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卿卿一笑百媚生完整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 后续一(第1页)

又是一年夏日,蝉声起伏,乾清宫大殿内放着冰,都赶不去跟着括噪鸣叫一块闯进来的热气。

首辅跟兵部尚书正站在明昭帝跟前,兵部尚书偷偷望了眼神色不虞的太子,抬袖子擦掉额间的汗,清了清嗓子才就先前的事回道:“浙江从去岁击退倭寇,新的提督上任,倭寇与水寇扰乱百姓的事件在逐渐减少。肃远侯的虎符早已经交回兵部,但按着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肃远侯身上暂兼的将军一职也该卸下,但陛下这边迟迟未下旨,肃远侯又迟迟不归朝,言官这才有话说。”

从去年平乱后,皇帝催五催,就是催不回肃远侯。

但当时有大皇子惨败的下场,皇帝雷霆段清肃一应人等,让官员都夹紧尾巴低调做人,肃远侯不回就不回了。

可如今过去一年,礼部又曾上疏说皇家血脉不容挂着庶民姓氏在外,要皇上尽快把走章程把肃远侯人回宗,结果迟迟都没有肃远侯归宗的消息。

如此一来,大家更猜不透皇帝是什么意思,就有眼下言官再胆大参肃远侯的事。

那些言官就是纠察的作用,最近朝里风平浪静的,也只有肃远侯能被戳上去了。

兵部尚书用了极大的勇气,客观点出皇帝和许鹤宁都有错。

一个纵着,一个敢受这份宠,让他当臣子还能怎么说?

怎么说都得罪人,还一连得罪皇帝和储君。

谁人不知太子比皇帝都纵容肃远侯。

兵部尚书一脸的汗,也不知是热的,还是吓的。

明昭帝坐在龙椅里沉默着,大殿内针落可闻,压抑的气氛叫人连呼吸都禀住了。

“父皇,儿臣以为,弟那头早就该论功行赏。赏都未下去,何来罚?倒不如直接封弟为亲王,封地可在嘉兴一带。”

寂静,太子撩了撩眼皮,从容发声。

首辅闻言嘴角一抽。

太子这是要气死那些言官吧,封地在嘉兴,肃远侯爱回来不回来,把言官的嘴都给堵了。

“——唔,太子说得极是。”龙椅里的皇帝身子坐直,赞许地望向太子。

兵部尚书当即就把脖子都缩起来了,首辅同样把自己当个锯嘴葫芦,不发表任何意见,就听着太子和皇帝在那里恍如无旁人的讨论起许鹤宁的封号。

明昭帝道:“宁哥儿的名字就寓意很好,又平了浙江的乱,封号就用宁字如何?”

太子却是思索片刻说:“儿臣以为,这封号寓意虽好,但总少了点气势……”

父子俩一连又拟上几个封号,其太子提的一个字,让首辅心都跟着跳了跳。

在父子俩讨论正热烈时,锦衣卫指挥使匆忙前来,站在门口求见。

待得皇帝传召,跪倒就激动道:“陛下!肃远侯回京了,船已经快到渡口!”

明昭帝和太子都诧异看了过去,皇帝更是激动从龙椅里站起来:“快,派礼部的人去接迎!”

太子已经迈出一步:“儿臣跟礼部的人一快去。”

当朝储君跑得飞快,首辅侧头,微微恍惚,想起去岁太子命悬一刻的时候。

肃远侯帮着给太子拔了刀,血溅了他一身。当时大家都认为太子是要活不成了,肃远侯死死给太子按着胸口,硬生生跟着太医把太子的血止住。

那之后,太子卧床近半年才修养好,重新理事。

如今又过了大半年,皇孙都走得稳稳当当,能够背上一两句诗句。

首辅莫名就感慨起来,太子那头已经命人备好马,带着锦衣卫和禁卫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