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9部分(第1页)

因为于汇丰银行工作时曾接触过煤商的关系,所以唐荣俊深知现在上海等地煤市俱为日本洋行所垄断,朝鲜煤想要打开市场,就必须要先把日本人挤下去。

“先不用考虑日本人!”

一提到市场的布局,张靖全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现在咱们产量有限,日本煤在上海一个月能卖五六万吨,现在最紧要的是把咱们的煤卖出去,既然咱们的煤质不逊英国的威尔士煤,我的想法是,凭着低价,先把质量稍逊于于平壤煤的澳大利亚煤挤出上海,同时挤占英国煤的市场,这样的话,就能保证一年四至五万吨的市场,有了这个市场,待到于上海站稳脚之后,咱们再同日本人竞争,再说……”

话声稍稍一顿,张靖又继续说道。

“日本煤质量差,各国公司都是按比例将廉价日本煤和价格稍高的澳大利亚煤或者高价英国煤掺混到一起后,可以弱化日本煤燃烧速度快的缺陷,获得较为理想的加热效果,平壤煤便无法取代日本中低档的日本煤,我估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上海一年的市场,在未来的三四年内至多也就是十五万至二十万吨,能把英国煤、澳大利亚煤的份额抢下来,就足够咱们同日本人竞争,迫使他们放弃优质煤市场。”

张靖的想法让唐荣俊不时的点着头,诚如他说的那样,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凭着低价的优质煤抢占优质无烟煤市场,虽说看似稳妥,但唐荣俊却看到其中的一个问题。

“予靖,一年十五万至二十万吨煤的利润有多少?”

反问一声后,不待其回答,唐荣俊又接着问道。

“煤矿于统监府的意义又为何?仅凭一年十几二十万吨煤,又如何能令府中满意?予靖,大人之所以派你开拓海外煤市,恐怕并非只是让你卖个十几二十万吨煤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各位大大加入,无语每天都会尽量挤出时间于群中,欢迎大家向无语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手中还有月票的话,不妨投给《帝国的朝阳》,无语保证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第45章 兴业 (第二更,求月票)

时值晚秋,公共租界最为热闹地段;因为天气较冷的关系,深夜时显得分外安净。霜浓月薄的夜里,除去通亮的灯灯之外,惟有路边的一家店铺点着强烈的电灯,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着一堆一堆黄肥皂。

在玻璃窗的面前,略有些醉意的山口宏一则盯着那黄色的肥皂足足看了近半个钟头。这黄肥皂之所以吸引他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其质量,若是论其质量的话,并不比日本肥皂强上多少,实际上,这家仁川的兴华肥皂厂生产出的肥皂,其质量全不比日本货好,但作为三井物产上海分社的社长,几乎是在这家北洋贸易开办的第一时间,他便敏锐的意识到竞争者的出现。

尽管现在北洋贸易公司的展示柜中不过仅仅只有肥皂、火柴、皮革等简单的半工业半手工商品,但是却足以让其心生警惕之意——朝鲜,更准确的来说是仁川特区,已经开始成为日本货的竞争者。因为和日本一样,清国驻朝统监府全力支持仁川特区举办新式工厂,发展工商企业,但其技术却逊于西洋各国,其低质的商品输出完全凭借廉价,日本商人可以这么干,清国商人自然也会这么做。

或许现在这个竞争者现在看起来甚至有些不起眼,可山口宏一对其的警惕甚至远超过上海租界内的清国工厂,也正因如此,才会在同商业伙伴的宴会之后,路过公共租界时,特意停下了马车。盯视着柜中展示的肥皂。山口宏一对跟在身边的佐藤说道。

“佐藤。这家北洋商社,最近有何举动吗?”。

“社长阁下,这几日北洋商社似乎没有什么动静,他们的肥皂、火柴大都是通过旧有的渠道批发给商贩,对我们的产品并未造成多少冲击……”

稍作思索,佐藤像是想起什么似的。

“阁下,不过昨天我听三菱商社的高桥说,北洋商社同其达成了五万吨高岛煤的购买协议。结算地点是上海。”

什么!

眉头微微一跳,山口宏一现在反倒是有些疑惑了,北洋商社为什么会从三菱的手中购买煤炭?如果情报没错的话,他们不是还准备于上海推销朝鲜的煤炭吗?为什么要购买三菱的煤炭。

“合约从什么时候履行?价格是什么价格?”

“合约从下个月履行,价格是随行就市,比市价低10%……”

这是典型的长期供货商的条件,三菱没有吃亏,同样的北洋商社亦没有占便宜,但为什么其会这么干?这家北洋贸易公司不是朝鲜统监府的“国策贸易”企业吗?为何不顾朝鲜煤炭的销售,反而收购三菱商社的煤炭?

内心的疑惑中。山口宏一反复思索着这份看似简单的供货合同的一些细节,五个月。五万吨,这差不多就是未来五个月高岛煤矿一半的产量,北洋商社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呢?他们自身对煤炭完全没有任何需求,可为什么要购买如此多的煤炭?

“无烟煤!”

北洋贸易公司二楼的房间内,将烟蒂按灭于烟灰缸的同时,张靖吐出了三个字来。

“高岛煤是现在日本唯一的一家无烟煤矿!”

刚刚签署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的张靖,面对宋玉新的责问时,看似平静的神情中,却显得有些激动。

“无烟煤?”

宋玉新默不言语的瞧着张靖,他想干什么?朝鲜煤不也是无烟煤吗?如果不是因为要等上海分行开业,这件事传回汉城不知会引起多大的风波,这贸易公司非但没把统监府最重要的商品——煤卖出去,反倒是从日本人那买了五万吨,这是拿着公司的银子不当银子,

“五万吨煤,那可是几十万银子!”

“可将来却是几百、上千万两煤!”

若是没有那日在船上,唐荣俊给自己上的那堂课,张靖绝不会做出这样的生意,可正是因为唐荣俊的那堂课,使得他意识到,公司不仅仅只是要把煤运到上海,卖到上海,对于公司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卖出更多的煤。

“宋监事,上海、广州以及香港等地,煤最大的用途就是船用,其次是工厂,再次是才是居民燃料,但以上海煤市为例一年需煤不过五六十万吨,其中无烟煤约占三成,其它皆为烟煤,请问宋监事,即便是公司把无烟煤份额完全抢占,又能如何?”

这……

张靖的反问让宋玉新一哑,作为公司的监事长,对于商业他并不怎么了解,现在的北洋实业公司是脚重头轻,在统监府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完全依靠唐浩然个的决定,而宋玉新更多的时候,只是个摆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