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华藏宝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部分(第1页)

(眨眨眼!)

……咳咳!——事情及其令人玩味哦!

跟目前台上唱戏的贪官污吏有得三比。

(是曾氏胜出,还是现在的“老贪”们胜出,看观自己思量三二?)

“那就这样吧。”曾国藩眼睛盯了一会惶恐不安的主审官,漫不经心地说了句。

意思是——就这样结案吧。

——现在的老贪们多半会说,为了更正视听,还权于民,一切以公正之司法论处……政治嘛,高明之极。主审官尚不能作主,平民,何能明了来?

主审官是个虚孱之辈,不仅刚走马上任不久,官位不稳,而且,要命的是,老曾夫子,还是他的顶头上司,管着他的升迁分房,子女创业哩——哼——老曾瞥了主审官半眼,脸有点发黑——大概长了老年斑或老年性黑头?——挺立的硕大老鼻子里,哼了几下气息。

意味深长的气息!

主审官明白了,卑微地躬了躬腰,惶惶然不敢把眼去看曾国藩,往后退到自己的座位上,宣布了刺马案犯主落网主犯的死刑判决。

一个富有玩味的历史悬案,就这样由一位被后人怀疑牵扯案由的“主要疑犯”,简简单单,高明而独断,简洁而轻易,结束掉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楔子一(2)

……

回头看刺马案发生之时的一个小插曲:

一八七X年的某日,一名姓马的清朝官员由于政绩出众,清廉明镜,为民为国做了许多杰出贡献,得到皇朝政府封予到某城出任总督的高升之喜迁,正当马姓新官走着红地毯,准备走向皇家颁奖台接受某城的管理封疆大印时,两名刺客突然从观礼的人群奔出,举着短刀,吼着英雄号角,刺向马姓新官。

在刺客短刀刺入马姓新官之时,一名刺客发了声英雄的嚎吼: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一说刺客是我XXX;各言不一,且不管它)

把此犯的喊话跟曾国藩“喧宾夺主”,结束刺马案的前后事由加以联想,不难看出两者间某种“承前启后”的呼应。

八十多年后……

一九四二年的东北:

在东北新京(长春),一队着便衣日军特务队,手持南部手枪,在一个贫民区的平房里,抓到三名中老年不等的汉人,不问青红,开枪连射。

三人遭突杀,血流黑土地。

此时,两名汉人持手枪者,突然窜出,负隅顽抗,和十数名日军便衣特务对击,死三名特务,五名汉人皆饮弹身亡。

血流黑土地——黑土地吸了人血,变得更黑了。

——这是一九四二年发生在新京的一出离奇怪案。之所以称为离奇,因为,即使在法西斯寇兵的铁碲下,沦陷无助的中华吾民还是有点维生的本份尊严的,何以,一群特务爪牙如此歹毒,光天化日之下枪杀无辜“顺民”?

怪案之怪,不在于日军特务便衣随便射杀五名汉人,而怪在,五名汉人都属前清和当时的历史学者——他们遭到屠杀的原因,只因为,五人掌握历史知识,爱到过日军的顾爱,却最终不识好歹,没有跟日军特务合作。

这是个绝对的秘密,知而不合作者,格杀勿论!

楔子一(3)

枪杀案后一个月!

驻佳木斯关东驻屯军的一个驻扎佳木斯的司令部,以山下奉文等日军高级将领为主的日军战将,及若干情报课特务高官,正在进行一项颇有意义的文化研究与跨国高级会商。

与会者中,除了五名日军高级将官与佐官,还有一名前清的遗族官员,日军人员中,一个是山下奉文,一个是土肥原贤二手下的大佐级特务机关长,驻华北高级特务,田原吉平;另三人,一人是日军关东军的皇家巡察少将(此人正坐中间,睡着觉,主持着会议),亲兵卫三郎,另一人叫裕川靖三,此二人,均是日本皇族的成员之一;另一人,则是一名关东军少将旅团长,关东军第八特特种旅团的旅团长。

这五名日军高将外,与会的日本人,还有名埋头作会议登记的机关文书,古田稚子。

山下奉文刚从东南亚乘机回到佳木斯(休息了两天),说过了一通话语,现静听众人的商议与决策。

五人里,亲兵卫三郎无疑是个蠢蛋。

亲兵卫三郎属皇族直接成员,亲兵卫的母亲跟天皇的母亲同一个家族,而且,姐妹二人嫁的,也是同一个皇家之族,尽管日本皇族实际的执政权力不大(像现今我辈国民),但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非常大(与我辈人民工刚好相反),亲兵卫虽属庸才,但也算得上是军中将花。因此人不习征战,此次,进驻东北,仅为代表天皇和皇族,视察和鼓舞皇军士气,此人长相平庸,一团晦气,在我们的镜头对向他时,除了睁着的眼睛不时眨眨,铲着日式法西斯平头的脑袋不时垂下仰上,摆明他还活着,几乎看不出他的活人气相。

与亲兵卫不同的,是同为皇族成员的裕川靖三,此人正和特务机关长吉平讲话,低声商议什么鬼马计谋(二人同属日军出名的特工官佐),脸上现出莫明其妙的兴奋与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