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地狱绝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第5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部分(第1页)

一天接触下来,苏军已完全掌握了日军在战场上的分布和动向。他们决定采取一守一攻策略,即对正面的山县支队取守势,对侧背的搜索支队取攻势。

1939年5月28日晚22时,苏军在河西使用三台大型探照灯,把河东的搜索支队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接着,蒙古高台上百炮齐发,迫击炮、速射炮以及各种大口径的野炮竞相出马,炮弹如狂风暴雨一般倾泻在阵地内。

天亮之后,正面防线的苏蒙军主力奉命回身川叉,向搜索支队包抄过来。

处于外围的日军骑兵首先中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苏蒙军调集了一个机枪连,共达16挺重机关枪向骑兵中队进行横扫。骑兵们被打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有的骑兵仗着马快,冲过了火力网,可是到了面前,他们反而傻了眼——装甲车挡在机枪连前面,人马过不去。

骑兵退无可退,只好一闭眼,挥着马刀朝装甲车乱砍,把装甲壳砍得叮当乱响。装甲车当然没事,而“日本堂吉诃德”们则相继中弹落马。

东八百藏见势头不对,慌忙下令骑兵向沙丘高地撤退。骑兵跑上了沙丘,居于沙丘背后的坦克中队却被苏军坦克连给包围了。

日军有坦克12辆,苏军坦克连也是12辆,看上去似乎势均力敌,然而坦克跟坦克不一样,苏军驾驶的是型号为t…130的特种坦克。

t…130坦克由t…26坦克改装而成,但与t…26坦克不同的是,它装的不是加农炮,而是喷火器,俗称喷火坦克。

日军坦克兵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跟对方打交道,他们能做的,就是拼着命发射炮弹,指望能将这些口中喷火的钢铁怪兽给打趴下。

t…26坦克系列属于轻战车,装甲厚度仅为15毫米,连苏军自己对其防护能力都不自信,作战时必须让步兵与其配合。可是94式坦克的小口径机关炮实在太弱,炮弹打到t…130身上,就跟骑兵马刀砍在装甲上的效果一样,至多留个痕迹,有时甚至连痕迹都留不下来。

在沙丘前面掩护机枪连的是一个蒙军装甲营,这时也赶来助阵。蒙军装甲营是一支由苏联军械武装出来的装甲部队,由36辆ba…6轮式装甲车组成。装甲车安装t…26坦克的炮塔,日军94式坦克的机关炮才13毫米口径,t…26加农炮的口径是45毫米,火力之猛,让土豆坦克的炮看上去就跟玩具似的。

说t…26系列薄,其实还得看跟谁比,跟“土豆”比,它算厚的,94式坦克的装甲厚度仅为6毫米,就是一层铁皮而已。

面对“铁皮”,装甲车用加农炮一打一个坑,没多长时间,8辆日军坦克就真的成了烂土豆。

还剩4辆。喷火坦克不慌不忙地开过来,而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反正你开枪也好,发弹也罢,都奈不得它们分毫。

在将四个倒霉的家伙团团围住后,喷火坦克这才呼地喷出火龙,随着灼热的火焰席卷车顶,日军坦克车体由绿色变成灰白色,可怜的坦克兵们瞬间化为乌有。

仅仅两个回合过去,搜索支队已是一败涂地。沙丘外围都是死人死马,以及被击毁的坦克,除此之外,便是伤员的呻吟声。东八百藏的两名最重要的部下,骑兵中队长和坦克中队长均已毙命。

苏蒙军将沙丘包围起来,蒙军骑兵下马,从四面八方对日军进行徒步冲锋,日军防了这里防不了那里,又伤亡了几十人。东八百藏赶紧下令自己的骑兵们也弃马步战,在沙丘上就地掘壕抵抗。没有挖掘工具,士兵们就把钢盔摘下,在松软的沙地上挖出了一个环形掩体。

残余的日军骑兵多为士官和老兵,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又有“武士道”撑着,蒙军骑兵愣是无法冲进掩体。

超越蒙军骑兵,随后冲上来的是装甲营。日本骑兵的三八式骑枪打人行,在装甲面前却耍不了流氓,而苏军钢铁怪兽之强悍,也差不多到了连自己都打不死自己的程度,日军对它们的阻击不过是隔靴搔痒,跟沙子吹上去差不多。

这个时候东八百藏终于想到了反坦克手雷。手雷不是炮弹,相距太远够不着,离近了又可能被坦克机枪击中或被履带碾死,东八百藏咬咬牙,开始组织敢死队,对苏军装甲部队实施“肉弹攻击”。

