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整首诗中主要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这位想了想也决定有样学样,立魏王势在必行。

立魏王的决定有了,下面就该是立谁为魏王的问题了。

手底下人都说:将军您一路打仗这么辛苦,现在平定魏地您应该当魏王。

自立为王,这在当时根本就是股风潮。凡是有点机会,手底下有点兵的,无不想弄个王侯当当。当然,这个问题周市也动心过,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赵王武臣、齐王田儋派人送来祝贺信。

这二位分别送来的函件,内容却很统一,那意思直白地说一句话:兄弟,单干吧,我们都支持你!

除了干巴巴的函件,连同信函附上的还有贺礼,战车各五十辆,这是份不轻不重的礼。

手底下人又雀跃起来,纷纷劝说周市自立为魏王:大王,您看连赵王和齐王都看好您,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众人都觉得周市为王铁板钉钉,可周市却说了句出乎众人意料的话:

“不行!”

“现在天下混乱,道义无存。你我身处乱世,虽只能顺应时势,但该讲的忠信不能废。我周市是魏人,借陈王之命平定魏地。魏地已平,理应坚守臣子之道。魏王必须由魏国王族的后代来担当。”

“就这么决定,大家不必说了!”

周市的一句话,终止了立王的纷争。至于他这话里有几分真心,这个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性格严谨,是个懂得远瞻的人。

有话说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现在这世道最不值钱的是“王”,最不牢靠的也是王。当造反已成习惯,当被人反也被习惯,“王”这件危险度极大的工作还是留给别人吧。

我还是混个二把手干干,实在不行,大不了换老板,不造反就意味着不被人反!

被周市选上的这个一把手名字叫魏咎。此人原是六国时魏国公子,封号宁陵君。秦国灭亡魏国后,魏咎被放逐外地废作平民。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就跑去投奔了陈胜。也就是说现在魏咎还留在陈地。

要当魏王的人还滞留在陈地这太不像话。周市亲自带人跑去陈国迎接魏咎。接连五次往返,讨价还价之后,陈胜终于答应放魏咎回去当魏王。

唉,看看这个王当的!

而周市也心满意足地当上了魏国的二把手,魏国相国。

只是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特别遭逢乱世,这天意就更是难测了。二把手有时候也是不安全的。

总结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是个混乱的年代,这是个君臣之道忠信礼义废除的年代。秦末农民战争很自然演变成六国王侯复辟的局面。秦帝国大地上燎原的星火演变成割据的散沙。

陈胜吴广已经过时了。

散沙们在各自的地盘上挣扎着,它们在湮灭中等待一个能聚沙成势的人。

第八章 秦帝国反击战

少府章邯于戏水之战一战成名。

胡亥大悦,当即下令命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领军协助章邯镇压起义军。

由戏之战始,秦帝国为期两年的反击战正式打响。

反击战中,充当主力的就是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请大家记住这三人,基本上这天开始,这三位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日后的际遇、最终的结局都极其相似。而他们三人就是大家日后所说的“三秦”。

荥阳攻守战

城池攻防战比起野战,那绝对是件力气活,非但如此还是对人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攻城守城,自然不及野战那样纵横捭阖痛快淋漓,却是野战胜、败之后的必由之路。一般情况下,野战战败方会遁入城门坚守不出,胜方则挟胜利之余威潮水般涌来,在城下摆开家伙,视之如探囊。

先野战,败后转为攻守战,这只是一般情况。此刻的吴广就遇到了件特例。

前209年,二世元年9月,奉陈王命,吴广率领的一支西征楚军军至荥阳。

荥阳,位于洛阳以东是中原重镇,也是历来军事要地。早在前360年,战国时魏国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请大家记住这条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陈(今淮阳)、山东的定陶连接起来。

从陆路上看楚西征军,想将利剑插入秦帝都咸阳,也必须先拿下荥阳。

荥阳——三川郡——函谷关——咸阳,这是自东方进入关中必经之路,亦是秦帝国官方高速公路(驰道)连通关中与关东四个重要点,更是当时西征军最佳的行军路线。此外,荥阳附近的敖仓是秦政府的粮食储备库,拿下荥阳即表示大军粮草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