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祯娘传夏天的绿讲的什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6章(第1页)

即使看她的样子,依旧是二十多岁的青春模样,但其实已经三十多岁,是女儿要嫁人的年纪了。许多和她一般年纪的妇人,生孩儿早的,还有已经做祖母的呢!这就是世道了,男人三四十多岁还算是风华正茂,开始事业也不迟,多得是男子在这个年纪才发迹。

而女人呢?早早嫁人,早些的十三四岁,晚些的也少有晚过十八岁。然后成亲不过两三年,一般就有了孩儿。二十岁的时候还算是好年华,就一直生孩儿就是了。等到孩儿有了一串,也就三十多岁了。这时候忙着的是给大些的儿女准备亲事,等着抱孙子孙女。再之后,当了祖母的女人是什么样子——和蔼慈爱,每日最多的消遣是小佛堂里诵经拜佛。

所以思考地再多,想到了再多的难处,到最后也抵不过她已经决意要去一趟苏州了——不是她一个人去,而是全家都要去一趟。而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事情反而变得简单。正如当初她踌躇要不要去欧罗巴一样,再多的困难,只要想法子,总是能够解决的。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只过了不到一旬的功夫,就有了想法。那一日祯娘本来在思索这件事,突然就用掌心拍了拍额头,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神情,自语道:“我这些日子也是忙昏了头了,竟然忘记这样一件大事——若是打算去到苏州,还有什么机会比这个机会更好?”

自从那一日下定了决心,祯娘就一直在想方设法。只是左思右想也没有万全的法子。直到这一日,看到周世泽的安排,才想起来有一件极大的事情竟然被遗忘了——今岁正好是吏部考评外官的年头,所有地方官员都要接受考评。周世泽在外做着吕宋总督,自然算是外官。

而他们这样封疆大吏一级的外官,不同于那些七八品的芝麻小官,考评只受地方和上峰点名。他们大都要派人上京做足了关系,各方拜过码头才好。这倒不一定是为了让人帮着说好话,只是求那帮吏部大人们别无事说些子虚乌有的坏话,回头把事情坏了。

而这件事就是方才祯娘要帮着安排的,毕竟她在京城人头可比周世泽熟悉多了。再加上周世泽一惯不耐烦理会这些应酬上的事情,只有他自己能做的时候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做。要是有祯娘能打理,他真的是乐得丢手。

看到这个,祯娘就自然而然想起来之后的安排——在考评完毕之后,凡是得了上等、优等的都要亲自回京,与吏部述职一番,亲自报告这些年在地方的作为。当然,这也只是明面上的原因罢了,真正的理由是这是一个极方便‘结党营私’的场合。所以由官员掌控的朝廷,这些年改动了许多规矩,最终也没有动这一条。

而回京的这个行程,理论上是官员单身上路的。毕竟去到京城也只有几日而已,后来还不是要回地方。拖家带口的,实在麻烦过了!最多就是跟一两个体贴的妾室,一路上照管生活也就是了。

然而,带着全家上路回京,这也不是什么被禁止的事情啊!祯娘已经做好了打算,到了去京城的日子,全家就提前十天半个月出发。到时候不在泉州港换船,而是直接到苏州太仓港,顺路停留个半月,这样岂不是顺当?

等到周世泽来家以后,祯娘就与他提起这件事,商量道:“你的考评应当是没的事的,这几年吕宋如何都看的到,谁敢废话?只是一块飞地孤悬海外,兵力也多,难保有些科道言官说怪话,活动一番也是要的。”

周世泽胡乱点头,然后就要去看祯娘绷在花撑子上的帕子——这帕子上绣着一只白虎,根本不是女人家用的,他一看就知道是给自己的!祯娘这些年自己动手的针线越发少了,乍一看见,周世泽就忍不住上手。

祯娘轻轻拍了他的手背一下道:“你手上全是汗,这时候上手要染了缎子,之后帕子必定有渍——我正与你说正经事,我思量着你的上等、优等必定是不用愁的,可不是就要上京去吏部。到时候你不要一人去,捎带着我和母亲,还有洪钥几个,在苏州盘桓几日。”

周世泽还以为有个什么事儿,听到这里还有什么不解的。立刻道:“这有什么,到时候你自安排就是了,难道我不让你出门?不过想一想还便宜了我,一家人出门有你和母亲料理,自然比我一个舒服。”

这可不是祯娘苛待丈夫,让自己出门的时候更加精心一些。纯是周世泽自己不讲究,若是没有祯娘在身边,他也不耐烦弄那些小殷勤。所以该说没得最精心最舒服的路途,最后还是要怪到他自己头上。

周世泽答应的爽快,实际上祯娘也从没想过他会有什么不同意的。不过之后的事情就不会有那么简单了——谁家一家子出门会是简单的?看着出门不过是搭船坐车,其实事先准备忒多!

祯娘先找来母亲和几个管家,一起商议这件事。管家没有先开口,顾周氏最有资格,但也没有说如何准备的事情。而是先问道:“竟有这件事?你这孩子总是这样,突然就决定了大事,之前也没有和我商量一番,这就给女婿寻了一个麻烦。”

祯娘和周世泽并不是那等相敬如宾的夫妻,他们两个之间可不讲那一层客气,也不会因为对方一点麻烦而不耐烦。这一点顾周氏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做母亲的总是为了儿女未雨绸缪,想着督促祯娘偶尔也注意一些,好过日后真有个不谐啊!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