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哪首古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刘季那边急得要死,就找来郦食其问对策。

郦老先生口才极佳,跟了刘季后屡次靠三寸之舌立功。无疑,这是个聪明而又能干的人。可这次,聪明人却出了个馊主意。

刘季抛出经典台词,问他:我们该怎么办?

郦老先生对答道:昔日汤伐桀,武王伐纣,得取天下后,不诛灭前王的后人。再看秦,侵灭六国后,立刻诛杀各国后裔,使得六国子孙无立足之地。依我看,这就是为什么秦王朝短命的原因。

所以说,如果汉王能向商汤周武二位贤王学习,复立六国之后。那么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感激您。这样,您就可以南面称霸,而楚国见到天下都顺服您,必定也会归顺。

看看这主意馊的,这是什么年头,郦老先生竟然要以德服人。真是活见鬼。

这主意馊都馊不可闻了,刘季竟然还说:太好了!

可见刘某人虽然有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优点,但判断识别能力实在不怎么样。结合以往事例来看,只要有人给他献计献策,只要这个策略能说得圆掰得通,刘季的反应大多是:善!

他也不和人商量,兴冲冲立刻命人去铸造六国王印。并和郦先生谈妥,王印一造好,就让带去封赏各国。

王印是个精细物件,刘季督促工匠,但要全部造好还是得费段时间。这一天,刘季正在吃饭。张良恰巧进来。

张良这个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已经不用多说。但他却有个缺点,这位韩国贵公子,素来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也正因如此,刘季明知他也是个军事人才,却没派他出去征战,而是当做谋臣带在身边。

郦先生大出馊主意时,张良恰好病了。此刻病愈来见刘季,刘季看到张良也高兴,就喊:“子房(张良的字),你快来我有件好事告诉你。”说着就把郦先生的主意说了一遍。

张良听了反应很古怪,他大惊失色!

急问:“谁为大王出的主意?此策若行,大势去矣!”

刘季也傻了,看张良神色他知道自己可能错了,立刻坦白说是郦生,并追问为什么?

张良走到跟前,先坐下来,拿起刘季吃饭的筷子边比画边说。

张良问: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国,那是因为商汤有信心能杀死夏桀。请问大王,您现在有信心要项羽的命吗?

刘季答:不能。

张良问:好,这就是您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国,那是因为周武王有信心砍下纣王的头。我再请问大王,您现在能砍下项羽的头吗?

刘季答:不能。

张良点头,这是第二个原因。接下来张良舌如利刃,一个接一个将刘季和古人作比较,接连问了七个问题,刘季的答复一路“不能”。

张良陈列七大原因,目的只有一个,他在告诉刘季四个字:今非昔比!

如果说刚开始刘季只是惊讶好奇想知道答案,那么现在就是惊恐迫切想知道最终答案。

这时候张良才切入重点。

他说:您已经知道今非昔比的道理。那么再看看当今天下。诸侯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您造反,他们甘冒这么大的风险,就想事成之后封侯拜相。如今您想要恢复六国,诸侯们会怎么想?真复立六国后,这些国君自持正统,一定会号召天下豪杰收归各国遗民各自为政。诸侯们恨您开空头支票,一定会反叛去投六国再谋富贵。

到了这时候大王要怎么办?

刘季无话可说。

张良最后说道:当前最紧要就是对付楚国,复立六国的事情连想都不能想。郦生的策略,坚决不能听,否则大势休矣!

刚开始听张良说的时候,刘季还在边吃边听,到了这时候,他饭也不吃了。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破口大骂道:姓郦的蠢书生,差点坏了老子大事!

刘季立刻下令,赶快销毁六国印信。郦生听到风声,知道自己差点铸成大错吓得半死。

郦生的计策不能用,楚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刘季如热锅蚂蚁寝食难安,他心烦就习惯性去找陈平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