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咸鱼翻身翻过来是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部分(第1页)

若是顾着朱元璋要亲自处决,他们早就给了这群匪类一人一个痛快。

朱元璋出门来,随行而来的小太监见状,将另一件斗篷紧跟上前披在了朱元璋的肩上,他性子浮躁不定,自己揽着披风便又脚步匆匆而来,这时众侍卫齐刷刷便下跪行礼:“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所有被绑的山匪都惊恐地瞪大了眼睛。

娘的喂,怪不得莫名其妙落了网,竟然色胆包天看上了皇上的女人喂!

山匪头子悔得慌,却不曾料到那个九五之尊竟然移步靠近了自己,他惊恐万分,朱元璋却上来扯落了他的棉团,这下山匪头子再也不敢骂朱元璋一句了。

这山匪头子是个英俊的年轻人,脸上字眉骨往脸颊右侧还有一道修长的刀疤,这眼神明亮清澈,真是像极了他年轻的时候,光是想到这一点,想到徐娆也可能把他当成自己的替身,心底陡然腾起一丝不快,他敛着唇负手往回走,吩咐下去:“杀了他!”

“等等!”朱元璋这命令还没下去,披着他的斗篷的徐娆便匆匆走下的石阶,朱元璋心思一动,有点后悔了,徐娆走到那年轻人的面前,只一瞧便发现了朱元璋不审先杀的症结所在,此刻那年轻人听闻皇上要杀了自己,正惊骇地瞪着那双明亮的眼。

徐娆不忍,她走到朱元璋的身边,对他福了福,“皇上,饶这人不死吧,他虽有贼心,却未得逞,看来应是罪不至死,至少在元朝应是如此的,贫尼也不晓得大明律例又当如何,若有冲撞,还望皇上恕罪。”

她这一番话,分明是在拿元律与明律对比,若是此刻他否认了这番话,就是明摆着承认了明律之于元律的严苛,他这个皇帝的失败。

她可真会把他往风口上推。

一时间,朱元璋盯着神色认真执拗的徐娆,眼神幽深了几许。

作者有话要说:

唔,本来这一章该结局了的,不知道为什么呆呆竟然结局不了了?唔,咱们下章见吧。

第106章 何必相濡以沫

朱元璋现在隐忍着怒意,这点徐娆还是看得出来,她想了想,最终轻声道:“皇上,徐娆有话想与皇上单独说,不知能否移驾旁侧?”

她这么说,朱元璋才点头,徐娆带着他转过前堂的宝殿,直接深入右边一条巷道里,朱元璋跟在她身后,徐娆走了几步,寒风瑟瑟袭来,她将朱元璋亲手为她披上的斗篷紧了紧,这才止住脚步,她回过头来,朱元璋也跟着停驻,她笑着说:“皇上,徐娆今日斗胆,想求皇上放了那人。”

朱元璋沉吟道:“要朕放了他们也不是不可,但是,他们对你有歹心,有一便会有二,徐娆,在你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之下,我不会让他们……”

“我知道。”徐娆打断他的话,“不过,我早已经想好了,朱元璋,如果你这么执着的话,我用一件事和你交换。”

“那要看是什么事,要看够不够分量。”朱元璋这人精于算计,从来不肯轻易亏本。

看她这么狡黠微笑地眯着眼,朱元璋便觉得事态的不对,他心里泛着疑惑,面上又不动声色,只随着她的话这么保底地答了一句。

徐娆这才抿嘴笑道:“我在应天府外看上了一座风水宝地,前不久你的人给了我一张图纸,我瞧着甚是不错,这边陲小国我待得久了,也想见识一下所谓明君治下的国都该是何种模样。所以,我想把尼姑庵迁到应天府外,但是现在才跟你说,也不知道你这个主人是不是欢迎。”

“欢迎,自然是欢迎!”她若想要在他的眼皮底下生活,他怎么会不愿?他恨不得日日都见到她。

“不过,这买地的钱我正在筹集,却都没有门路,我想这么多年承你的恩情倒骄纵习惯了,此番竟没骨气地想请你把那块地送给我,唉,也不知道你这皇帝答不答应。”

“答应!肯定答应!”朱元璋像个孩子般狂点头。

“皇上高兴得未免太早了。”一句话又成功将朱元璋打回谷底,他闷闷不乐了起来,攥着斗篷的手捏得指骨发白,面色有点惨淡,徐娆解释道,“我既然已经出家,那就是方外之人……不过,我与皇上算是多年故交,他日皇上执政之余,疲累时也可来我庵中歇憩,我必躬自洗盏捧杯,与皇上共同品茗,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朱元璋神色古怪地看着她,“你既然要搬迁庵堂,难道不是心中还有朕?既然如此,又何必装得这般生疏,徐娆,我们……”

“我们是故友。”徐娆点头。然后,形如一阵风的女子,扫着一柄拂尘飘然而去。

这身影远景如画,是世间最清平写意的一笔,也是他心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娆心中或许是知道了他的执念,不疯魔不成活的朱元璋,是一生一世没办法做到真正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浮沉随意的。

她这么一来,不仅解决了他心里的结,也顺手解救了那群山匪。

其实朱元璋自己心里明白,这些年权势越大,心里亟待填满又无可填满的洞便越大,他汲汲以求的似乎越来越多,而置于心坎的也似乎越来越放不下,徐娆让他和她从此恩怨两消做一对朋友,他心里恐怕真的接受不来。

但他明白徐娆的退让,明白徐娆不再藏恨,他心里比之此前总算是又好过不少。

至于这十多年的相思之苦……随它去罢。

……

朱元璋如今是天下之主,是大明最说一不二的人物,他说要放了那群山匪,便只是小惩大诫过后,给了他们一笔安生立命的盘缠,将这群乌合之众就地解散了。

此月下旬,朱元璋便已飞鸽传书,命人在应天府外徐娆所述的那个位置打点好了一切,皇帝起驾回都城,一路翠华摇摇,锦帐狐裘,这车队比来时还要多了十几驾。

一群人招摇地回到应天府,徐娆率先带着一种尼姑在城外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