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到古代发展科技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部分(第1页)

既然没有异议,雷晓飞也就不客气了。他要求李村按每户两只狗、十只鸡的量养殖,所有养殖的家禽,“合作社”将全部收购。同时雷晓飞还要求李村在开辟好的村子和湖之间的空地上,种上“合作社”需求的各种蔬菜,以后,李村每天就定时定量地供应给“合作社”新鲜的蔬菜。

雷晓飞把他的要求说出来后,在座的人惊愕了很久都没回过神来。

李村有两百多户人,每户两只狗、十只鸡,就是四百只狗、两千只鸡啦;村子和湖之间的空地有几十亩,算每亩二百斤菜的产量,就有万多斤菜了。这么大量的种养产品,雷大人要来干吗?就算开酒楼也用不了这么多种养产品呀?可能穗城所有的酒楼加起来,都消化不了这么多的东西。而且,雷大人养狗干吗?狗肉可是没有人吃的呀?

惊愕归惊愕,雷大人的神奇是大家亲眼目睹的,谁知道雷大人又要做出什么惊人之举来,所以雷大人的要求当然就无条件执行啦。

雷晓飞离开李村时,后面就跟上了百多人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这队伍中有男有女,有少年人,有中年妇女。

雷晓飞把从李村聘请来的人带回“合作社”后,把学厨的交给林采微培训,把学服务员的交给了丹霞培训。雷晓飞一并把自己早已拟好的培训大纲交给两女,让她们按章操作就行。而剩下那班准备用来做杂工的中年妇女,雷晓飞把她们先安排在食品加工场里工作。

小吃店的工程量并不算很大,而且还因有雷晓飞在灵活调配工作,只用五天就完了工。

周学士是一个典型的搞学术的人,他对技术方面的处理无可挑剔,但在管理调度上却是显得有些呆板。比如在小吃店已完成搭建工作后,进入铺地板和做桌子的工程时,周学士还一成不变地让三个木匠和五个雇工搭配,以致出现了木匠做不来,而雇工没事做的工作分配不平衡。

雷晓飞见状,从周梦蝶那边把七个木匠全调过来,才把工作平衡了,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雷晓飞此举,让周学士钦佩万分之余,感慨管理、排工的重要。

小吃店完工后,雷晓飞让周学士带齐全部人手去支援周梦蝶那边的食档搭建。他自己则准备小吃店开张的事宜。

小吃店的小吃,雷晓飞从招人回来那天就已开始准备。因为现在“合作社”的人手已充足,加上穗城是郡治,原料采购容易,各式小吃在雷晓飞和林采微的通力合作下,做了很多的储备,特别是一些加工时间较长的食品,如卤味、卤水蛋等等。

小吃店还是取了“好味道”的店名,开张那天的揭字形式由丹枫主持。因为客栈开张的那天,“合作社”已有过小吃热卖的记录,又有郡治的最高父母官揭字的名人效应,“好味道”才开张,门前已是人满为患,人头涌涌。

来这里的人当然是买小吃啦,小吃店才开卖,人们已竞相争购。

曾经试卖过而效果很好的卤水蛋,更是首当其冲。开张前,雷晓飞已特意多做足了该项目的准备,先推出了八百只卤水蛋,谁知还是供不应求。小吃店一开张,人们就开始抢购卤水蛋,那些曾经尝过的人,更是吃过返寻味,几只甚至十几只这样买,不一会,卤水蛋就被抢购一空,买不到卤水蛋的人都不甘心,不停催问。

被雷晓飞安排负责观察行情的丹霞家的钱管家,见此情形,马上第一时间通知了坐镇食品加工场的雷晓飞。雷晓飞当即就让钱管家带几个雇工运去储备的五百只卤水蛋,才堪堪解决抢购热潮。

因为有了卤水蛋热卖的效应,其它的小吃也被带动起来。当人们尝试了其它的小吃后,又被各种小吃的独特制法和独特味道所吸引,纷纷抢购,让带着几个李村的妇女卖小吃的丹霞都卖到了手都差点抽了筋。

