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代清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1页)

徐光启身旁的一个年轻人慢慢搀扶着徐老坐下,高亮此时方才注意到这个一直沉默不语静静肃手站在一边的青年,此人眉清目秀,眉宇间一股书卷之气依然而生。

徐光启也注意到高亮的目光,道:“此乃犬子徐冀,”高亮点点头,朝徐冀一拱手道:“原来是徐公子当面,高某眼拙,竟不相识矣,万望恕罪。”

徐冀连忙还礼道:“不敢当大人此礼,徐某受之有愧。”

徐光启见两人见礼完毕,满意地继续摸着他的落山胡子,微笑道:“既然梁大人有意致力于区区农事,徐某虽年迈,却也该帮上一帮,然而如今朝中琐事不断,老夫蒙当今天子器重,得以助朝廷整修武备(指崇祯同意他的精锐火器营的想法并开始着手组建),老夫实在是有心无力”

高亮眉头一跳,却也不插话,听他继续说道:“然老夫犬子,”他用手指着身旁的徐冀“如今正是白身一介,此子虽资质平平,却也得老夫农术之七八,若梁大人不弃”徐老说道这里也不再往下说,而是用眼睛看向高亮,其意昭然若揭。

高亮哪里不明白,顿时大喜道:“我家大人若得徐公子之助,大同百姓有福矣。”徐老虽然说他儿子资质平平,但哪个不知他是谦虚说法,又说得徐老之七八,怕是早已青出于然而胜于蓝了吧!

高亮心道:这第一件是终于圆满完成了--徐老连人都给了,那就啥都有了!这第二件事高亮拱了拱手,道:“徐大人与徐公子高义,亮代我家大人和大同无数百姓谢过二位。”徐光启笑而不语,依旧摸着胡子,坦然受了高亮一礼,旁边的徐冀连道不敢,急忙还礼。

高亮再道:“说来惭愧,除此事之外,还有一事麻烦徐老。”徐光启脸上丝毫没有一丝不愉的神色,他是个真真正正为国为民的人,他此时觉得这个大同的长官确确实实是个为国为民的忠贞之士,些许小事--莫说这乃是利民的好事,他岂会嫌麻烦!

徐光起连忙摆手道“无妨无妨,但说无妨。”

高亮道:“说来惭愧,我家大人蒙孙阁老提携、圣上错看,添为大同总兵。大同与宣化,京师之屏障也,若有精兵一支扼守在此,焉有此次己巳之辱矣!”

徐光启点点头,这高亮话中的己巳之辱指的便是崇祯三年皇太极领兵突破大安口包围京城之事,试想堂堂的大明朝,竟然被人围在家门口暴打,这事儿搁那多就没面子!

只听高亮接着说道:“所以我家大人想借徐大人之手好好练一支精锐的火器部队,好加强大同之防御,断不能让我堂堂大明再受这己巳之辱!”

他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可谓漂亮至极。徐光启摸着胡子皱了皱眉,他心道:“我徐某人蒙圣上厚遇,受我以兵事,我自当尽心尽力为圣上、为我大明分忧,这火器营一事本该交给熟悉西洋火器的孙元化负责,并且此营士兵练成之后也当由熟悉西洋武器之将领使用之,纵观大明朝,此--非孙元化莫属,然而孙元化毕竟乃我学生,若是我如此做反而遭人非议,虽说举贤不避亲,然而此事终究不太妥当”

徐光启思来想去,如今大明朝中不清净,若是因为如此种种耽误了练兵的大事,那就大大不妙,他是个实在人,本不愿意牵扯到朝中的党争之中去的,但却也逃不脱别人蓄意的的攻击,他自己的事小,但朝中的要事可耽误不得!如此他思前想后,最终一咬牙,说道:“如此,你便回报梁大人,精锐火器营练成之后,大部必当调往大同受梁大人差遣。”

高亮大喜,一鞠躬道:“如此有劳徐老了。”

第二十七章 骑兵

(今日第一更!)

一望无垠的荒野上,从远方的地平线处渐渐弥漫起无尽的沙尘,宛若龙卷风般的气势摄人心脾,它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地掐着别人的咽喉,使人心中惊惧缓不过气来!

与龙卷风一起席卷而来的是--平地里竟响起了雄壮无比的闷雷,可抬头望望天空,确是晴空万里,端的是个好天气!

赫赫的威势由远及近,也终于揭开了各路牛马大神心中的疑惑--一大片雄壮无比的骑兵由远及近,携威而来!当真--

原来如此,也只有这万马奔腾的气概方能如此压人心扉。

骑兵军阵的大旗上赫然印着豆大的‘梁’字,不错,来人正是大同总兵梁涛与他麾下的骑兵部队。

时值腊月,北地的天气更是异常寒冷,然而马上的军士却依旧热汗直流,可见其训练之刻苦。

片刻的疾驰之后,马队渐渐缓步下来,进而止步不前。续而是半柱香的全场静默--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数千人的队伍竟然没有片刻的骚乱亦或是相互的窃窃私语,整片空荡荡的旷野上从刚才的万马奔腾的声场中只剩下了马匹打‘咻’的声音夹杂着数十匹实在是不老实的战马因为熬不住寂寞而甩起马蹄使劲刨地的声响。

若是有人能从高处向下俯视,他会发现这支部队的军阵隐约成个矩形,虽然四周仍有些不齐整,然而在这个没有对讲器的时代,那毕竟是太过于苛刻的事情,由此种种,无不透漏出整支部队的训练有素--至少他们懂得基本的军规纪律。

梁涛坐在马上仔细打量了四方的情况,他心里满意,面上却什么都不表现出来,反而皱了皱眉头。

片刻,他转身向旁边的传令兵道:“传令五营六营开始吧。”

几个小校应声而出,瞬间,数骑飞奔而动驰向四处。

一炷香的时间之后,两支各有一千多号人的部曲各从左右飞奔而出,在整个军阵的正前方互相相距数百不出遥相对峙,若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两支小部队虽然身上的铠甲是同种式样,确认人在自己的左臂上既有一条带子,一方土黄色,一方深青色。

若是你观察再仔细一点,你会发现,两支出自同样部队的部曲却互相之间杀气腾腾,若不是他们手里握的都是木刀木枪,别人还正会以为大明军队那内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