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北宋仕途 第1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部分(第1页)

“不知道范一农能胜否?若还是输,我们嵩阳分院就麻烦了!”周季不无担忧的模样,上一场的败北令书院失去了一个机会,他到现在都还自责着,只能寄希望于范一农扳回一局。

沈欢闻言不悦了:“云飞兄,此言何意?范一农之后不是还有小弟一场么?”

周季无奈地说道:“先前院长也说了,白鹿洞的王雱极擅诗文。王元泽的名头为兄也早有耳闻,想来盛名之下无虚士,就是传闻有些许夸誉,他应该也是极有实力的。”

“不错!”赵仲丝毫没有发现沈欢的脸都绿了,依然接口说着,“沈兄,王元泽虽还年幼,不过他继承王大人才学,早有才名,实在小觑不得!”

沈欢郁闷了,从司马峰以下,想来众人都是看好这个王雱的,都没有把他考虑在内。虽然他不能向他们表面自己的穿越身份,不过怎么说也鼓捣出《水调歌头》了,难道就不能看在这首词的份上高看他一眼么?看来一首词的分量还不够,沈欢明白过来,打算今天再让世人“虎躯一震”!

“好吧!”沈欢淡淡地笑道,“胜负即将揭晓了……”

“不错,先看看吧,就要分胜负了!”周季没听明白沈欢的本意,因为书法比赛时间到了,参赛人员把作品交到了评委手中。七位评委先是把作品一一品位,之后才由人把各人作品展现给观众观看。

“好一手飞白!”赵仲对着眼前的作品字体,大声赞叹,一看书者,正是范一农,“不错不错,甚有功力。”

沈欢凑上去一看,长长一把书卷,飞白行书,字体清丽秀俊,大有奇趣。“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蔡邕创造的,“发丝笔迹谓之白,势若飞举谓之飞”,在书法作品中能增加作品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不得不说,范一农一手飞白,极见功力,不少字写得如流星划过苍穹,顾盼生姿,漂亮极了。

沈欢微微一笑,看着范一农的字,想起从小练就一手漂亮飞白的皇帝宋仁宗,不禁神往。

“字是好字,不过就是有点别扭!”周季皱着眉头说道,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别扭?”沈欢看着那几百字体,仔细盯着,心里也生起了不搭衬的感觉,字是好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扭头看向评委席,不少人交头商量着,司马峰皱紧了眉头,一脸不豫的坐在那里。不禁生起了不妙的感觉,难道又要输?心里更是奇怪,参赛四人之中,范一农的字无疑功力高深一层,只有一个王体楷书写得还算入得法眼,堪堪能与范一农相比。

司马峰为什么不高兴呢,字不好?能让他不高兴的东西,难道说这字与他心目中的字体不相符合?

“对了!”沈欢眼前突然一亮,算是找到了原因,字体没有错,关键是所书内容。此次比试是儒家经典《论语》,评委都是老夫子居多,评比标准都是看合不合儒家的一个“礼”字,讲究的是中正平和。范一农的飞白字本来是极其优秀的,可一旦用来书写《论语》之文,就显得不够中正了,与那位写端正楷书的士子一比,少了一股磅礴正气。只要一看字体内容,范一农的那副字就显得有点别扭,若要评比,这些老夫子们又怎么会喜欢呢?

“这一局,岳麓书院胜!”果然,评委有人站起来宣布了结果,理由正是沈欢所悟;司马峰也只能在一边叹气而已。

范一农听闻结果,脸色瞬间白了一下,之后才恢复过来,低下头,紧紧攥着拳头,显得内心复杂无比。这样三场下来,除了嵩阳书院,每家各胜一场,算是各有所获,只有东道主闹个老大不开心而已。

而接着诗文比试又要进行了,沈欢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思考,在别人整理好比赛桌椅上的文房四宝之后,他只能在周季赵仲两人的鼓励声中出场了。他一边走着,一边仔细观察周围观众的反应。其他书院的士子都一脸轻松,估计以为反正一局在手,此局胜与不胜都无所谓了;相反嵩阳书院只人就显得沉重,作为东道主,若此局还没拿下,那可就真的要丢脸了。

沈欢觉得责任有点重大了,虽然之前也比较重视这个比才会,不过更多的以为这是给自己捞取名声的场所,胜负之念并不着心,可如今三场过去,嵩阳书院一局未胜,若是他也胜不了,那可就对不起司马峰了,想起司马峰对自己的照顾,沈欢暗下决心,一定全力以赴,把最后一局给拿下。

他收起了游戏的心理,转而专注起来,来到最左边的桌子旁坐下,转头一看,旁边就是王雱,不禁愕然,难道是冤家路窄?

“元泽兄,没想到今日你我同场比试,还真是有缘呐!”沈欢只能先打招呼,虽然与此人有点生分,不过毕竟与他弟弟妹妹都相熟,加上这副身体的年纪又比人家小,主动开口也不算失了身份。

王雱扭过头来,微微一笑,道:“确实有缘,没想到能在这里碰上沈才子!”

沈欢心里一突,什么叫“没想到”,人家摆明了看不起他嘛!撇撇嘴,转过头去,不肯再理会此人。王雱轻笑一声,也转过头去。

评委席上的一个老夫子站了起来,沈欢凝住了神,知道他要宣布题目了。老夫子咳了一下,才慢吞吞地说道:“此次以‘君子’为题,先作诗词,评比之后再继续以此为主旨作一篇文章!”

“君子!”沈欢心里发苦,大有高考面对试题时的景况,之前的种种估题都是白费功夫,一点用场都派不上。这次也不例外,本来看下了雪,以为与雪、梅分不开,哪想到人家夫子就是要出人意料的,来了一个广义的“君子”!

时间只有一柱香,大概就半个小时,沈欢看到开始点香,有点慌了,一时间哪里想得出有颂扬“君子”的名篇,若要切题,还真困难,脑子里的那些李白苏轼全都救不了驾,有种便秘的痛苦。在脑字里筛选了半天,看到点着的香枝去了一小截,而旁边的王雱沉吟一会后开始提起笔来,凝在纸上,终于落笔了。

“死就死吧!”沈欢咬咬牙,提笔就写了一首牵强附到“君子”的诗歌来。待沈欢慢慢写了一张纸,时间也就到了。

一旁的王雱早就完成诗作一篇,扭头看沈欢写得甚长,不禁吃了一惊,想起他《水调歌头》的名头来,想仔细看内容,又隔得比较远,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不过转而看到沈欢紧张的模样,又轻笑一声,满是自信地把诗作交了上去,心里却在想诗歌也不尽是长的就好,难道没听过短小精悍之说吗?

这次的评比比较有意思,先由人宣读于众人与评委之耳,接着才是评委评比。先是读了应天书院与岳麓书院士子的作品,分别为一首七绝与一首七律,韵律平仄倒是严谨,不过没甚生气,只能说应题而已,谈不上出色。

到宣读王雱作品时沈欢与他都有点紧张,把耳朵竖了起来,也是一首七绝:“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只觉少陵诗情薄,但言朝叩九天门。”说的却是一些典故,不过以陶渊明事迹来寓“君子”,还算切题,诗中豪情锐意也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