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部分(第1页)

教育者不用,除去当年的那一批留美幼童,便是大量招聘上海、福建以及广东等地的教会学堂毕业青年,按大人的说法,至少他们多少总学过一些“现代知识”。

“厅长,”

跟着厅长一同跑步的徐杰连忙恭站于一旁,统监府与国内的其它衙门不同,府中只有一个“大人”,就是驻朝统监唐大人,至于其它人一率喊其公职。

“黄海道今天可曾派人答复?”

钟俊成指的是昨日与黄海道道尹谈论的“矿役”一事,这矿上不止一次催过人,他甚至不得不把南浦那边训练不到十五天的劳工都派了过去,可各方面都需要劳力,又岂只有一个矿上。

为了解决劳力问题,作为平壤事务厅厅长的钟俊成便把文章动到了朝鲜人身上——朝鲜百姓每年皆需服劳役,他便寻思着把这劳役改成矿役,令黄海道内朝鲜百姓分批轮流于矿上或者港口服劳役,甚至将来还能征用这些无偿的劳役修建铁路,从而降低铁路筑路成本。

“李道尹还未派人回话!”

徐杰的回话让钟俊成的眉头一皱,那张年青的脸庞上露出一丝怒容,他来回走了几步,然后看着徐杰说道。

“你现在派人……不,你亲自过去,告诉李全哲,若是后天晚上,他不能招集五千劳力服矿役的话,莫怪本厅长先摘了他官帽,差人把他解往统监府问罪!”

钟俊成的言语中全未拿那三品道尹当成个事,事实上这种“高高在上”的天朝心态,充斥着整个统监府——从未拿朝鲜官员当成事儿,虽说作为地方事务厅厅长的钟俊成没有那种生杀于我之权,但摘去一个三品官的官帽,却是再正常不过,在早先征官山开矿查禁私矿时,他早不知摘了多少官帽。

“厅长,若是当真摘了李全哲的官帽,府中那边……”

徐杰不无谨慎的轻声说道,这李全哲刚上任还不到一个月——上一任道尹的帽子,可不就是眼前的钟厅长摘的。

“府中要的是速度!杰林,你要明白一点,对于统监府来说,若是地方厅能征十几万免费劳役帮助筑路、建矿,没准会嘉奖咱们!”

(若是大大看的舒服,不妨赞一下,嘿嘿,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厚爱,拜谢!PS: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我基本上每天都会抽时间在群里,欢迎大家加入,向无语提出您的建议和意见。)

第37章 统监(第一更,求月票)

近中秋的时候,一场由台风带来的暴雨袭击了朝鲜南部,汉城亦降下了暴雨,如注的暴雨下,汉城的街道显得冷清非常,时近傍新晋方才易名的慕华街是汉城少有的几个装有路灯的街道,这是因其直通景福宫的原因,虽说暴雨如注,可在慕华街上却不时可以看到背着步枪,穿着雨衣于街上巡逻的警察。

这些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是汉城地方事务厅下设警察局派出的,在汉城已经完全取代了旧时衙役的地位——地方衙役正在接受警察培训,以就任警察维持汉城治安,警察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汉城,统监府设立的警务学堂以现代方式培训警察,朝鲜警察配合着中国警察在值勤时很有礼貌,工作努力,比旧体制进了一大步,甚至就连同汉城内外污水横行、垃圾成堆的现象也因警察的出现得到了改善。

不过警察,尤其是卫生警察的设立,只是令城市的环境得到了发送,汉城内外绝大多数街道依然没铺路面,晴日时走起路来尘土飞扬,下雨时烂泥都能没到踝部,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汉城正在改变着。不过这种改变却是以统监府全面介入朝鲜有着根本的联系,而这种介入总会引起朝臣的不满。

汉城北的云岘宫是一片不逊于景福宫的建筑,这是朝鲜摄政宣集大院君的私邸,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比于景福宫,这里才是朝鲜的权力中枢,亦正因如此。在云岘宫外才会有数班警察与朝鲜卫兵一同站岗。或许这是为了安全。但未尝又不是一种监视?

雨声不时的传入二老堂内,在二老堂内,李昰应端坐着,面上全是一副不怒自威的模样,而在他的面前却跪拜两名官员,此时其中一人更是呜咽着进着言。

“大监,这清国地方事务厅着实蛮横无礼,其索非但索要米粮。且又于逼迫地方提供劳役供其驱使,以方官员稍有不从,轻者当众训斥,重者则去其乌纱,解交统监府……”

进言时金平泽全是一副痛心疾首之状。

“如此长久以往,朝鲜必国将不国,还请大监为朝鲜计,与统监府交涉,令其废止地方事务厅!”

“废止地方事务厅,那各地清商如何维持?再者统监府成立地方事务厅。是为开采我国之矿藏,如若废止地方事务厅。难道将矿交由地方官府?”

作为领相的金弘集一听金平泽的进言,立即出言反驳道,完全不顾大院君的脸色骤变,

身为朝鲜领相金弘集又岂不知两班与地方官吏对商人的无休止的诛求。地方商人要缴纳的税收包括交给地方官府的“官分”、交给兵营“营分”、交给洞、里等底层行政单位的“洞分”还有“贸易分”,以及交给国王、王妃、世子、义和宫、龙洞宫、竹岘宫等均为王室宗亲的孝敬费用等等。两班和官吏常以“借钱”的名义向商人索取钱物,如果不及时孝敬,就要被抓到官府拷打。作为既得利益阶层,这些人还反对对朝鲜实行任何方式的内政改革。

亦正因如此,金弘集才会支持统监府设立地方事务厅插手地方事务,进而逐步推行内政改革,当然,在另一方面来说,他深知自己的靠山并非大院君,而是南别宫的那位。

的反驳让李昰应心头一沉,他又岂不知自统监府成立以来,对朝鲜国政的介入远甚于过去,对外交权的代理,他倒不以为意,但是从地方事务厅的设立,再到警察权取得,无不是其全面掌控朝鲜的开始,若是考虑到朝鲜银行的设立以及钱制的改革,现在的统监府完全就是朝鲜的太上皇,若非如此又岂有国政皆出南别云岘之言?

虽是如此,他却只能保持沉默,毕竟,他需要清国的支持,朝鲜欲于这虎狼林间存活于世,亦需要清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