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三从四德 朱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部分(第1页)

何夫人一听姚氏也来了,低头寻思了寻思,忽然问道:“你们小叔子也老大不小了,到底定没定亲事?”

何氏听这话问的蹊跷,只笑着答道:“也算不得大,这个年纪还是读书进学要紧。”

何夫人听了这话眼睛就是一亮,让人去请闺女妍儿来见礼。何氏见这位堂妹态度矜持轻言细语,走不摇裙笑不漏齿就赞叹了一番,何夫人道:“你这妹妹是我的心头肉,论规矩性情,小辈里头那几个丫头能跟她比肩的不说没有,也差不多,我不忍心委屈了她,才耽搁到十七岁亲事还没有着落,你做堂姐的,就是我说开口,也要为她打算打算啊。”

何氏听了这话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原先离的远,伸不上手,往后自然要留心。”接着又敷衍了两句才起身要回去。何氏却也要带着妍儿一同过去见见,路上又道:“能寻个亲上加亲的就最好了,自家亲姊妹做妯娌,少生是非,侍奉婆婆也容易些。”何氏就知道大娘这是看上她小叔子了,当着堂妹,见她脸上臊的通红,很有些可怜,也不便说什么,只得装聋作哑。

到了老太太房里,果然何夫人一见姚氏就吩咐自家妍儿去她身边侍奉,又是换热茶,又是拈果子的。何氏见了很有些替堂妹难为情,又因早知婆婆属意京里外祖那一脉的清芳做儿媳,刨除门第出身不论,大娘的打算也不能成。一时就担心大娘挑明了场面难堪,婆婆也为难,堂妹也丢脸,只得想法解围,却忽然想起昨日大伯母托婆婆给廷瑧说亲的事来,就留心品评了一番,越看越觉着还算相配,又见大伯母越说越露骨,妍儿的脸已是要滴出血来,想着不成也可绝了大伯母的念想,开言道:“大娘才托我给妍儿做亲的事,我想了这半日,倒真叫我想出来一个正对景的。”

何夫人听了这话眼中就是一亮,拖长声音“”了一声,又不急不躁的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才问道:“有亲上加亲、门第相当的人选?”

何氏笑道:“可不是,我照着大娘说的这两条挨个过了一遍,总算叫我想出来一个,其余的要么是门第不匹配,要么算不得亲上加亲,这个倒是独一份了,若是大娘连这个都不喜欢,那侄女可也再没有别的可提了。”

何大夫人听了这话,矜持的笑道:“既是这样,侄女说来听听。”

何氏就道:“大娘想来也是知道的,就是我们大房的四兄弟廷瑧,四弟来年春闱就要上京,大伯母正赶着给他定亲,昨儿才托了我娘多加留意,今儿大娘就叫我帮妍儿说亲,可不是个巧事?像是冥冥中有注定似的。”

何夫人脸上那点儿矜持的笑意听了这话就有些挂不住了,同样是小叔子,嫡亲和叔辈的可差得远了,就慢慢的冷了脸,道:“廷瑧啊,我知道,年纪大了点儿。”

何氏见大娘回绝的这样干脆,只得尴尴尬尬的笑道:“是吗?”也便算了。

何老夫人在一旁冷眼旁观,早看出大儿媳的意思,见她虽做的难看些,可张家回籍守制丁忧,姚氏避嫌,难得出来走动一回,可巧今儿过来,又有孙女在一旁帮衬,妍儿那丫头在众孙女中也格外出挑,张家肯把姑娘聘给方家,想来是没有什么门户之见的,未必就没有机会,能抓住固然好,抓不住也没外人,不算丢人,就索性任大儿媳试试,此时听婉儿这样推了过去,也有些失望,不过孙女既然舍近求远,定有她的考量,不行就不行也没什么。倒是大儿媳一双富贵眼长在额角上,光盯着高枝使劲儿,一听不对心思立刻变了脸色,叫她更生气些——张家大房虽比不得三房,与他们何家还算相当,如此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的也不知错过了多少姻缘,误了一双儿女的岁数,尚宽男孩子还好些,妍儿是女孩儿,却着实不小了,再这么耽误下去可了不得,因提的廷瑧她也常见,有些印象,知道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书读的也好,想了想,就笑着向姚氏问道:“你们家大房的瑧哥儿来年要进京考状元了?”

