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怎么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部分(第1页)

“二姊没空,还得去娘亲那里汇账目。威儿自己玩行吗?”蔡妩摸摸弟弟小脑袋,满是温柔的回道。

蔡威掰着手指:“昨天你说你要去厨房看菜式;前天你说你去账房看采买支出;大前天你说你要去粮仓看粮食存储,大大前天……balabala”

蔡威一边数一边发现自己二姊真的已经好久没有陪自己玩了。每次来找她,她总是在忙啊忙的找借口把自己支到一边去,过后连主动找他的迹象都没有。

蔡威越想越觉得委屈:他真的很喜欢很喜欢自己这个二姊啊!她从小就对他掏心掏肺的好。他也愿意缠着她。虽然这段时间一开始缠着她的时候动机有点不纯,但后来他早忘了自己是来干吗的了。他就觉得自己二姊比其他人好,会哄他、逗他、教他、不把他当小孩儿有什么说什么,会弄新鲜玩意给他,能满足他所有乱七八糟她能做到的要求,还不会像娘亲范妈那样娇惯地拘着他。

可现下二姐不怎么陪他了。他觉得自己二姐不喜欢自己了,肯定嫌弃自己调皮捣蛋不想理他了,这么想着,小蔡威水汪汪的大眼睛上就开始慢慢积聚水汽,仰头可怜兮兮看着蔡妩:“二姊,你是不是不喜欢威儿了,才不想陪威儿玩了?”

蔡妩无语,一边手忙脚乱给弟弟擦眼泪,一边心疼地抱着蔡威安慰他:“怎么可能?威儿可是姐姐的亲弟弟,二姊怎么可能不喜欢威儿呢?”

“可二姊都不找威儿玩了!”小蔡威牙尖嘴利指出问题所在。

蔡妩满脸愧疚解释:“二姊忙啊。姨娘从大姊出嫁后就身体不好,娘亲那里要管的事情多,阿公和哥哥又都不在,里里外外二姊要是不忙着些,你小家伙连饭都不知道去哪里吃。对了,还有外头流民这个事,咱们阿公和诸多管事们都不在,流民哪天要是也乱起来,像黄巾一样抢粮打劫什么的,家里一群妇孺,连反抗都不能。这阵子我正跟娘亲商量建粥棚施粥,一抚流民,二博名声,所以实在没时间陪你。威儿那么乖,肯定能理解的,对吧?”

蔡威沉默,他被刚才那句家里妇孺,反抗不能给刺激到了。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忽然开口,握着小拳头,双目灼灼坚定地看着蔡妩:“二姊,威儿明白了。你放心,威儿以后肯定听话,不给你和娘亲添乱了。”

蔡妩被蔡威眼含泪花,小脸红红但又表情坚定握拳头的玉娃娃模样给萌到了,抱着蔡威在自己刚刚发育的胸口处蹭蹭,亲亲蔡威小脸:“嗯,我就知道威儿聪明,肯定理解。威儿真乖!”

蔡威被蔡妩这一感性举动又勾起了自己此行伤心事,于是两小胳膊环住姐姐脖子,把头埋在姐姐胸口,闷声闷气地说:“二姊,等你忙完了,你就陪我。”

蔡妩抚着弟弟后脑勺答道:“好。”

蔡威继续说:“我是你弟弟,亲的!你是我二姊,亲的!姐姐陪弟弟玩是应该的。”

蔡妩点点头:“是。是应该的。”

蔡威笑了,从自家姐姐怀里抬头出来,两眼闪啊闪地看着蔡妩,往蔡妩脸上亲了一口:“我就知道二姊最好了!嗯,将来等威儿大了,一定要用最好的马车最豪华的车队风风光光给二姊送嫁。所以,二姊在此前是谁也抢不走的对不对?”

蔡妩被粉雕正太的吻萌的直迷糊,相当感性地回道:“对。二姊不管在哪里都是你二姊!一辈子的,谁也抢不走的!”

粉萌正太卖完萌,得了承诺,心满意足地点点头从二姐怀里退出来。然后绷着小脸特正经地冲蔡妩说:“二姊还要忙施粥之事,威儿不打扰了。二姊保重身体,切爀过度操劳。”然后规规矩矩冲蔡妩行了个礼,一副乖巧模样的退了出去。

蔡妩目瞪口呆,转身对着同样表情诡异的杜若说:“杜若,我有说什么很特别的话吗?怎么威儿……”

杜若摇摇头,揣度了好一会才不太确定回道:“小公子比常人聪慧,可能理解上也比旁人聪慧?可能因为姑娘没瞒他,坦言相告,小公子才明白道理,懂事了许多?”

