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何苦为难自己图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部分(第1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看开点,看开点。你会走出来的,不要着急,慢慢来,慢慢来。

家里还有一瓶红酒,我狠狠地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祝你幸福,这杯酒你随意,我干了!

你是否会常常在心里默默地设计着自己的未来?在你的未来里,会有一个人陪你走完漫长的一生。而你也会想象着关于你们的一切,爱好、性格、习惯还有子女,会想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谁先死的问题。在想象中,你常常纠结于自己要做在坟墓外絮絮叨叨的那个,还是在坟墓里抽抽泣泣那一个。只是,有时候,你可能真的没料到,原来你的生命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或者曾经那个你想要与之分享一生的人早已经失去了和你一同老去的兴致。

周末我又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整天,在似睡非睡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我像福尔摩斯一样遍寻着记忆中的每一寸角落,从什么时候起,他的心已经不在了,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疏远我冷淡我,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讨厌我拒绝我,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想要离开我。好多事情当时觉得自然,现在想起来恍然,你该早点告诉我,人人都知道,只有我还在施舍的幸福中无耻地自得其乐,你以为你是善良的,该留下来忍辱负重,只是,我不是乞丐,我不愿意在已经属于别人的感情中勉强一杯羹。

待我起来,枕巾湿了一大片。再回想微博上的每个字都像插在心上的一把把尖刀,刀刀要害句句致命,在无法请求他人仁慈的时候,唯有守护好自己的这颗心。

沿着这一条漫长的路,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我所要做的就是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将这一单调的动作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一刻不停地循环往复。坚持,没有理由。

这天我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条件下,从清晨4点到6点,独自奔跑20公里,浑身湿透,右脚抽筋。坐在马路牙子上,口斜眼歪地摁着腿抻了半天。从此以后要学会吃苦受累,从此以后只能流汗不许流泪。手机突然在这个时候响起,一看,居然是林岳,

“哎,林总?”接通后,我提着气,捏着声音,轻松愉快地问候

“好了吗?”

“嗯?”我疑惑

“嗯”

“哦,没事儿了”我活动一下脚,四处张望

“别太拼命。”

“好”

那边随即挂断。心里不知道被什么撞了一下,有点五味杂陈。

回到家中冲了一个澡,吃了点东西,换上连衣裙,踩上高跟鞋,拧着猫步去上班。

女人,再高也要穿高跟鞋;再累也要运动;再苦也要露齿欢笑,这是原则。

到了公司,走到自己的桌前,看到桌上放了一本书《天生就会跑》,拿起来翻了翻:“哎呦,这么善解人意。”我嬉皮笑脸地看看对面的肖佳,冲她抛了一个媚眼:“谢谢啊。”

肖佳一早来了正忙着收菜,手指点击鼠标的频率和发电报一样,头也顾不上抬道:“不是我啦。”

我探出头,看到林岳办公室的门虚掩着,过去敲了敲,

“进”

我轻轻推门进去,林岳正在看新闻,也没抬头

“谢谢啊。”我冲他晃了晃手里的书

“作者和译者都牺牲了,你也悠着点吧。”林岳转了转脖子

“嗯,知道了。”没人理,我随即退了出来。

回到格子间,肖佳仍然在网上忙忙碌碌,时而看到网友的评论低声窃笑,时而对着国内外新闻唉声叹气。

我如果能做到像肖佳那么潇洒就好了。

肖佳人很美,性格也很开朗幽默,我们几个一起说话的时候,她常常妙语连珠,逗得我们前仰后合,有她在欢乐就在。每个快乐的人都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在我不快乐的日子里,我更能体会到能让自己时时处在快乐的氛围里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肖佳可以做到,亦或是她只允许我们看到她快乐时候的样子。

肖佳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外婆曾做过我们市某一任的副市长,是个见多识广的女强人,肖佳妈也不弱,漂亮又多才艺,早年混文工团,后来去了文化局,肖佳的爸爸据说很帅还是大学讲师,我绝对相信。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俩人离了婚。肖佳和妹妹一直跟着外婆和妈妈生活。

大学刚毕业,肖佳结识了一个很优秀的男孩子,那个男孩子是她一生的骄傲,也是她后面十几年来悲剧的起源。后来家里人送那个男孩子去了法国念书。外婆和妈妈都很支持肖佳去法国找男友,出资几十万为肖佳的未来铺路。如果肖佳就这么一路走过去,凭着她的美貌和性格,在国外应该是比国内活得要舒展很多。

就这样,肖佳以一种为了爱情向前冲的勃勃雄心,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学习法语。期间也许是水土不服,也许是北京的夏天酷热难当,突然就病倒了,上吐下泻发高烧,一个人去了医院就晕在大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肖佳命里的克星出现了:一个同样在大厅候诊的男孩儿正巧(或者说正不巧)看到了她倒地的一幕,便扶了她去寻医问药,然后端茶倒水日夜看护。

这个路过的男孩儿叫赵成,也是我们市的,家里小有背景,算官二代吧,当时大学毕业没两年,他们老爷子就要了个名额,公派他去北京深造,大概也是因为水土不服,再不就是北京的夏天酷热难当,也是上吐下泻发高烧,但幸运的是,他挺住没倒,据说美女养眼能提升免疫力,反正这货也是病歪歪地来到医院排队,正遇到美少女孤苦无依、病西施急需援手,立马满血复活,上蹿下跳了。

按理说,路过的就让他路过吧,可是两个年轻人老乡见老乡,越说越投机,再然后赵成的课程结束,肖佳也跟着一起打包回家,毅然决定不去法国了。

多年以后当我以一种成年人的眼光再看肖佳当年的这个决定,就明白,女孩儿的冲动并不一定就是和法国过不去,更多的是做一种姿态,一份对旧爱的决绝以及对现任的承诺。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