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辅国良臣什么意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部分(第1页)

关于乡试的事情,曾夫子已经帮他妥善弄好了,既然那孙学政说他的书院学生身份不算数,那他来参加乡试,用的自然就不是书院学生的身份,那有何不妥?

若是学台的官员出面干涉,不让他参加的话,岂不是打了孙学政的脸,想来这些深谙为官之道的官员,应该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徐明远的无视,落在众书生眼中就显得有些嚣张了,而那刘唐仁更是觉得徐明远心虚了,继续揶揄道:“虽然不知道你踩了什么****进了书院,不过要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话,就算是来考乡试一样要落榜。”

而众书生听此,皆是笑出声来,而一些蜀州城的富家子弟,见徐明远衣着寒酸,更是出言笑道:“就是,虽然崇州书院人才辈出,不过偶偶出几个庸才,也是正常不过的。”

“哈哈,若是乡试也名落孙山,那可就不光是丢了自己的脸面了。”一个手执玉扇的公子哥也是出言应和道。

徐明远眼皮都不抬一下,懒得应答,而站在他身后的赵庆亮和冯瑞就有些忍不住了,那冯瑞攥着拳头,红着脸看着那出言的两个富家公子说道:“徐兄学识渊博,定能上榜,又岂是庸才。”

众人见徐明远不答话,这两个愣头小子竟然敢为他出头,也是似笑非笑的看向了冯瑞和赵庆亮,那手执玉扇,一脸麻子的富家公子更是嗤笑道:“哪来的乡野粗人,怎么?知道他是书院学生,想要让他提携提携你?小子,想拍马屁也得找匹好马吧。”

“你……”赵庆亮也是面色涨红,只是一直苦读圣贤书的他,又哪有什么与人争执的经验,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见两人脸色涨红,又不知如何辩驳,众人也是哈哈大笑起来,连原本紧张的情绪也是冲淡了不少。而看向徐明远的目光也是愈发不屑了,毕竟这二人是为了他出头的。

“有这么好笑吗?这十几二十年圣贤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吧,难怪一把年纪了还要和十几岁的少年郎在这里排队乡试,为老不尊,不知廉耻,说的不就是你们吗?”一直没有开口的徐明远缓缓睁开眼,看着众书生冷声着说道。

众人说他倒是无所谓,这点言语还中伤不了他。但赵庆亮和冯瑞就不一样了,要是放任他们继续嘲讽二人,恐怕这次的乡试不用考他们二人便已经考不下去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徐明远出声,众人不禁静了静,一些如刘唐仁那般上了年纪的书生,不禁老脸一红,羞怒交加的怒视着徐明远。而那几个富家公子,也是敛了笑容,神色不善的看着徐明远。

“你算什么东西,就算你是书院的学生,等会我派个家丁去学台那里一举报,你还能拿什么来参加乡试。”那满脸麻子的书生看着徐明远冷笑道:“不过我看用不着举报,就凭你都能上榜,那我就敢裸。身跑一圈蜀州城。”

众书生听着麻脸书生的话,皆是哄然大笑,便是刘唐仁等人也是觉着出了口恶气。赵庆亮和冯瑞有些担忧地看着徐明远,他们也是知道徐明远出言是为了将众人的目光和流言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徐明远听此,却是面色不变,反而上下打量了一下有些臃肿的麻脸书生,笑着摇了摇头道:“就你这一身肥膘,要是脱了绕着蜀州城跑一圈,实在是有碍观瞻。不过你这话我记下了,你这人我也记下了,等放榜那天,跑不跑,那可就由不得你了。我相信有个人会对这件事很感兴趣的。”

徐明远突然有些后悔昨天周斌杰说要来送送他的时候被他拒绝了,这话要是他来说的话,感觉会更有气势一些。

科举众生相,有几人好看?

第六十一章 乡试第一场

那麻脸书生听着徐明远的话,不禁一愣,不过立马就回过神来,怒极反笑,冷声道:“小子,你知道吴爷是谁吗?要不是这马上就要开考了,我不介意让你懂点贵贱尊卑。”

“你见过人问狗名字的吗?”徐明远笑着反问道。

那麻脸书生面色一变,涨红了脸,撸了袖子便是想要冲上前来对徐明远动手。不过他身旁的两个同样身着锦衣的书生连忙拉住他,轻声劝道:“先不和他一般见识,若是在这里动手,可就不是革去乡试资格那么简单了,等考完了再找他算账。”

那麻脸书生听此,冲着徐明远冷哼了一声道:“小子,你给我等着。”一甩袖子,转过身去。

而那刘唐仁见徐明远交恶那明显是富商子弟的麻脸书生,也是有些阴冷地笑了笑,转过身去不再言语。众书生也是无人再出声多言,不过看向徐明远的目光皆是有些幸灾乐祸,就等着乡试之后徐明远被那麻脸书生教训了。

赵庆亮和冯瑞虽对徐明远直言讽刺众书生,调侃那麻脸书生有些敬佩,不过那麻脸书生的家世根本不是二人敢招惹的。而在他们眼中,徐明远虽然才学渊博,但看穿着家世应该是和他们差不多的,现在招惹了那麻脸书生,那可就不太妙了。

“徐兄,这可如何是好。”赵庆亮有些担忧的轻声说道。

而那冯瑞也是一咬牙,像是下了大决心地说道:“徐兄,今日乡试结束后,我和庆亮和你一同走吧,至少也有个帮衬。”

徐明远看着二人脸上真挚的表情,也是感觉心里一暖。若是常人碰上这等事情,都会避而远之,而这两人没有家世背景,却只因徐明远之前的几句提点,以朋友相待,着实难得。

“不必担心,连成都府副都护的儿子我都揍过呢,就他那点斤两,在我面前可蹦跶不起啦。”徐明远笑着轻声说道:“你们二人不用在意此事,好好考乡试才对得起自己这几年寒窗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