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之大民国免费全文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部分(第1页)

可以享受到最优惠的待遇的,对有些企业甚至可以说是超国民的。”

这样的推介会赵书礼几乎每隔几天就搞一次,虽然花费不菲,但是他对此是不惜工本的,此次带来了两百万银元,其中一百万就是搞招商的经费,并且还可以视情况无限增加,赵书礼的一个信条就是花大钱办大事。如此不惜代价,收获自然是有的,很快就有心动的大企业主开始主动的联系赵书礼,并且自发的去游说兴登堡政府去了,这就是赵书礼要的结果。对付不同的政府他有不同的策略,对于苏联那种,必须跟金字塔顶层的人物直接对话,而对于德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民间的声音还是很大的,哪怕是军国主义气氛浓厚的德意志也不例外。

除了搞经贸推介会,赵书礼还招待了很多留德的学生,他希望能把这批高级知识分子都招揽到自己的地盘上去。赵书礼没想到的是,自己在这批学生中还挺有名气,原因吗自然是收复外蒙的功绩了。他的这些功绩,平时自己都没有时间去关心的,因为他要时时刻刻的盯着那里会不会发生变局,但是在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热血的学生中间,他的名声却是非常响亮的。因此招揽留学生的计划也很顺利,不少学生表示立即就愿意跟赵书礼回去,可是赵书礼拒绝了,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完成学业,并且对学生们说,要是在德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绥远政府解决,绥远政府决定在德国设立一个商业事务处,以后可以兼做留学生在德国的活动中心。

赵书礼还参观了德国很多的企业,他发现跟过去相比,德国的企业已经完全变样了,各种设备几乎都是新的,旧设备据说战争结束的几年里不是生锈就是当卖废铁了,真是可惜了。但是新设备有新设备的优势,这些采用最新技术生产设计的机器设备,采用的也是最新的工艺,生产效率非常之高几乎是苏联同类工厂的一倍以上,在国际上竞争力也非常强。

1926年3月,赵书礼到德国已经一个月了,终于他又得到了兴登堡政府的约见,这次非常正式,他们想跟赵书礼进行商业上的合作谈判。但是一谈论具体事宜,赵书礼却拒绝了,他要求单独面见兴登堡。

这次跟兴登堡的见面,赵书礼再次提出了军事合作的要求,并且表示合作中产生的经费由中国一方全力承担,而技术则双方共享。同时他再次提出了德国跟苏联的军事合作,要求按照跟苏联合作的模式建立中德合作。

兴登堡这次没有否认德国跟苏联的秘密合作,同时表示他会考虑赵书礼的要求。然而不久赵书礼就又跟兴登堡会晤了一次,这一次他说服了兴登堡,只用了几句话而已。

四十节 军事合作(2)

兴登堡自从当了总统后,其实具体事务他是很少操心的,都是自己选定的总理处理,如果不是特别重大的事务他一般也不会过问,别人也不会来烦他。可是最近来自中国一个内陆省份的政府考察组一行人却让他不得安生起来,隔三差五的就有工业界的重量人物来拜见他,希望可以跟这个德国整府可以跟这个代表团达成促进经济的协议。他同意了,德意志需要市场,同样也需要朋友,因为从一战后德意志太孤独了,否则也不会跟苏联这种国家搞合作了。

可是当兴登堡煞有介事的邀请这个代表团举行经济合作的谈判的时候,他们竟然拒绝了,并且他们的领导人要跟自己单独会面,还提出了一个要求,正是上次提出的那个自己有点印象的军事合作。

对于军事合作兴登堡不反感,相反他很主动的向世界各地派出军事顾问,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德国未来的军事力量,因为可恶的法国人在战争中侥幸胜利后,歇斯底里的要遏制德意志的发展空间,他们不但要求德国关闭了所有的军校,甚至还不允许生产大多数大威力武器。这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对于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他却很有顾虑,因为派遣顾问同样也不再高卢人允许德国人从事的军事项目名单上。他以前派遣的那些顾问,全都是隐藏身份,或者以私人身份前去目的国的。如果德国派顾问去中国,他担心不能保留秘密,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那里是各个列强国角逐利益的猎场,各国间谍的舞台。

很快又一次会晤上,那个中国人说出的一番话,让兴登堡心里终于下定决心跟中国搞军事合作了。那个中国人说:德意志必须有勇气自己挣脱绞索,否则谁也帮不了他!而且如果德国连偷偷训练军事人才这样的勇气都没有,自动阉│割了自己的尚武精神,可就真遂了法国人的愿,永远成为一个拿破仑时代那样的法国附庸了。还说跟苏联一个国家的军事合作不可能培养足够数量,和足够技能的德国军事人才,因为将来德国面对的对手不会只是一个,而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将这些对手一一打败,德国是没用前途的,所以德国需要跟尽可能多的国家进行合作,来积累不同的军事经验。

要是连派遣顾问专家这种事情也要看高卢雄鸡的脸色,德国还怎么崛起,这句话深深的刺激了兴登堡这个老战士,一时脾气上来兴登堡立刻答应了赵书礼的要求。

不得不说说这个时代的德国整治体制,一战以前和一战期间,德国是由德皇统治的,名义上虽然有议会等等,但是德皇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几乎等于独裁。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德皇退位,德国建立了共和国,按说德国应该更加民主才对。可结果是更加专制了,此时的议会虽然名义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宪法中规定,总统有权宣布“紧急法令”来处理国家事务,这等于赋予了总统绕开国会来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德国人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情绪,那就是德国没有打败,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政客的投降和背叛。所以战后德国人极度不相信政客们,也就造成了兴登堡这样的有浓厚军方背景的人物上台。值得一提的是,说德国是被出卖的这个观点的,正是兴登堡本人。

另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是一个有着浓厚的强人政治传统的国家,国民更愿意把国家的命运交给某一个强力人物。历史已经证明也将继续证明,在这种国家中,想要实行民选整治是有多么的困难。所以兴登堡的上台,以及后来的小胡子的上台都是有原因的,是历史的必然。

几天后,在兴登堡的强力推动下,他的幕僚们高效的出台了合作的草案。

“总统阁下,我认为我们以一个国家的身份跟对方一个地方政府合作,这样很不对等,所以我建议阁下取消这个设想。”

虽然亲自做了大量的工作,兴登堡的秘书长,仍然很反对兴登堡这个兴之所至的想法。

但是兴登堡异乎寻常的坚决:“我找你们来不是听这个合作合不合适的,而是希望你们提出合适的计划,如何进行这样的合作。”

秘书长叹口气,然后拿出了一份计划书,德国人做事还是很严谨的,当总统提出了设想后,他用了几天时间搜集资料,很快就制定了一份适合两国的计划书。

看到秘书长早有准备,兴登堡的脾气稍稍减缓,拿过计划书仔细看了看,发现似曾相识,于是疑惑道:“这份计划书,我仿佛在哪里见过,难道你以前给我看过?”

秘书长道:“没错,这份计划书是根据1922年我国与苏联的秘约起草的,您不是说了吗,就以苏德秘约为蓝本吗。”

兴登堡点点头,又问道:“难道没有差别吗?”

秘书长道:“当然有,这里没有涉及潜艇军舰,坦克飞机等高级技术装备合作。”

兴登堡疑惑道:“这是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中国人的国民素质使得他们无法掌握这些技术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