姚氏听了笑答:“是啊,老夫人,明年春闱就要进京,他原就中过解元,能三元及第也未可知。”

何老夫人听了就看着大儿媳道:“那孩子学问好,定是个有出息的,两家又门当户对,大儿媳妇儿,二十出头算不得太大,他们张家男丁一向婚配的晚,这样孩子定性,反倒是好,不如就让你侄女帮着牵个线?”

何夫人听了这话不顾是在婆婆跟前,将手中的茶碗在案上一顿,道:“这可提不得,婉儿是咱们何家的姑娘,她一开口倒像是咱们何家的姑娘嫁不出去了,上赶着攀着张家少爷呢。”

何老夫人听了这话摆摆手笑道:“不用担心这个,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现在婉儿是他们张家的人了,去说正合适。”

何夫人见婆婆起兴一味要说合这事,且别说自己不同意,就是张家大房那张方氏也定不能同意的,还要再劝婆婆打消主意,却忽然念头一转,福至心灵,就没再做声。

何老夫人见了就道:“媳妇儿既然没话说,那这事我就做主了,婉儿,你去说说看吧。”

何婉听了祖母吩咐,又转头征询的看了大娘一眼,何夫人却只眉不抬眼不睁的端着茶道:“说的时候背着人些,别一个不成再传出去,叫人笑话我们妍儿。”

何婉听了这不阴不阳的话,倒不知如何是好,何老夫人则又对她摆摆手,示意不必在乎。

何氏跟婆婆在娘家用过午饭,下午又往玉清处走动,因方才未同姚氏商议就自作主张给大伯家的廷瑧提了自己娘家妹妹,便同婆婆告罪。

姚氏从未跟儿媳提起过侄女儿的私意儿,何氏自是不知这里头的弯弯绕,也没有训她的道理,只道:“既然已经开了口,就提一句吧。”

等到开祠堂上宗谱前一日,三房举家下山,何氏得了个同大伯母单独在一块儿的空当,便跟大伯母提了亲事。

大太太闻言愣了好半天,接着又是心凉又是生气,就要冷笑,到底顾及何氏是何家的姑娘,只道:“妍儿那孩子是不错,只怕我们高攀不起。”

何氏只当是大伯母客气,还要再说,却见大伯母脸色忽然变了几变,急匆匆的打发人去姚氏那边要份落款的请柬,立刻送去茶园沈家。何氏有些惊疑,见大伯母心神不定的模样,倒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打住。

96、廷瑗的婚事2

第二日一早,依吉时开了祠堂,摆下三牲祭品,在克佑族长主持下,何氏带着若淳跟若澄两个,廷瑞抱着才百日的若涵给祖宗磕了头,再由克佑族长亲自执笔,在廷瑞后面添上若涵,廷瓒后头添了妻张何氏,二子若淳、若澄,放了响鞭昭告宗庙。等礼成,便连观礼的各位宗亲一同回去大房赴百日宴。

众人接到请柬均知是由三房给大房的长孙过百日,虽是小儿,来随喜的客人竟比去年张载过整寿时还多,以至屋中安排不下,连院中都摆了桌,将小辈移出。

说起来,这百日宴最高兴的当属廷瑞媳妇儿令仪,她虽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养下儿子,可二房先有个若湛,从桂姐儿和离后就一直养在婆婆膝下,与公婆十分亲近,让她心里头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儿,所以,能得三叔给孩子过百日,请柬上写上长房长孙的名头,也算是正名,一脸的喜色掩都掩不住。

另有茶园沈家接了请柬也十分知情识趣,闻弦歌而知雅意的一大早就带了儿子过来作客,大太太借着招呼客人,特意去外头看了一眼,见沈家少爷白白净净斯斯文文,心里还算满意。一打眼又见尚宽也来了,在那边远远的起身行礼,脸上就冷了冷,只做视而不见,又悄悄嘱咐了廷瑞多多留意沈家少爷,瞧瞧他说话行事怎样,便返身去了廷瑗院中。

廷瑗这些日子百般不肯听话,大太太左思右想怕节外生枝,这回便打定主意事先不告诉她是给人家相看,恰好廷珑也在,进门就只道伯娘婶子多日未见她们,提起来,叫她们出去见见。

廷瑗本不疑有他,自去洗脸梳头,偏大太太见她脸色不好形容枯瘦,怕沈家不喜,又是给她挑衣裳又是亲手给她上妆的忙碌,叫她起了疑心,联系母亲这些日子作为,临出门时便试探道:“娘,我忽然头疼,不想去了。”结果大太太立刻变了脸色,握住她腕子强往外拉,道:“去露一面就回来,不许任性。”又故作随意的补道:“不许哭丧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