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电视剧 红色记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只有这一条路。”林彪回答。

“你们觉得天津可以轻易拿下吗?如果强攻,我看至少也得30天。”邓宝珊终于说出了自己刚才想说的话。

林彪摆了摆手,简短地说道:“不谈天津。”

会谈终因双方都不肯让步而暂时休息。

1月15日,谈判桌再次摆开。整整一个上午,双方又再各自重复过去说了好几次的话,丝毫没有进展。下午16时,天津方面传来消息,解放军攻占天津,国民党军警备司令陈长捷被活捉。

邓宝珊闻讯无比震惊,脸色非常难看。休息期间,他指示周北峰:“北平已经处于绝对的孤立境地了,只有和平解决这一条路了。解放军方面提出,留给总司令一个加强团,作警卫部队,其余守军均调出城外指定地点,经过一个时期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就叫和平解放北平。我认为这个原则可以接受,只要总司令同意出城改编,具体的办法由我去谈。你尽快把这个意见电告总司令。”

。。

林彪摆了摆手“不谈天津”(2)

周北峰立刻给北平发了电报。1月16日,傅作义复电邓、周表示同意部队出城改编,并希望快点达成全部协议。

1月22日,北平和谈十八条协议的主要条文公布在各大报纸上,各界人士欢呼雀跃,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终于免去了一场劫难!

傅作义说:“我是准备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

傅作义为什么会在关键的时刻举起义旗?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陈静处长认为,兵临城下的解放大军是主要因素,在军事上傅作义已是别无选择。

曾跟随傅作义出生入死,后来撰写《傅作义传》的作者张新吾认为,傅作义能在紧要关头走上正路,除了兵临城下这个主要的客观原因,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主观因素在里头。

《傅作义传》一书中写到,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傅作义数得上是与中国共产党结缘最早、交往最深的一个。早在国共合作一同抗日后,傅作义将军就开始不断地与共产党人接触,不仅从阎锡山和蒋介石手中保护了王若飞,还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傅作义对八路军的工作方法和作风非常欣赏,他曾请求八路军帮助自己建立起政工组织,派周北峰到延安见毛泽东,请共产党派干部和进步青年到傅部帮助开展抗日工作。不仅如此,在晋西北地区精神食粮匮乏的时候,还曾从延安找来大量书报刊物,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罗瑞卿的《军队政治工作》等,在排以上干部中传阅。傅作义本人案头上也常放些延安报刊,他还指定电台收录延安广播新闻,记录稿交他阅览。阎和蒋都非常不满,阎锡山的评价是:“傅作义赤化了。”蒋介石则说:“他现在都成了‘七路半’了。”(言外之意和八路十分靠近)

在做出最后的决断之前,傅作义叫来最贴心的智囊、华北“剿总”司令部秘书长王克俊。据王克俊回忆录中记载:那天到了傅作义的屋子里,就知道到了最后决断的时候了。傅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国民党必败,拥护毛主席、拥护共产党才是大势所趋。最后,傅将军决然地说:“我是准备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的。第一,这几年来,我不断地对部属讲‘剿共’的话,而今天秘密地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的思想若是不通,定会打死我;其次,这件事做不好,泄露出去,蒋介石会以叛变罪处死我;再者共产党也可以按战犯罪处决我。但是,只要民族能独立,国家能和平统一,咱们还希望什么呢?”

北平和平解放后,2月22日,傅作义、邓宝珊与“上海民众和平代表团”章士钊等几位老先生飞抵石家庄。当晚,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来到了招待所。

傅作义一见到毛泽东,迅速走上前去,立正敬礼。毛泽东马上满面春风地握住了傅作义的手。傅作义激动地说:“我有罪!”毛泽东和蔼地一笑:“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林彪摆了摆手“不谈天津”(3)

众人落座后,毛泽东风趣地对傅作义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喽。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

毛泽东的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给傅作义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西柏坡返回后,多天的郁闷和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卸下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傅作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

邓宝珊说:“去西柏坡前后,傅作义判若两人。”

傅作义起义后,积极为绥远的和平解放而努力。8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派遣傅与邓宝珊到绥促成起义实现。当时有人认为这是“放虎归山”。毛泽东批评了这种看法,予傅以极大信任。傅到绥后,蒋介石派徐永昌携其亲笔信到包头,企图把傅拉去广州,遭傅严词拒绝;保密局头子毛人凤密电潜伏在绥的特务头目,对傅进行暗杀,其阴谋也被傅等粉碎。在傅作义、邓宝珊及时任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等通力合作下,终于实现了绥远“九一九”起义。

绥远起义后,傅作义回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日,他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盛典。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任命他为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在20多年部长任内,傅作义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72年10月因病辞去部长职务。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在北京医院病逝。

国民党特务在何宅安炸弹,炸死了何思源的小女儿

作为守城最高指挥官,傅作义的抉择对北平和平解放无疑发生了关键性的影响,而北平城内的一些名流学者,他们的抉择虽然也许不足以改变历史,但却能从特殊的层面,反映人心向背,也对他们各自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948年底,何思源拥护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方案,为此他每天奔走呼吁,在北平发起和平运动。

1949年1月9日,正当傅作义的谈判代表与林彪、聂荣臻展开第二次谈判时,北平市卸任市长何思源从南京回到北平。他任市长时的秘书李同伟去机场接他。

在车上,何对李说:“蒋介石已土崩瓦解,全国解放只有和平一途可走。但是蒋是不会甘心的,李宗仁也没这个魄力。我们不能坐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古都文物古迹毁于战火,要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一份元气。我决心从北平局部和平做起,推动全面和平。”李同伟说:“傅作义已秘密同解放军和谈了,可以找他谈谈。”“那我们就从民意方面给傅一些支持,傅也需要这种支持,有了这个支持,他的文章更好做。”何思源说。

电子书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