小吃店里最辛苦的还要数林采微。因为雷晓飞不方便出面,原来现切现卖的卤味就由林采微来切,虽然林采微已得雷晓飞雷“刀王”的七八成真传,但因买的人太多,卤味怎样都供应不上,最后,还雷晓飞在加工场那边帮忙切了一箩筐过来才解围。

“好味道”小吃店第一天的销售情况,只能以战果辉煌来形容,因为销售火爆,连负责从加工场运货到小吃店的钱管家,也差点跑到脚抽筋。

晚上,雷晓飞、丹枫、周学士、高峰和丹霞她们三女集中盘点“合作社”当天的战果后,都不由地大吃一惊,全部都愣住了,连丹枫和周学士两个久经风浪的人都不能幸免。

“合作社”当天的经营,剔除成本后,共有五百多两银子收入。这收入,已相当于二品官丹枫半年的俸禄。

才上了一半经营项目的“合作社”,一天就能赚到这么多钱,如果每天有今天这样的进项,单是客栈和小吃店的收入,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天内把合共投资的成本收回。所以难怪众人在愣完以后,都用看怪物似的眼神望着这“合作社”的始作俑者雷晓飞。

其实,雷晓飞对今天的热卖也有点估计不足,虽然他预计销售情况会比番山墟的小吃店开张时好,但也想不到竟收入了番山墟的小吃店开张时的三倍利润,看来他要重新估量穗城人的购买能力。

第220章再引热潮

小吃店成功运行后,雷晓飞就全心全意投入了“合作社”的食档建造项目当中。

食档的建造面积较大,而且建造难度也较高,以致进展缓慢。雷晓飞设计的食档,呈“回”字型。他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美观;两是为了食客分散,因为食档有一大半建在湖上,所以如果食客太集中了,就要全面加固,增加建造难度。这“回”字型的设计布局,既可以减轻压强,又达到美观的效果。

靠岸的那一边建造面积最大,占三百平方米,这一边最好建,因为它有一半在地上,所以这一边在周家父女的共同努力下已完工了。而剩下的三边就麻烦了,因为要悬空操作,所以难度较大,让周家父女也一筹莫展。

雷晓飞到现场后,没有急着动手,他先观察了一会,然后勾头想了半天,终于让他想出了一个加快工程进度的方法。他先让人在柱子合适的位置上扎了一根横杆,再把做食档地板的竹子扎成竹排,然后让人站在横杆上,把竹排传过去,在划定好的位置上扎紧,最后再逐一加固,这样一来,食档悬空的那三边,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做好了地板,站在地板上做其它工作就方便多了。解决了这一道难题后,食档的建造速度就快多了。雷晓飞的机动灵活,又让周家父女大大地佩服了一把。

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食档终于完工了。因为先有客栈,后有小吃店的轰动效应,“合作社”的名气已是窗外吹喇叭——名声远扬,当雷小哥的宣传才铺开,客人已经闻声过来查询、订座,食档开张那天,更是引起了穗城的一次轰动。

食档还是取名“果然好味”。开张的那天,食档门前足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因为一百多桌的座位有大半已经订出,剩下的小半座位才一下子就被抡光了,抢不到座位的人不甘心,就站在门前等第二轮,人人都争着要尝试一下雷小哥宣传广告中的边炒边吃的菜。

为了应付开张,雷晓飞之前已花了两天做准备,并且,开张的前一天还做了个通宵,以为准备足够充分了,谁知还是计划跟不上变化。他看形势不对头,只好临时再让人搭建了十个简易的大火炉,把所有学了两个多月的预备厨师都派了上场,才勉强应付了这一天的食客。

结果,这一天食档的一百多桌中,最少的桌子也轮了四轮,做得我们的厨房总监雷小哥和副总监林采微姑娘都差点断了气,连晚上结帐的工作都已无力去做,只好交给周才女代劳。

算帐结果出来后,又把众人惊了一大跳,单纯食档一天的收入已相当于二品官丹枫一年的俸禄——一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