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穷人穷在哪张永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活该!

富人最需要的是装满钱袋而不是装满肚子。穷人其实搞错了,富人不是来施舍的,而是来赚钱的。只有穷人才是为了填饱肚子到处奔波,富人的需求根本就和穷人不同。

至于投资,该投的他总会投,不投的你就是下跪也没用。

富人是按经济的原则思维的,他做一切事情自然有他的考虑,你只有适应他,而不要想去影响他,改变他。

学富人学到皮毛

富人的品位,富人的用语,富人的生活方式,富人的装模作样,从来都是穷人向往和模仿的。只要穷人对富人的敬仰一天不停止,一切与富人有关的东西就将值钱下去。

为什么穷人也要穿高价西装,花几千块鸟枪换大炮一回?尽管穷人心中一个劲直骂“奶奶的,真他妈贵呀”,但表面上却是一副骄傲的派头。为什么从来没离开过当地的穷人,动不动也会来几句刺耳的普通话,甚至夹带几个英文单词?为什么公司里的小职员,不管白领还是蓝领都一律看《 哈佛管理大全 》,看500强公司老总自传?

显然,这是一个模仿富人的心理。

准确地说,这是在剽窃富人,剽窃他们的品位、用语,剽窃他们喝咖啡不加糖,穿休闲服等等。这就像剽窃李白便挂一个大的酒壶,表白自己“一斗酒,诗百篇”;剽窃张天师便揣一把桃木剑,表明自己只需口诵真经,妖魔就会命丧剑下;剽窃关老爷便贴一脸美髯,抹一脸朱红,表明自己也可以舞大刀。这样看来,学不了真传,便学皮毛,捞不到真经,便装一袋白纸,反正,西天去没去,谁也不晓得。

穷人学富人是很难有耐心的,能像鲁班祖师爷那样把一棵巨树砍三年,刨三年,做成各种模型又三年的穷人现在真的不好找了。何况发财又不是做木工,只要有手劲拉大锯,有心思弹墨线,只要舍得气力练,三年必小成,十年必大成。

发财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是每个富翁的发财秘诀都可以写出来,那么买了一本又一本富翁大作的穷人早该坐在阿房宫里吃葡萄了。可穷人偏不相信,偏要富人讲。尽管富人开课,门票很贵,学费不菲,但穷人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听,也要买富人的“福音书”,所以书店里最畅销、最抢手、最醒目的书仍然是富翁们的什么心经、自传、体会之类。

穷人剽窃富人,也就捞点皮毛功夫。穷人做不了皇帝,但可以在屋子里对着镜子穿上黄袍;自己当不了富人,便学着富人也西装革履。

话说西施国色天香,迷倒一大片,回头率100%。有一丑女,名唤东施,一旦此女上街,路人皆以为母夜叉出巡,简直是万人回家,只余空巷。某日,西施心脏病发作,捂胸而过,众人大为称叹,名之以病态美,且云“比平日更美一百倍”。东施闻此,不禁心花怒放,于是趁一黄道吉日,也学起西施皱眉皱眼。这一下可不得了,母夜叉发了神经病,闹出许多乱子。男人们更是避之如瘟疫,不幸看了一眼,也得惶恐回家忙洗眼。此乃东施效颦是也。穷人剽窃富人,说白了就是东施效颦,不但无助于自己脱贫致富,反而使他显得更像个穷人。

一个人刚当上领导,往往不像个领导,但是当一段时间,慢慢就像了。

人的气质总是随着他的处境而变迁。基层的领导,总和群众打交道,口里就多了些街巷俚语,穿的也多是市井流行,偶尔要去见大官,刻意打扮一下,反而显得刘姥姥进城似的。

慢慢官当大了,见的场面也大了,交往的对象层次也高了,气宇也就越来越轩昂。越大的官越是需要包装,需要注意形象。会晤贵宾时,步子该迈几步,握手该伸成哪种角度,留影该坐在什么位置,头发是往侧梳还是往后梳,都很有讲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越练越熟,习惯成了自然,气质就出来了。