“肉弹攻击”和猪突冲锋同为日俄战争时代乃木希典的杰作,也是当时日军战胜俄军的必杀技,这种战法基本没有技术含量,都是拿士兵的肉体当武器,不计伤亡,不惜代价,直至把对手拱出阵地或吓退为止。

隔了这么多年,曾经制胜的法宝偶尔也可以拿来碰碰运气。被作为“肉弹”的敢死队员向阵地外扑去,他们利用装甲车的观察死角,把一捆捆集束手雷投向其油箱处。装甲车护甲相对薄弱的缺点由此暴露出来,多架轮式装甲车被炸起火,其余的急忙退了回去。

“肉弹攻击”虽然是扫地阿姨都能使出的烂招数,但开场时那种玩儿命的疯狂气势,还是把苏军给震住了。在一时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装甲营只好远远拉开距离,以机枪和火炮对日军阵地进行压制,免得僵尸一般的无脑“肉弹”们再跳出来害人。

好消息和坏消息

东八百藏所率孤军仍处于装甲部队的严密监视之中,既无法突围,又得不到援救——在苏军阵地前方,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隆隆炮声,显示山县支队也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山县甫一占领742高地,就立即下令开挖战壕。沙丘上挖战壕与别处不同,不可能挖得很深,最后形成了口小肚大的“章鱼罐”战壕:口小,可以防止炮弹碎片飞入,肚大,才能让人伸腿坐下。

阵地还没完全建好,苏军就开始对742高地进行连续不停的炮击。所谓742高地,其实也就是一座高度42米的馒头状沙丘,怎么也不及河西蒙古高台的高度,在苏军的炮兵阵地的视野里,它不过就是一碟开胃的小菜罢了。

当炮弹如雨而下,日军士兵们纷纷像狐狸一样钻进战壕。这种章鱼罐战壕简易实用,却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容易因炮弹震动而塌方,一塌方,人就会被活埋在里面。

卫生队像野战部队一样,在高地上忍受着熬煎。到这个时候,最初的那一点点激昂,早已离松本远去,他除了双手合十,祈求自己所在的战壕别塌外,再无其他办法和念头。

突然之间,蒙古高台上的火炮全都停了下来。在卫生队前方五百米处,出现了六辆坦克,炮火暂停,是为了不误伤坦克。

卫兵看到坦克群冲上来后大声示警,声音有如鬼嚎一般,让松本魂飞魄散。他浑身颤抖,勉强挣扎着从战壕里站起身,向卫生队下令:“快,准备打坦克!”

卫生队哪有单挑坦克群的能力,所幸旁边的野战部队出击,用肉弹加手雷的方式,才使卫生队转危为安。

苏军见攻坚进入了僵持状态,便再次用炮火给742高地“洗刷刷”。

山县支队、搜索支队如今就像个跷跷板,山县支队苦不堪言,搜索支队就能稍微喘口气,但是好景不长,蒙军骑兵团和装甲车又压了上来。

东八百藏准备继续采用“肉弹攻击”,但是这时苏军已找到了解决办法。苏军坦克连从上风头开来,一边前进,一边喷射火焰,“肉弹”们为火焰所阻,后面的机枪射来,可怜的“肉弹”全做了活靶子。

搜索支队熬到下午,连东八百藏在内,只剩几十个人。东八百藏有了将被全歼的预感,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眼前突然一亮:浓烟中奇迹般地冒出了一支日军。

这支日军是山县支队的浅间小队。按照山县的作战计划,经过山县支队、搜索支队的前后夹击,苏蒙军必然会呈崩溃之状,然后关键就是要截断其退路,为此,山县分出多支部队执行该任务,浅间小队便是其中一支。

浅间小队原来分到的活,是负责把哈拉哈河上的浮桥炸掉。偏偏出发后迷失了方向,只好像土拨鼠似的乱跑乱窜。后来他们见川叉方向黑烟冲天,预料搜索支队正遭围困,小队长便自作主张,带着士兵们趁着浓烟冲进了沙丘。

浅间小队给东八百藏带来了一线希望和生机。尽管这个小队只有80名步兵,而且缺乏反坦克武器,但对于兵员已屈指可数的搜索支队来说,还是有些雪中送炭的意思。

东八百藏喜出望外,急忙扩大掩体,让浅间小队进入防线一道死守。在死守的同时,他还不断派出联络兵潜出包围圈,向山县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