蔡妩望望蔡威刚才出去的门口,叹口气:“可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会儿威儿懂事像个大阴谋?”

杜若黑线。

不得不说蔡妩对自己弟弟还是有些了解的,此时在蔡威卧房,得了姐姐许诺的娃儿正高兴的在榻上乱蹦跶,刚才书房里的对话被蔡威理解成:呼,二姐说她忙完以后就天天陪我玩;二姐说她出嫁之前都会陪我玩;二姐说不等我长大到能用好马车送嫁前她都不会出嫁。哈哈,威儿太幸福了,威儿今年四岁,等威儿长大还要好久,二姐可以在这些时候给威儿讲故事,教威儿识字,陪威儿下棋!太棒了!噢,对了,还有倩姐姐交代的任务:十步以内有男人出现威儿就要陪在二姐身边。嗯,威儿也是能保护二姐的!

于是蔡妩和蔡威那段在书房很感性的对话在经过两人不同轨道的思维方式后,理解上出现了莫名诡异的差异。以至于到后来郭嘉面对这蔡家诸位男性时发现:有些腹黑的岳父不可怕,有些妹控的大舅子也好对付,这个即拧巴又犯轴还有些死心眼的小舅子才是最难缠的!

30行善好开仓济民

当天下午的时候,蔡家粥棚经过蔡妩几番催促,总算搭建完毕。按照蔡妩的意思,在粥棚里支锅搭灶,用新熬出来的热粥施与流民。同时蔡妩还专门带着杜若到厨房吩咐另起一炉灶,熬些带有细碎肉末的白粥,分量不用太多,只照顾那些病弱的小儿。

王氏听到蔡妩这道命令以后,低头沉吟不语,张氏皱皱眉,终于没忍住说:“这样会不会成本太高?咱们家支的起吗?”

蔡妩停下翻看账簿的手,抬头对母亲和姨娘回复道:“我看了账房的支出和粮仓屯粮。万幸,咱们家屯粮动作早,粮仓那里很充裕。保持施粥规模,算上自家平日里用度和集市物价上涨的话,我们这样方式的施粥能还能撑个七八年。”

“那七八年之后呢?”张氏和王氏不约而同皱眉地问道。显然她们对蔡妩这种多此一举的举动非常不解,甚至有些不满:一样待遇就好了嘛,干嘛非得多出一个锅灶施肉粥呢?

蔡妩卷起账簿,带着一丝苦笑地说:“七八年以后?七八年以后……可能就没那么多流民了。”

王氏和张氏愣了愣,然后对视一眼笑了。流民只是暂时,朝廷总得管的,用不了七八年,两三年她们家就不用这番举动了。

唯有蔡妩,在说完这句话以后沉默地低下了头:是啊,七八年后,没那么多了!他们中有人饥寒病丧,有人被迫充军,有人战乱而亡。白骨露于野,生民百无一,就是七八年后的写照啊。

蔡妩想,能帮一把是一把。施肉粥,别说七八年,哪怕她们家只能撑三年,一年,甚至只三个月,她也会这么做。王氏,张氏她们不懂为何多此一举照顾孩童,可是蔡妩心里透亮:孩子,也唯有孩子才是将来华夏的希望。

她见不得和蔡威一样年龄的孩子一脸菜色,她心疼难受那些眼神怯弱声如小猫一样窝在自家娘亲怀里要吃的稚儿。所以她想,不管怎样,能保一个算一个,我蔡妩虽不是什么悲天悯人的菩萨,却也绝对算不得为富不仁的恶棍。

当天傍晚的时候,蔡家施了第一次粥。前来捧场的流民并不太多,更多的是胆怯地望着粥棚或蔡家大门,可是看着热气腾腾地菜粥时又眼露渴望。单等着看第一个喝下去人的反应。

蔡妩带着杜若就站在不远的蔡府门口,目光复杂地看着围在外围的一圈流民。

是,他们在害怕,在观望,往日饥荒年景时也有富人家会施粥济民,可是绝对不会是这个时候。这会儿春种已过,秋收不到,哪家大户舍得把余粮施给他们呢?他们在更多的寄希望于官府,寄希望于朝廷。可如今朝廷内部忙着争权,外部忙着平叛,说得上话的是不顾百姓死活的,心念万民的是被打压排挤的,朝廷哪里有功夫管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