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乱世储存什么资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部分(第1页)

糯恿稍闯烦觥?br>

为区别日后“九一八”时的“满蒙举事”,这段时期一系列的事件,被称为第一次“满蒙举事”。这次“满蒙举事”虽然半途而废,却为日本日后的进一步侵华打下了基础。事过不久,1917年2月至3月间,日本分别在赤峰、通化设立领事馆。1918年6月,又乘机在郑家屯设立了领事馆。

。。

第一章  三场奇怪的战争·三个狼狈的军阀(17)

日美协定·出兵西伯利亚

苏联革命的强烈震撼极大地鼓舞了在欧美大陆上无产阶级斗争运动。一战后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此起彼伏,使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既得利益者们,特别是一战期间在交战各方大发战争财之后,刚刚加入战争的美国资本势力扩张,把苏联模式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视为最危险的“洪水猛兽”。

为应对汹涌而来的红色浪潮,美国出乎日本当局意料地就日本侵占满蒙问题做出重大让步。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与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以互换照会的方式达成《蓝辛-石井协定》。协定一方面宣称要以中国的独立、领土完整、门户开放、工商业机会均等为前提,一方面表示:合众国及日本国两政府承认领土接近的国家间所产生之特殊关系。故合众国政府承认日本国在中国享有特殊之利益,而与日本国领土接壤之处尤应如此。

虽然中国方面对此提出抗议,于11月9日通知日美两国,中国不受该协定约束,但这个协定对日美关系的调整和两国战略重点的调整非常重要,并因此深刻影响到中国的内政外交。因为这个协议实际上反而使日本暂缓了已经启动、即将大举实施的侵华计划,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已经被几次“日俄密约”划入沙俄势力范围的中国黑龙江北部的“北满”地区和与之邻近的俄国远东西伯利亚地区。

十月革命后,反对苏维埃政权、仇视无产阶级革命的沙俄军官、官僚、贵族、地主、资本家携带家眷成群结队逃离苏俄,从西伯利亚经中国东北窜入远东的白俄有25万人左右,其中谢米诺夫统率的白俄军为一股重要武装势力。1918年,谢军在赤塔被苏俄红军击退后,窜入中国东北边境。

1917年12月,设在彼得堡的沙皇政府东清铁路厅被苏维埃政府封闭。东清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联合谢米诺夫宣布东清铁路地区独立,组织“远东政府”,对中东铁路实行“最高监督”,并招募原沙俄部队和各路匪军,同苏维埃红军作战。一时间,满洲里地区成为反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盘踞地,当地人口也骤然上升到4万多,其中俄国人有万余人,兵民庞杂,秩序混乱。

白匪不时沿中东铁路大肆进行劫掠活动,而且组织匪徒向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促使苏俄政府不断派兵追剿。双方在东北的拉锯战对中国边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治安状况严重恶化。北洋军阀政府对此深感头疼。

1918年3月,黑龙江省中东铁路临时警备司令张焕相为维持边境治安,派人与苏俄红军代表在中苏边境的马碟子会晤,阻止苏俄红军为追击白卫军而进入中国境内。苏俄红军代表答应了中国代表的要求,但又要求中国政府把谢米诺夫匪军驱逐出境,或将其解除武装。

几经周折,中国东北地方当局解除了谢军4000余人的武装。不久,在满洲里、珲春一带边境地区活动的谢军万人也被解除武装。在剿匪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堵截、围剿、驱逐的方针,将谢苗诺夫残匪引至哈尔滨。

接着,张作霖当局又用武力,解除了谢米诺夫所属白俄残匪斯莫林、什立尼果夫等部近万人的武装。这样,流窜到东北的白匪大都被解除武装。【张作霖时代在这方面强于张学良时代!】

在中方与白俄政权和苏维埃政权交涉期间,日本陆军正策划向远东俄国领土出兵,作为布局的手段,向中国提出共同防御俄国的建议。

3月1日,北京政府成立督办参战事务处,段祺瑞任督办。3月25日,驻日公使章宗祥与日外务省大臣交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草案。这个日中间的一个攻守盟约共12条;主要内容为:

中日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中国陆军与日本陆军共同向苏联后贝加尔州及黑龙州出兵;日军在战争期间可以向满蒙出兵和驻屯;日军在中国境外作战时,中国应派出军队声援;作战期间,两国互相供给军器、军需品。此外,中国参战军的训练可由日本的军事教官担任。另外还详细规定:对后和黑龙州的行动,中国军队要服从日本司令官的指挥。

该协定很快被中国留日学生知晓。由于1904年日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灾难,留下恶劣印象,这个协定被视为又一次卖国协定。消息传出,4月24日,留日学生救国团致电冯国璋、段祺瑞,反对“中日协定”。

5月12日,留日中国学生罢课回国,在沪组成留日学生救国团,开展反对协定运动。同时,北京的学生涌向总统府,要求废除协定和公开协定内容。

但是,5月16日,日本政府派陆军少将斋藤季治郎与段祺瑞政府靳云鹏内阁在北京秘密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5月19日,中日双方又进一步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5月21日,北京大学、高师、工专等校学生2000多人至总统府,请求废止这两个军事协定,并要求公布条文内容。次日,天津学生也向直隶省长进行了请愿活动。当月,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等地学生和罢学归国的留日学生,组织学生救国团体。

6月6日,在上海复旦公学召开“留日学生救国团”全体大会。

6月23日,留日学生救国团与上海各界开联合会议,反对《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7月14日,广州各界召开拒约救国公民大会,反对《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并于20日成立各界联合会。

但是,出于增强个人实力和应对中俄边境白匪骚扰等多方面的考虑,段祺瑞政府未予让步。8月6日,###再次通告:限罢学回国之留日学生于9月10日前回东京报到。

后来,在1919年2月5日,北京政府还与日方缔结了延长军事协定的协定。

在这期间,1918年3月3日,苏联与德国达成和约之后,苏联退出了一战战场。德奥方面得以将先前对付俄国的兵力转用于西欧战场,给协约国西欧战场和整个协约国军带来严重威胁。协约国高层决定利用先前被俄军俘虏的原属奥匈帝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5万官兵来增加自己的兵力。

4月,协约国和原沙俄军队一起设法让这批捷克军同意加入协约国军。协约国方面立即组织将他们从俄国中西部的对德奥前线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海参崴,准备从这里海运到西欧战场。

捷克军刚转运一部分,协约国方面突发了新的战略构想:直接由协约国组织联军,对这些捷克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后方保障,让他们从俄罗斯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经乌拉尔山脉至伏尔加河口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乌拉尔战线,重新从俄国方向恢复对德奥联军的夹击。这条防线同时具有阻止苏联红军东进的战略意图,而这后一个意图在沙俄军队和美国方面看来更重要。

6月7日,协约国的凡尔赛最高军事委员会向日本提交出兵备忘录,希望日本参与向西伯利亚派兵。

当时,日本的大陆侵略主义者久原房之助的追随者田中义一中将,这时已先后任参谋次长和陆军大臣等要职,在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他也曾参与。当英法两国提出派联合国军出兵西伯利亚倡议时,他以为机不可失,企图利用这一时机,乘苏联尚未稳固之机,将贝加尔湖以东的远东三州(外贝加尔州、黑龙州、沿海州)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就主张立即响应,并鼓动当时的陆相寺内正毅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