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家祖朱元璋 徐妙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无力反驳(第1页)

朱雄英一听就明白了李文忠的意思。

但他可不止于能知其文,还能晓其义,这对于自己来说,小菜一碟。

于是说:“先生,这些书中作者所要表达意思,我都懂得。”

何止都懂得,简直如临其境。

原作者的笔力与思想都注入了文章之中,他只要聆听便知。

李文忠立即说:“那好,我考考你!”

“请!”

“《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何意?”

朱雄英看了一眼道德经。

随后脱口而出。

“事物的本质所对应的现象不是唯一的,本质相同的事物,对应的现象可能不是唯一的。与之相反,现象相同的事物,对应的本质也可能不是唯一的。

就似“白马非马“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不决定本质。现象中的马,不是真实的马。马的本质是马存在得以存在的内涵,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马的颜色是同一的。”

李文忠大惊。

白马非马的谬论竟然在此时被解开了。

这……这也行!?

《道德经》:“答得好!这小家伙懂得伟人所想,果然是为天才也!老子若是在世,二人必是知音也!”

“《中庸》中有云: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李文忠又说。

这是在劝朱雄英要中庸,就像是朱标一样。

要做个中庸的君子,不要做反中庸小人。

劝他要做个中庸不出格的人。

先生让你干什么,你便干什么,不要忤逆先生的意思。

朱雄英一听,便明白李文忠的用意,他直接说:

“中庸之本意是为:君子的言行都符合中庸不偏不倚的标准,小人的言行违背了中庸的标准,君子之所以能够达到中庸的标准,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处处符合中道。小人之所以处处违背中庸的标准,是因为他们无所顾忌和畏惧!”

《中庸》不再轻视:“知音啊,真是知音!小子,我喜欢你!你懂我!我要和你做朋友!”

李文忠却道:“我十分欣赏你父亲的中庸之道!希望你可以继承之!此乃大明之幸也!”

朱雄英话锋一转。

“但是过于中庸,反而是为小人所噬!中庸者,左右逢源,却是怎么也不讨好!

能开创新天的人必不是中庸!远时像是汉时刘邦、近时皇爷爷一样不中庸!想成大事者,必不中庸!而非《中庸》所说的,非中庸便是小人。”

《中庸》十分愤怒,但又无可奈何:“这是曲解!曲解《中庸》之道,但是我竟然无力反驳!他举的例子太好了!”

这算是在打李文忠的脸吗?

关于辩证的论点,与现实之中有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