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狗娘养的骂人的话 越毒越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部分(第1页)

在我的十大吹捧过度报纸的单子里有两家是加内特公司的报纸就是路易斯维尔的报纸和德斯莫瓦的报纸。在这两家报纸里对得奖的兴趣大过了对产品本身的兴趣。它们都是较好的报纸也在不断改进就跟得到的总体名声一样好。

绝望新闻

无可避免的是喜欢得奖的编辑就喜欢搞绝望新闻这种绝望新闻的程度一直深入纽约市和华盛顿特区的核心和内脏。

如果说这些报人有愤世嫉俗的一面而且还表现在波托马克河的东边和哈德逊河的东边那么简单地说这只是一个不幸的地理分布问题。但是因为来自所谓的思想中心的那些人盯住的不仅仅是全美国而且还盯着全世界因此这个问题就是全球性的问题。

我在南达科他州、佛罗里达州和密歇根州做新闻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纽约和华盛顿一些媒体厌世情绪的深刻程度。到了罗切斯特并定期看到纽约的一些报纸以后我才感到震惊。

《纽约每日新闻报》的比尔·里尔专栏看起来像是愤世嫉俗者的手册:

“好消息就是没有消息……”

纽约人知道事态极有希望的发展是太好的消息不可能是真实的因此让人快乐的头版头条消息总会引发一种让人嘲笑和不相信的气氛。纽约人──我相信别处的人也不例外──希望看到的故事是让他们发疯和愤怒的事情。

“好的报人总能够为任何一个故事找到让人压抑的角度。”

我在华盛顿特区呆的时间长了看到了《华盛顿邮报》办新闻的有害方式因此就决定带头起来批判这种绝望新闻。

我的讲坛就是纽约市内的海外新闻俱乐部当时是1983年10月24日那是我第二次在那里露面。1979年3月21日我曾在那里对着同一群人讲话。

当时我讲的题目是“保护媒体自由”。这一次我的题目是“配上媒体自由”。

我说:“最好的报人都是怀疑主义者。

“他们不以事物的表面价值接受事情。他们问一些刁钻的问题他们更深地挖掘真理。他们全面衡量事物不理睬公关部门的宣传他们写公平的故事。

“但是怀疑主义与犬儒主义之间有极其微妙的差别。

“愤世嫉俗者假定最糟糕的事情并且把它发表出来。他们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指控与定罪而不是告知与教育。他们相信用负面报道能够吸引读者但是结果倒是把读者吓跑了。

“愤世嫉俗者搞的是一套绝望新闻。

“问题的实质很简单那就是:

“这种旧式的绝望新闻主义这种通常会让读者深感失望和疯狂或者极其愤怒的嘲讽式技术能否、或是否应该在20世纪末继续下去。

“或者说一种新的希望新闻一种无论好坏、无论悲欢喜乐都原文照登让读者得到全面消息并进行自我判断看看某些新闻是否值得自己注意和支持的新技巧是否能够或愿意在未来的10年发展下去。”

那些话只得到礼貌性的轻微掌声我知道纽约的听众只会有这样的反应。

从事希望新闻的报人

在全美各地反应却不尽相同编辑和专栏作家一致赞同。有些人说他们一直都在弄这样的希望新闻只是没有给它贴上标签而已。另外一些人郑重其事地说他们马上就来搞这样的新闻。

《普韦伯罗(科罗拉多)科罗拉多人报》的出版人罗伯特·罗林斯把我的演讲内容给他的每一个员工发了一份并附上一个字条说:“认真看要注意。”

《罗伦斯(堪萨斯)日报世界》的主席多尔夫·西蒙斯欢迎我和《今日美国》的办报方法。他为一个社区团体的领导人解释了希望新闻和绝望新闻之间的差别。

“媒体跟媒体不同啊。网络电视和少数报纸做一种事情全国各地更多的报纸却在用完全不同和负责任的方法从事另外一种事情。”

我的轻度批评和绝望新闻的标签伤害了一些从事国内新闻报道的报纸尤其是《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开始嘲弄他们所谓的“幸福新闻”方法那就是他们对“希望新闻”的解释。

因为《华盛顿邮报》是国内最受吹捧的报纸也因为那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内领袖人物看得最多的报纸它的新闻品牌就值得进行简单的个案分析。

“圣屎”新闻就是《华盛顿邮报》的执行编辑本·布拉德利说出来的。

他对自己的党徒说读者早间拿起《华盛顿邮报》看第一版的时候他希望这位读者能够说:“圣屎!”

《华盛顿邮报》经常得到这样的读者反馈。但他们经常的反应却是:圣屎!我怎么能够相信这样的事情?

有时候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反应有时候又不能或者不应该。

事实与虚构在《华盛顿邮报》的怨恨之宫里经常会成为友好的伴侣而怨恨之宫也就是“圣屎”新闻的老巢。对《华盛顿邮报》那种品牌的新闻来说匿名或不标来源的新闻是关键。

这种不标来源的政策无异于公开承认违反了两种新闻道德:

*无来源的消息经常会夸大自己了解的内容。

*记者写出来的东西经常会多于自己听到的内容。

惟一确切的办法是将事实与虚构区分开来因此就必须禁止不标出处的消息。效果较差的另一种办法是要求记者向编辑透露消息来源者的身份并让编辑来决定是否使用这样的材料。

《今日美国》有禁止匿名消息的严格政策。这项政策告诉我们的记者负起责任来并使报纸在消息来源和读者两个方面得到极高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