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胡亥在位几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部分(第1页)

_(:з」∠)_扶苏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找不到语句反驳呢!

连续几次被扶苏调侃下来,胡亥的脸皮不由得变厚了,再被他摸着脸蛋干脆下限捅破天际的回答:“谁让你长得这么鲜嫩可口,令我垂涎不已呢。窈窕俊男,君子好逑。”

扶苏忍不住笑出声,俯身贴在胡亥耳边一字一顿的轻声道:“君子?我看你分明是个纨绔。不过,说起‘鲜嫩可口,令人垂涎’,我倒是觉得另有其人——你说是么?”

扶苏低沉柔和的声音伴随着温暖的呼吸吹拂在胡亥耳际,让他半边身子都麻了,只觉得一股血气顺着脸颊往下涌,唇上瞬间一湿,猛然捂住鼻子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只能手忙脚乱的擦净鼻腔中不断流出的鲜血,羞得面色通红,自认道行没办法跟扶苏相提并论。

╭(╯^╰)╮咱的脸皮薄,才不像那个臭流氓呢!

胡亥寸步不离的陪伴在扶苏身边整理大朝可能需要面对的难题,竟然觉得日子过得飞快,几日后,蒙毅求见的传讯才将他们从政务之中抽离出来。

“国尉丞怎么这幅神色?!”或许是因为当初边关近十年与蒙恬亦父亦兄、并肩而战而经历,哪怕重生后,扶苏对蒙毅也表现得十分恭敬,乍见蒙毅清白交加的脸色吓了一跳。

这面色未免也太糟糕了,简直不像是活人!

“粱,取热水伺候廷尉丞梳洗一番,送些吃食过来。”扶苏赶忙交代一声,随后皱着眉对蒙毅不满的说,“国事再重也不是一天能做完的,你何必将自己熬成这幅模样。”

哪怕没有秦王骤然派发先来的重任,国尉府事务繁忙,蒙毅也经常保持着蓬头垢面只求完成国务的邋遢模样,嬴政对此也只是一笑了之,他没想到竟然会被比自己还年少的长公子给训斥了!

可对上扶苏的双眼,蒙毅端坐在他面前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只觉得自己大从心眼里想要顺从太子的话。

是啊,长公子扶苏已经不再简简单单的“长公子”,而是富有四海的秦国的“太子”了,他理所应当具有相对的威势,自己为人臣,对秦国太子尽忠是自然不过的事情。

蒙毅拱手一笑,爽快的说:“臣刚从考功署的密室出来,为了赶上明日的大朝会,好些天未曾梳洗了,一说话都觉得自己口中臭气熏天。太子能派内侍服侍臣梳洗再好不过,臣的饭食能要写热乎的汤面吗?啃了几日的干粮,就想要吃些软烂的食物。”

扶苏笑着回话:“这有何不可,粱快派人去准备。”

话音未落,一群宫人搬着沉甸甸的几旦书简走送入书房,转瞬就将此地变成了书山简海,蒙毅展开手臂对着这些扁担之中盛满的书简划了一圈,然后开口道:“这些是臣几番批阅整理出来的功绩考,虽然心里有些把握,可还是担心又遗漏和错误,请太子过目后再派些人手整理一遍,以防令有功之人心寒齿冷。”

“辛苦国尉丞了,即使有些错漏也不妨事儿的,日后再改就是,只要将封赏落到实处,百姓是不在乎的。”扶苏又看了蒙毅一眼,忍不住说,“国尉丞这些日子休息了吗?”

蒙毅哈哈大笑的摆着手:“怕耽误了大王的事情,每日困得不行了再瞌睡个把时辰就足够了,大王原本每日批阅的奏章比臣多多了,大王都以身作则,臣哪有资格喊累的。”

“廷尉丞干脆在宫中歇息一阵子吧,反正这么多的书简我一时半会也看不完。”

蒙毅张着嘴眨了眨眼睛,正要说什么却忍不住打了个哈欠,随即,他笑着说:“恭敬不如从命,臣真是乏了。多谢太子的关怀,这十几卷是最后按照功劳大小统计出来的名单,剩余全是几次批阅的注解和资料,太子不妨慢慢看,臣去梳洗歇息了。”

蒙毅说完话立刻脚下发飘的跟着内侍梁往外走,扶苏看了一眼铺满书房的书简,深深叹息一声,与胡亥相视苦笑。

其实蒙毅只把功劳最大的几十人名单报上来就足够了,剩余那些根本不熟的官员和将领的功劳,只需要发旨和赏赐爵位金银就足够了,哪怕真的将他们的名单送上来,自己也会因为根本不认识这些人而压根不去细看,徒耗时间罢了。

