不便前去大营面见皇甫嵩,便用锦囊装好献计托孙坚呈给他。曹操献计夜攻被皇甫嵩采纳。张梁等以为第二路军长途奔袭,人困马乏,短时间没有力量再次攻城,便放松警惕。皇甫嵩立即乘夜调兵,鸡鸣时分冲入黄巾军阵营。

黄巾军又从梦中醒来仓促应战。

这一仗,黄巾军主帅张梁战死,阵亡三万多,投河而死的有五万多。皇甫嵩焚烧黄巾辎重车三万多辆车,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天下黄巾军为之震动,纷纷哭祭张角。发誓坚守大本营,借机反攻,为主帅张角和张梁兄弟报仇。

卢植率军全力围攻广宗三月,都不能攻克城池。刘宏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也被张角大败于曲阳。

情势危急,刘宏跟众太监将评判的宝全押在第二路军身上了。人困马乏打了大半年仗的第二路军,还能持续破竹之势吗?

直到如今方定义

可能是皇甫嵩运气好,没有碰到黄巾军核心反抗力量。也可能是皇甫嵩推迟发兵,利用极短的时间,尽可能打造一支像样的正规军队取得的成果。

第二路军连连获胜,按时出发的第三路军却连接败退,损失惨重。全国上下无不议论皇甫嵩这一用兵先练兵的高明之举,连刘宏都大加赞赏皇甫嵩,决定等他回朝后,就将他放在朝廷任职,给自己壮胆。

铲除张角和张梁的余部后,十一月,皇甫嵩奉命挥师北上。与巨鹿太守冯翊到达曲阳,攻打盘踞在城中的张宝。

张宝战死,全城十万余人被杀。这一杀,彻底让曹操跟很多将校心下震动。皇甫嵩大军从南至东到北,肃清南、东、东北四路黄巾军主力。

刘宏下诏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共八千户。世事弄人,皇甫嵩从几个月前的阶下囚转眼变成人人艳羡的万户侯。

人口对发展经济至关重要。曹操细算:皇甫嵩的军队一共杀掉至少二十万黄巾军和无辜百姓。一下子损失这么多生命,对官府损失巨大。

如今茫茫冀北大地,被杀得百里无人迹,田地荒芜,房屋毁坏,道路失修,民生凋敝。他摸摸袖子里被皇甫嵩截回的奏折,决心再向朝廷进言,阻止无辜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