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之大民国免费全文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部分(第1页)

,这在中国传统中叫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但是外国人往往不理解觉得中国人不专业,甚至有的公司觉得对方完全没有诚意是在刻意侮辱自己,于是很多谈判就这样不欢而散。因此赵书礼此前的意见是不提这些事情,毕竟这些事情法理上应该是中央来处理的,跟他一个地方整府没什么关系。

但是此时他的想法有所改变了,他觉得还是交给沈瑞麟这样的专业人士去处理比较好,自己贸然干涉或许并没有什么益处,就像今天的事情那样,尽管最后帮小姑娘报了仇,但是她爷爷的死却不能挽回了。

于是赵书礼淡然道:“好吧,你全权处理吧,我放心你。”

“谢司令,那我就去准备了。”

“去吧。”

第二天的谈判双方依然就第一天的问题讨论了半天,同样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但是双方似乎都不着急,下午的时候,终于英方提议搁置争议,就实质性的俘虏问题进行讨论。

沈瑞麟原则上表示同意,但是提出英国人在塞北取消治外法权,同时塞北由天津出口货物的关税由自己自主,天津的租界也要取消,但是允许英国侨民继续居住,但是治安以及管理必须交由现在驻扎在天津的塞北军负责。英国人没有同意,于是双方又是一番激烈的争论,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谈判就是这样,都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就要吃亏。而现在沈瑞麟有足够的耐心,而英国人显然没有,他们受到的压力远比沈瑞麟要大。

至于原因吗很简单,就在今天下午,他们收到了国内的电报,要求他们尽最快速度将英国俘虏解救回国,起码应该先将英籍士兵,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兼顾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至于印度土兵可以先搁置。

英国整府为什么要发这封电报呢,当然有他们关爱自己士兵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受到国内民众强大的压力。

因为就在谈判开始前,赵书礼指示徐新六负责安排一个记者会,发布了这次战争的具体情况。战争中,塞北放伤亡三万士兵,而英军方面则只有一万多,可是他们却有五万多人成了俘虏,另外还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八百荷兰士兵。

记者会后,徐新六还同意了记者们要去俘虏营参观的请求。此时俘虏们被分别关押在丰台和居庸关,丰台条件还好,但是居庸关就惨了点,城墙都已经破败不堪了,更何况关内那些生活设施呢。生活上苦点也就算了,可是当记者们到居庸关的时候竟然发现俘虏们在看守士兵的命令下,正在进行极为艰苦的劳动,在用自己的双手来修复残破的居庸关。

这条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因为根据日内瓦公约,不能强迫俘虏劳动。于是英国人很快就发来抗议,同时法美等帝国也对此次事件表示关切,塞北整府则对外声称,因为这次英国人擅自发动的战争,对塞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员生命的损失,但他们却不肯赔偿,尤其是古城墙也在战争中被他们损坏,既然他们的整府不肯做出赔偿,那么只能由这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承担责任了。修复城墙这样的工作当然得由他们来做,但同时塞北整府也宣称,绝对没有虐待他们,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身体上,或者精神上的惩罚,就算是劳动也是对协商经过这些士兵们同意的。当然塞北整府的发言没有说出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曾经对俘虏说过,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政策。

这些消息在英国引发了剧烈的反应,有好战者叫嚣着一定要教训下中国人,和平主义者则反复强调现在经济危机,打仗对英国的损害同样巨大。但是另一群人却不管这些,他们就是被俘士兵的家属们,他们要求政府立即想办法解救这些士兵,整天在整府门前抗议示·威,加上一些在经济危机中对整府不满的失业者,示·威人群越来越大,后来还有一些社会住义的组织加入其中领导这次行动。一时间张伯伦内阁感到鸭梨很大,弄不好刚刚组阁的他们只能像前任那样灰溜溜的下台了,于是只好给外交官施加压力。

“我方要求贵整府应该本着和平的诚意,提前释放战争中不幸失去战斗力的作战人员。”

在第二天的谈判中,英国人虽然急切的希望能释放战俘,但始终不愿意把那些战俘称呼为战俘,而是拐弯抹角的称呼他们为失去战斗力的作战人员。

“我方的立场是,对待战俘问题,必须等到双方谈判达成协议后,方可进行讨论。”

“难道对方就不讲一点人道主义精神吗,据我所知我方作战人员十分不习惯贵地的气候环境,许多人都生病了。因此我要求,至少将英籍、澳大利亚籍和加拿大籍士兵释放回国。”

沈瑞麟犹豫了一下道:“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方可以考虑,但是在贵方不作出对我方进行战争赔偿的情况下,我们有权拒绝释放战争俘虏。”

“他们不是俘虏!而且这不是战争,这只是一次意外,一次冲突而已。我们不能把他上升到战争层面上来,否则对我们双方都没有益处,这将严重影响到贵我两方的友谊。”

英国公使狡辩道,不过双方有没有友谊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

沈瑞麟不急不慢道:“贵方的意思是,让我们就这么放人,我怎么知道他们会不会在香港或者印度再次武装起来,又来入侵我们呢。”

“哦,上帝,你们应该相信大英帝国的诚意,否则我不认为我们有继续进行谈判的必要,谈判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的。”

“那就不要谈好了,你们的表现丝毫没有让我方看到诚意,你们一直在要求我们释放战俘,要求我们撤出天津,要求我们这样,要求我们那样,这是诚意的表现吗?”

“哦,好吧,阁下请冷静一下。那么阁下对于战俘问题有没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呢。”

“赔偿!”

“这不可能,英国整府是绝对不会支付哪怕一个便士给你们的。”

“既然你们不愿意赔偿的话,那么好吧,就让这些战俘用做工来偿还吧!”

一百零五节 小桃红事件

英国人终于妥协了,不过他们不同意付战争赔款,因为他们不承认自己战争失败了,他们始终不承认自己打了一场战争,对外宣称塞北事件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冲突而已,尼玛欧洲啥时候出现过加起来十几万人的冲突了,不是几千人就是大战役了吗。

但是英国人答应付钱了,以赎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