扶苏与嬴政不同,嬴政喜欢事事亲力亲为,可扶苏更爱提纲挈领,带着这种心思,蒙毅送上来的满屋子书简他花了不到半个时辰已经看完,完全明白为何父王如此看重蒙氏兄弟。

蒙恬上将军能退胡人、包边关百姓生活安定自不必多说,而蒙毅,他果真是个沉稳有度、细致谨慎的人,直接将呈递到自己面前的赏功内容按照军功、政功、民功、列国人士之功分成了四个条目,四个条目之下又各有小项,简直一目了然,令人看了不会产生丝毫疑惑。

如此一来等到蒙毅快速梳洗进餐,急匆匆赶回书房的时候,扶苏已经和扶苏两人商量起了大朝会的礼仪问题。

“太子看得竟这么快。”蒙毅真心赞叹一声,已经坐在他们面前,他心想太子毕竟刚刚处理政务,指不定有什么没考虑周全的地方,因此干脆不嫌浪费时间的将书简之中的内容叙述一番。

扶苏明白蒙毅的苦心,并未打断他的话,甚至在蒙毅结束后顺着他的意思提出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随即,开口道:“此后天下大定,大朝会中文臣的数量必定越来越超过武将,而出了触犯秦律的囚徒之外,也需教化民心,恐怕一直被我大秦斥为无用儒学要引入朝堂,到时候他们最爱说的‘法先王’定然出现在朝堂之上——国尉丞想好应对之策了吗?”

蒙毅顺着扶苏提出的问题想到扩充到七十三人的博士官,不由得觉得自己头大如斗。

(╯‵□′)╯︵┻━┻要是儒生这么好对付,就不会有腐儒的说法了,太子你也太会给臣找麻烦了啊!

这样特别不和谐,你造么?!

☆、第111章 我有特殊的商谈技巧

蒙毅心中叫苦不迭;对着扶苏却恭恭敬敬的应承道:“长公子放心;臣虽未曾考虑过此事;却可在大朝会前一一找到博士学宫之中的博士官详谈,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即使未必有经国之才;却也绝非不明事理的人;只要知道分疆裂土之事于国无益;定然不会固执己见。”

蒙毅显然也清楚儒生们的尿性——“凡是先人做过的就是最好的;凡是违背先人所做的都是最糟的”——立刻了悟了扶苏话中隐藏的意思,猜到了儒生们若是知道嬴政并无分疆裂土赏赐子女的想法;定然会炸开;频频上奏;闹得朝中不宁。

秦王嬴政品性强硬;具有超凡的胆略,自他执政以来,追求的就是强大,为此不断摸索新路,引领着秦国朝堂做出许多改变,从不满足于先王为他遗留的荣光,想要让他延续旧制,眼睁睁看着秦国陷入周朝时期那种诸侯分治、刀剑相向的局面,是绝无可能的。

对嬴政来说,创新之路上经历挫折和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旧制是错误的,仍旧蒙头踏上这条不归路,因此,若是儒生们提出在疆土治理上“法先王”,他们绝对会和秦王嬴政爆出激烈的冲突。

儒家学派讲究“有教无类”,因此学生最多,遍布五湖四海,若是秦王和儒生之间闹出矛盾,结果简直不堪设想,对秦国征服民心更是没有一丁点好处。

蒙毅脑中快速滤过这些内容,心中忽然一凛,意识到太子在自己还没考虑过的问题上已经想得如此深远了,不由得对年不满弱冠之年的扶苏接下大王权柄而感到心悦诚服,叩首的姿势也不如最开始那般,仅仅因为扶苏地位而维持的僵硬了。

扶苏看出蒙毅态度上的转变,微笑着伸手将他扶起,一双如海洋般深沉包容的眸子看着蒙毅,轻声道:“那么此事便要劳烦廷尉丞了。”

“太子客气了,廷尉府将博士学宫的权利下方,博士学宫领头人也是年轻气盛之人,骤然手握大权,难免举止轻浮、不服管教,臣去压一压他们本是应该的。”蒙毅顺势起身,他身子微微一晃,赶忙抬手捏着额头,脸上露出难受的神色,没等他站稳身体,内侍梁已经上前扶住蒙毅的手肘,托着他在原地站定。

扶苏立刻道:“国尉丞不如先去歇息几个时辰,看你面色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