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部分(第1页)

这官位还是张之洞帮唐浩然的谋的,准确的来说是有衔无位,换句话来说,他和这大清国数万补官一样,依然还是一个补官,不过比他们强点的是,至少他还能在同文馆有差事,月月领着奉禄。

站起身借着整衣襟的档口,唐浩然活动了一下双腿,跪了这么长时间,双腿确实麻了,迈步走进了德和园,在小太监的引领下上了观台。夏日的阳光洒在观台上,三海吹来的凉风徐徐,这观台上倒也不热,上了观台,唐浩然便看到戏台中央,一群太监宫女簇拥着的宝座上面,端坐着一个脸上搽着厚厚宫粉的老太太,坐在那里。

除了慈禧那老娘们,还能是谁?

在她的下首旁边,坐着的是先他进来的光绪,在阳光下更能看出他那白净的面上,更是苍白而无一丝血色,身材瘦弱得似乎一阵风都能刮倒,这便是那个光绪皇帝,这会他那里还有一丝皇上的那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只是垂首坐在一旁,甚至说连忙看着高高在上的慈禧时,那眼光都有些闪烁,这那里是老鼠见到猫,分明就是奴才见着主子啊。

唐浩然心里暗自嘀咕着,单就是瞧着皇帝的这副神态,他都不知道如康有为等人,是怎么想起来把宝押到光绪的身上,这样的人,能成得了事吗?幸好,自己压根就没想过靠他!这种人靠不得!

这时慈禧的目光投了过来,和唐浩然的目光微微一碰。唐浩然连忙垂下首,完全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同一天,自己被这对母子一同召见,这面子可不小啊!若是传出去,自己这名声不定又给扬成什么样。

念头不过是稍闪而过,唐浩然立即按着先前已经学过礼节,呼拜道。

“臣唐浩然,叩见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皇上万福金安!”一咬牙,唐浩然心里便是涌起股狠劲来,硬是把自己脑袋碰的掷地有声儿的!砰砰砰的三跪九叩。

老子还是在拜死人!

等将来再还……和死人记较个什么啊!

不用说,唐浩然都知道,自己的脑袋肯定嗑青了。拜完之后,他趴在地上动都不敢动,他知道,这怕才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关,只要能渡过这一关。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慈禧的声音。

“起来吧……碰得这么用力,怪可怜的。你这人倒是忠义,虽说长在外洋,可也是心怀国家的忠臣,咱们大清不能屈待了忠义之臣,赏个座儿坐下来回吧。”

唐浩然又是一声高声谢恩,爬起来在旁边座位,挨了一点儿屁股,虚坐下来,这虚坐还不胜跪着,这虚坐可是更累腰,不过这一点,这慈禧倒是比光绪为做人,先前自己可不就是跪了小三个钟头嘛。

咱可是你想要大用的人,结果还不知道示恩,光绪这个皇上当的。

真着虚坐的功夫,唐浩然还是借机打量了一下周围,瞧着在太后一旁站着位轻鞠腰身的太监。唐浩然心下有数,这位怕就是慈禧手下第一得宠的太监,被外间的人称为内相,以一个太监身份,对国事对慈禧有着绝大影响力的李莲英李总管太监!

往后得在这个人身上打点一二,绝不能让此人记恨上自己,心里这么想着,唐浩然便听到慈禧仿佛是唠家常似的说道。

“早些时候,就听人说你精通西洋,写出的一本《泰西策》就连洋人公使也是拍案叫绝,这又写出了个《盛世危言》来,你来说说,这都盛世了,还有什么危言可讲的!”

好嘛,一来便对上了;唐浩然稍作思索后,便头也不抬的说道。

“这大清国这些年,在圣母皇太后老佛爷和皇上以及一干能臣的治理下,可不就是太平盛世,小臣所说的危言,不过只是些许警示之言,”

这一番马屁说出来的时候,只让唐浩然觉得一阵恶心,可这马屁却还不能不拍,

“所警示者,实为外患所至内忧,这外患使是泰西各国,不受孔孟教化,其所持者乃是禽兽所信之丛林法则,所谓丛林法则者,即是弱肉强食之策,如若我国力弱,泰西诸国必以虎狼之势,群涌而至,那印度国土之大、人口之多,几不逊于我国,仍亡于英国之手,王公贵族任由屠凌,越南虽小,亦可为警,小臣所警者皆是重重外患所逼之内忧!”

慈禧听着倒是不住的点头,这唐浩然说的可不就是这个理,操办国事这么些年,那些不知教化的洋鬼子成天逼着,自己个再励精图治,洋鬼子打上了门,又能什么法子。

“理倒也是这个理儿,这洋鬼子逼上了门来,咱想过安生日子,也就是得行那“富国强兵”的法子,那你来说说,这新政又怎么个富国强兵法!”

虽说瞧着慈禧看似在听戏,可唐浩然却不敢马虎,连忙定定心神答道。

“这富国强兵,说白了,也就是为国拓财源,这拓财源,一是改地税,二是兴商务,办商学;三是开工矿,办工学;到时候,国家赋税自然也就番了几番儿,等朝廷有了钱,自然也就能练出水陆师了。”

唐浩然这般忽悠着,慈禧的眉头却是微微一皱,瞧着戏台上正翻着空翻的戏子说道。

“那改地税,可就是你在书里头提的那个什么按地价收税,咱大清可是有“永不加赋”的祖训摆在那,这税制可不能轻改。”

虽说“永不加赋”不过只是哄小孩玩的,正税没加,这捐那税的可没少加,可也不妨着慈禧拿这话说事。

“回太后老佛爷话,百多年前世宗皇帝的时候,不也是推行摊丁入亩的法子嘛,这时代变了,有些法子也得跟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