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部分(第1页)

长史司马欣本就是项梁老朋友。之前项梁在栎阳犯事被捕入狱,司马欣当时任职栎阳狱吏,项梁托人说情,司马欣将项梁开释,算是项梁的恩人。因此,项羽觉得这位比较可靠,就封他为上将军,带领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兵为先锋,项羽带领各国联军四十万,由河南向关中进发。

大军行到新安这个地方时,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对项羽日后产生极糟的负面影响。

新安的惨剧

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就从这些故国降地征调官吏士卒去关中服役戍边。

这是一项抽调有生力量,削弱打击对手,使其难以翻身的长远策略。

请注意调来的这些可都是官兵,这些故国官兵亡了国,被人奴役自然无话可说,当他们奉命起程去干活,走到关中的时候,麻烦来了。

秦朝本土官员,集体对这群可怜的亡国人落井下石。按照他们的认识,既亡国了,管你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是俘虏。按照那时习惯,俘虏的等级非常低,待遇基本和奴隶一样,毫无人权。

六国遗民们像牛马一样没日没夜干活,还要像猪狗一样被人鞭打辱骂,那是一段生不如死尊严丧尽的日子。他们恨只恨国家不争气被秦所灭,自己也就落到这般田地。遗民里面那些当官的,对此更视为生平耻辱。无奈人在屋檐下,忍气吞声之余只有在心里发发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世上的事根本无法预料,谁知当年一句阿Q的狠话,在十四年后竟会成真,虽说比君子报仇的限期晚了四年,但还是不妨碍报仇的。

章邯投降,项羽接受秦降军二十万。报仇的机会来了。

联军中各国将士回想起当年苦难,遂感念老天有眼。这下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就倒霉了。

他们也被集体当成奴隶对待,从将领到士卒一概一视同仁。军队里所有苦活累活脏活吃力不讨好的活都由秦降军干,干完了活,工钱就是一顿臭骂,当然也有用鞭子代替的。

项羽大军走了多久,秦降军这种日子就过了多久。

终于到了新安这个地方的时候,秦降军受不了了。

几个将卒在一块私下商量道:

“兄弟,这样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我还顶得住。如果只是被打被骂每天干活也就算了,但兄弟你想过没有,章将军骗我们归降项羽,现在我们正在去攻打秦国。这一次,如果能打赢还好说。万一输了,我们跟着楚军逃跑,可我们的家人怎么办?秦国知道我们造反,一定会拿我们老婆孩子开刀。到那时候怎么办?我们得早作打算啊!”

一波才动万波随,秦军开始议论纷纷。消息很快走漏到联军耳中,即刻汇报项羽。

项羽得到这个惊天消息,却不动声色。私下召集英布吴芮二人密议。

项羽说:“这件事幸亏发现得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秦降军人数众多,又有反心,等到了函谷关,如果他们暴动,我军就有内乱的危险。”

英布吴芮听了也是吃惊,连忙问:“那要怎么办呢?”

项羽沉默了一下,说道:“留下章邯、司马欣、董翳,其余的你们处理掉。”

英布吴芮领会了项羽的意思,当天晚上就展开行动。他们趁着夜色,将二十万秦降军坑杀,尸体就地掩埋在新安城南。

既然不受管束,不如全部杀掉以防兵变。同样的事秦将白起也干过,不同的是,他坑杀了四十万。古话说慈不带兵,仁不行贾。身为军事统帅,很多时候都必须舍弃某些东西,以求大局的胜利。这里说的某些东西就是人命。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降军,在道义上虽站不住脚,但在军事策略上,这么做却是正确的。按当时情况,秦军到函谷关会闹兵变确信无疑。既知有危险,那为什么不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这是项羽出道后第二次大规模坑杀,相比首次坑襄城使炊烟断绝,新安的惨剧显然更容易被原谅。

但麻烦的是,人思维定式的养成。凡事有一必二,有二必有三,有了三就会有无数。这是人们的共识。正因如此,当第三次项羽屠戮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阿房宫后,人民就渐渐对项羽产生残忍、杀人狂、不厚道等负面的看法。

溯本求源来看,盖世英雄项羽最终被流氓刘邦打败,人心向背是原因之一。

第十三章 沛公叩关

项羽军队开到函谷关口,发现关口有守军,这本来不奇怪。但问题是,这支守军竖着“刘”字旗号。

项羽一看大怒:“姓刘的你敢诓我!”

原来刘季早就叩关进入咸阳,在项羽还忙着追击章邯的时候,秦帝国已经灭亡。

楚怀王熊心给了宋义五万人马解巨鹿之围,这是楚国的全部财产。

人做事不能厚此薄彼,他也给了刘季一道命令,让他收集陈胜、项梁的残兵,编成队伍,西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