气质不是天生的。再大的官,当有人亲切地称呼他小名的时候,架子都得放下,不知不觉就卸了武装。

气质并不是一个人独自修炼的结果,而是周围人共同渲染的产物。当你位卑言轻时,你只能说话小心谨慎,对人毕恭毕敬,别人看你是个小角色,你自己也无法摆出臭架子。而当你终于混出名堂来了,周围的人都低眉顺眼,敬请你指示的时候,你的气度自然就不凡了。

所以穷人要想学富人,终究是只学了点皮毛,因为你还没有到他那个高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吃掉糖衣,吞下炮弹(1)

富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制造着时尚和观念,把赤裸裸的商业目的包装上炫目的外衣,而穷人则是时尚的追随者,当一种风气大行其道之时,就是富人的钱包开始收获之日。富人是披着羊皮的狼,常常扮演着慈善家,口口声声要献给你一点爱,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他们严密的商业计划,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把人吃掉,或者说得确切点,是把人的钱吃掉。

如果富人抱着炮弹凶狠狠地跑向穷人,对穷人说:“快掏出你们的钱,否则……”相信穷人会联起手来,像当年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吼声那样,跟富人拼了。然而,这样的富人却是富人中的傻瓜,对世上绝大多数富人而言,他们用的普遍手法都是给炮弹包上一层香喷喷的糖衣,让穷人们高高兴兴买回去吃。

不用担心穷人会吃一堑,长一智,只要你的糖衣炮弹每次都是新的,穷人们照吃不误。铁扇公主未必不知道孙猴子天生诡计多端,变什么飞虫、蚊子、苍蝇更是拿手好戏,但她仍然禁不住端起杯子咕咕地往肚子里倒水,白白给了猴子参观她五脏六腑的机会。这也不能怪她太不小心,因为刚大战了三百回合,就是牛魔王也会忍不住要饮水解渴的。穷人再怎样精得像猴,肚子饿了,看见有糖在眼前晃来晃去,他总会顾不得那么多,一口吞下去。

结果,穷人的这顾不得便正好上了富人的当。这颇像钓鱼,鱼妈妈鱼爸爸肯定会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外边的香东西千万不要吃,因为那是别人布下的饵,一旦吃进去,结果只会“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悔之晚矣。相信听话的鱼儿也会牢记父母的教导。可是一旦真正面对香喷喷的诱饵,又有几只鱼儿能经得住诱惑呢?它们也许会谨慎地试探一下,但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渔翁而言,鱼儿的这点智慧不足挂齿。这就像穷人会探头探脑研究过去研究过来,富人不动声色,他知道,穷人正在试探,同时也证明穷人肚子已经饿得发慌。

千条理,万条理,肚子饿了才是真理。

俗话说,饥不择食,何况看上去闻起来,眼前这盘菜是何其地美味丰盛呀!富人并不担心穷人会吃了饵吐了钩,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使真的如此,富人用几把小米或几两鱼饵来缴学费也没什么大不了,一旦富人成了姜太公直钩钓鱼的高手,那什么付出都连本带利捞了回来。

穷人今天虽然可能吃了糖衣吐了炮弹,侥幸过关,但他总有一天会因为误食而被富人逮个正着。今天你可能对甲富人的促销漠不关心,但你总有一天忍不住为乙富人的打折疯狂埋单。不信,你看节假日大商场搞促销,有多少穷人披星戴月排队,又有多少穷人挤扁脑袋在里面抢购呀!

只要有饥饿的穷人,富人永远不愁没有鱼儿上钩。

有一个词叫引导消费,被引导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在你迷惘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善意地引导你走出迷局,你当然是要感谢人家的。但在你并不需要引导的时候,或者在需要正确引导的时候,有人却把你引向了歧途,那就不仅仅是走错路的危险了,这引导后面的企图,显然会让你付出高昂代价。

我们每天被各种信息包围着,渐渐变成一个时尚的人,住高档社区,开私家汽车,穿品牌服饰,吃流行菜肴,听明星的歌,读热门的书,玩超酷的游戏……我们以为那就是生活,是我们自己需要的生活。但是,是谁把这一切灌输给你的呢?谁在制定时尚的标准?是那些包装模特的人,印制广告的人,炮制各种概念的人,这些人显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要把钱从我们的口袋里掏出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