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1页)

族中被法西斯军阀所操纵而甘愿为其工具之一人。

木户爱作日记,数十年如一日。在日本投降后,他的这部巨帙的日记被盟军总部所搜获,旋即移交给了远东法庭,保管于档案室中。多年以来,木户一直是日本政府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因而他的日记对于法庭认清日本政治演变的内幕情况,例如侵略政策的逐步形成、侵略战争的逐步推进、历届内阁的人事更迭、军人派系的明争暗斗等,是非常有帮助的。诉讼双方也都从这部日记中尽量搜取有利于己方的材料而加以摘录,作为证件向法庭提出。不过有鉴于木户本身便是一个法西斯思想极浓而且富于封建贵族阶级偏见的人,法庭对他的日记的作证价值还不是完全无条件、无保留地肯定的。然而,尽管如此,木户日记还不失为关于日本近二十年来最高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内幕活动和演变的最详细、最有系统而且比较准确的私人记载。在巨帙的“木户日记”中,仅系有关各被告罪责的部分才被法庭涉讼双方所摘要录去,作为证据向法庭提出。检察方面所摘录的是不利于各被告的记载,辩护方面所摘录的是有利于各被告的记载。但这些记载只占日记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全部日记对于日本近二十年来政治外交的历史研究都有巨大的价值。因此之故,盟军总部便把它全部照相影印了一百份。这些影印本连同日记原本都已被运往华盛顿,由美国陆军部所独占,连一部影印的副本都不肯给予同它并肩作战的盟国,由此可见美国政府之专横自私。

木村兵太郎

五十八岁,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及陆军大学毕业,曾任陆军师团部参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奉派随日军出征西伯利亚,旋任驻德武官。回国后,木村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并兼任陆军大学教官。

木村于1928年至1945年间曾担任下列各要职:关东军参谋长(1940年);近卫内阁及东条内阁之陆军次官(1941年至1944年2月);最高军事参议官(1943年);缅甸日军总司令(1944年);晋升陆军大将(1945年)。

木村在任关东军参谋长以前是一个干练的职业军人。但是自从担任了关东军参谋长之后,特别是在两度担任陆军次官之后,他便成为日本法西斯军人侵略集团的一员,并且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木村奉派驻扎缅甸,任日军总司令。对日军在缅甸的种种残酷暴行,他是负有直接责任的。这是他后来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十八名被告战犯的简历(5)

木村于日本投降时仍停滞在缅甸,他是在远东国际法庭开庭的前夕才被押解到东京来受审的。

小矶国昭

前首相,六十七岁,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曾参加1904—1905年日俄战争;随即奉派至中国东北,担任特务间谍工作;继供职参谋本部及参加军队工作,历任步兵第二联队大队长、第五十一联队队长等职,1926年晋升陆军少将,1931年晋升陆军中将。

小矶于1928年至1945年间曾担任下列各要职:陆军省军务局长(1930年);犬养内阁陆军次官(1932年);关东军参谋长(1932年至1934年);朝鲜军总司令(1935年至1936年);平沼内阁拓殖大臣(1939年);米内内阁拓殖大臣(1940年);朝鲜总督(1942年5月);国务总理大臣(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小矶于1937年晋升为陆军大将。

小矶国昭和俊六系士官学校同期毕业生。他俩都是日本军人法西斯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同时又是在战略战术方面较具现代头脑的人物。小矶在1925年任参谋本部兵用地志班班长时即主张开凿下关与门司之间的地道,并且将他亲自设计的图案分送各有关方面征求同意,后来得到上级的批准。此项工程早已完工。小矶从那时起便大露头角,此后二十年里他在政治上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但是到他继东条内阁而登上首相宝座的时候,日本的失败已经注定,无可挽救,因此他在任首相的九个月期间只是维持残局,毫无建树可言。

松井石根

六十九岁,陆军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长期供职于参谋本部,继任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及陆军第十一师团团长等职。松井在日本军人中亦有“中国通”之称号;为了替日本全面侵华作准备,他对中国地理形势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地理形势研究至深,了解至切。

松井于1928年至1945年间曾担任下列各要职:日内瓦军缩会议日本陆军全权代表(1931年);最高军事参议官(1933年3月);华中派遣军总司令(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内阁顾问官(1938年7月至1940年1月);兴亚同盟顾问(1940年);大政翼赞会大东亚事务部顾问(1943年);大东亚开发会社总裁(1944年)。松井于1933年创办“大东亚社”,并晋升为陆军大将。

在日本法西斯军人集团中,松井最大的特点是,除了精通中国的地理形势之外,他一贯主张“大陆政策”(主张日本的侵略矛头应首先指向中国及亚洲大陆)并竭力鼓吹“大亚细亚主义”(即主张日本独霸亚细亚,不容欧美白种人染指)。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军在淞沪作战失利,三易主帅,最后改派松井为总司令。松井率领日军由杭州湾登陆,攻克上海,直扑南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松井纵容部下对中国平民实行肆无忌惮和不分皂白的屠杀、强奸、放火、抢劫种种罪行,持续达六个星期之久,被杀者达数十万人之多,造成史无前例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这一事件当时曾轰动全世界的舆论,遭到善良人类的谴责。日本政府有鉴于此,遂不得不将松井调遣回国。松井回国后对南京惨案佯表忏悔,并声言将事退隐,实则他的法西斯侵略活动迄未停止。松井在法庭辩护时曾提出一张他在私邸设置的奉祀南京死亡将士祭坛的照片,企图借此证明他确有忏悔的诚意。他说:自从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以后,他回到日本便感到内疚神明,抱歉万分,于是决心退出政治,茹斋礼佛,并设有祭坛,朝夕礼拜。但是松井这些举动完全是虚伪的矫揉造作。他提出的那张所谓“祭坛”照片上显示着他在“祭坛”上设有两块牌位,一块写着“日本阵亡将士之灵位”,一块写着“中华阵亡将士之灵位”。松井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杀人者和被杀者等量齐观,而且被祭祀的对象只是双方的将士,根本没有涉及被杀害的数十万中国人民,这是十分荒唐的。同时,松井的“退休”之说也是虚伪的。记录表明:他在1938年初奉调回国之后,还在内阁以及兴亚同盟、大政翼赞会等法西斯团体中担任过重要职务,1944年起更就任最富于侵略性的“大东亚开发会社”的总裁。松井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罪责是他后来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处绞死刑的主要原因。

松冈洋右

六十六岁,生长于美国俄勒岗州。回日本后,供职于外交界,善操英语并工于逢迎,益以鼓吹侵略,遂博得法西斯军人之欢心而逐步跻身于外交显要之列。

松冈于1928年至1945年间曾担任下列各要职:出席国际联盟大会的日本首席代表(1933年);南满铁路总裁(1935年至1939年);内阁顾问官(1940年);近卫内阁外交大臣(1940年7月至1941年7月)。松冈著有《昭和维新》(1938年)及其他书籍和论文,并常发表演说,鼓吹轴心同盟及侵略战争。

松冈是日本外交家中最狂妄之一人。他曾代表日本宣布退出国际联盟;极力鼓吹与德意法西斯国家勾结,组成轴心军事同盟。同苏联缔结中立条约更是他一生的“得意杰作”。未几,德军开始进攻苏联,近卫三次内阁最后倒台,而这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松冈洋右的政治生命也就从此宣告结束。那时他的肺病复发,长期养疴故里。被捕时,他已病入膏肓,受审不到四个月便与世长辞了。此后,他的名字便从被告名单中一笔勾销,因而法庭判决书中也就没有判处他的罪行。

二十八名被告战犯的简历(6)

南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