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部分(第1页)

“请大人到外面院子稍坐一会,小人把这里打扫一下。”

唐浩然、唐绍仪走出祠堂。只见院子里已摆好一张小四方桌,方桌上摆上了茶点。旁边放着四条凳子。唐浩然、唐绍仪便坐了下来。胡存礼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屋里忙碌着,才一袋烟工夫,当两人再次走进祠堂时,与刚才大为变了样,至少整洁了许多。

抬头看那个画像,四周的蛛网也给抹去了,只是黑黄黑黄的烟灰尘土无法清除。这是岁月留下的积淀,岂是人力所能掸抹?一个长形供桌也不知从哪里拱出来了。上面尽是斑斑驳驳的油渍裂缝。大树带来的各色瓜果已被几个碟子装好,石炉已摆正。上面摆起了燃着火光的白烛黄香,烟雾袅袅,香气弥漫。有了这一股迷迷蒙蒙遮遮掩掩的烟雾气,祠堂仿佛立时神秘起来、崇高起来。

这用于祭祀忠烈的祠堂应当长年四季都是这个模样才对。唐浩然喃喃自语,从石炉里拈起三根香,跪在临时摆好的草垫上,向着那副描述着大明官兵的画像磕了三个头,然后挺直着腰膀,然后默默想了一会,然后便祷告道。

“诸先烈在上,托祖先保佑,后辈今天终于能前来祭奠。祠堂这般冷清,想必诸先烈在天之灵深受委屈。后辈既身处朝鲜,就不能眼看这种景况继续下去,现大事已定,后辈必重修祠堂,改换旧貌,再祭忠魂,让诸先烈神主面前日日鲜花供果,夜夜烟火缭绕。愿诸先烈在天之灵安息,愿我祖先庇佑晚辈所谋之事顺利成功,届时定让我华夏衣冠再现中原……”

在他轻言祈祷时,到最后一句时,却完全变成了心底自语,沉浸于对历史的追思以及现实的回忆中的他,并没注意到唐绍仪、李光泽两人的神色变化,那变幻的表情,随着他的祈祷可谓是变幻无常,直到唐浩然祷告完毕起身时,先是颇有深意的看一眼唐浩然,唐绍仪方才也拈了两根香,跪在棕垫上,向画像磕了三个头。

就在唐绍仪欲言又止时,胡国礼在旁边说:

“厢房里已摆好茶水,请大人进去歇息。”

那间惟一没有堆放杂物的厢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刚才放在庭院里的那张小方桌,连同桌上的茶点及矮凳都端了进来。刘四则在祠堂外面站着,唐绍仪则将厢房门虚掩后,坐到小方桌边,意味深长的看了眼唐浩然,

“我想应把这个祠堂好好地扩建一番,我看了围墙外边的情况,此处位于山上,不需要动迁民居,想来此事到也没问题。”

唐浩然的建议,让唐绍仪沉思片刻,然后点头说道:

“把这里修缮一下,再把灵位重新立起来,咱们既然来了,自然不能让他们的烟火断了,不过扩建的话会不会。”

望着唐浩然,唐绍仪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修缮祠堂、重立牌位,自是应该的。我之所以建立加以扩建,不仅仅为了让这里的香火延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端起茶碗,唐浩然悄声地说道。

“自明清变鼎以来,虽说朝鲜臣服满清,为清之藩属国,但其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更是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

满清、夷狄、正统;接连的字眼落入唐绍仪的耳中,却只使得他心头微颤。而此时望着唐浩然眼内闪烁的神采,想起他在来到这处祠堂后的些许变化,还有突然提出的来祠堂的动议。他突然想到:也许他并非仅仅只是为了祭祀,可他想在这里干?

不过唐浩然并没有注意到唐绍仪的神态变化,而是继续说到:

“……我想将承恩祠堂扩建是为了让我们名正言顺的呆在这里。”

朝着门外看了一眼,唐浩然颇有些激动的说道。

“现在我统监朝鲜,这些日子,少川你们谋的是如何稳固外交,而我想的是如何建设特区。于朝鲜北部的大同江两岸,两岸资源丰富,煤、铁储量岂止百万万吨。若善加利用,我等便可以此地建立了不世功勋。”

唐绍仪颇为深意的看着唐浩然的说道。

“大同江位置极为优越,若开采沿岸矿产,亦可借水路之便运往仁川或海外。那里确是个好地方。”

唐浩然轻轻叹了一口气说。

“我们现在要办的不仅仅只是特区。若仅立足于贸易,怕不见得有多少优势。现在日本对朝鲜之野心人尽皆知,看眼下情形,朝鲜局势多变,若是我等不提前准备,恐怕后患无穷,所以,我想大修承恩祠。”

这只是一个想法。在唐浩然看来,现在也许是再次强调“中朝鲜血疑固的友谊”的时候了。只有如此,才能交好朝鲜士民之心,当然那额外的私心,便是借此去影响府中诸人,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进而成为自己的助力,而非满清的忠臣。

“借承思祠之名,对朝鲜士民加以警示,令其尽晓日人之野心,我等亦可凭此得先人之余荫,于仁川、大同江行以建设。”

这是你的理由吗?

望着唐浩然,李光泽在心里暗自思量道,此次来朝鲜之前,他既对这个“隐士之国”充满好奇,在汉城时,也曾对朝鲜有所了解,朝鲜两百五十余年来一直视清朝为“夷”、“虏”;祭祀明太祖、神宗和崇祯皇帝的大报坛二百余年间烟火一直不绝。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朝鲜秉持以春秋义理为核心的中华正统观;这种正统观决定了其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是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