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家有女免费全文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部分(第1页)

我还故意说:老姑奶奶这就走了,留下来吃过午饭再走吧!我们家今天午饭很丰盛,大鱼大肉的!”大伯娘说完便趴在,蓝奶奶的床边的小炕桌上,放声大笑。身体不由的颤抖着,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心想:这姜还是老的辣,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蓝奶奶用手指点了一下大伯娘,这才笑着说道:“那是,想当年,我也是顶厉害的一个女人,老虎不发威,他们就敢拿我当病猫。

当年,你公公也是走南闯北的人。那时候,要说咱们家也算是大王庄的富户,你公公当年就喜欢带着二河,出去做生意。说是算命的说了,老二是有大造化的人。

虽然,我心里挺舍不得的,才几岁个孩子天天跟着他爹出门。但是,我也没有阻止。唉!可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那一年,你公公在外面遇到了土匪。把给别人带的货物全都让土匪抢光了,还把二河也给弄丢了。

我知道后一着急,便一病倒了。可这屋漏偏逢连阴雨,隔壁的蓝老二,你公公的亲弟弟竟然干出了落井下石的事情。他怕遭了难的我们连累他。在我病倒的第五天,便提出了分家。

你知道他有多没良心,大桥他们的爷爷奶奶死的早,是你公公蓝凤民这个做大哥的,把他蓝凤山一手拉扯大的。是你公公这个做大哥的给他成的家,立的业,帮他开的杂货铺子。是你公公去外面给他进的货。可是这个白眼狼翻脸他就不认人。从此,我们的老宅子从中间一分为二,变成了蓝家大房与蓝家二房两家人。

哼!那时,村里人哪个不在背后不戳他蓝老二的脊梁骨儿!也是在那次回来的路上,你公公救了一起遭难的王地主一条命。在我们家最难的时候,王地主为了报答你公公的救命之恩。这才领走了我们家志萍,给他家儿子做了童养媳。这样一来,两家成了儿女亲家。好面子的老头子才肯接受王地主家的帮助。当时我们家的房子差点儿就抵了债。

就在我以为我和你公公再也撑不下去的时候,二河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好些银子。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吧!二河还和京都城的贵公子拜了把子。那个贵公子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你公公和二河都不让我打听。只告诉我那位小公子的身份贵不可言。

二河后来就是为那小公子办事的。今天我就给你透个信儿,也好让你心里有个底。几年后,二河后来从京都成带回来的媳妇儿林氏,是那位小公子的小姨子。二河和那位小公子做了连襟,而且,蓝衣可能是那位贵公子的女儿。所以,咱们家不能做蓝衣的主,蓝衣将来有一天,是要认祖归宗的。

你也看到了,蓝家来的这一个两个的表哥,虽然年岁不大,都不是简单的主。也难怪蓝老二三老婆的女儿,蓝菲那丫头会看上人家。哼!这不,老姑奶奶的儿媳妇眼光也是挺毒的,她的孙女也寻摸上那位林少爷了。

还有啊,二河的这个继室也不简单,那是遭了难这才流落到了咱们王庄镇。将来这赵峰肯定会出人头地的。所以,和老二媳妇好好相处,她那人不错。你老说人家不会种地,可现在,怎么种大棚菜,你这不是还是跟着二河家的学的。所以说,人呢!得多行善,有道是人做好事天不昧(昧:昏、糊涂的意思),善恶到头终有报!

要不是你爹救了王地主,咱们家可能当时就撑不过去了。人都说锦上添花是哥们儿,雪中送炭是朋友!这几年,你对蓝衣和蓝雨的好,孩子们心里都有数。那两个孩子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不然,他们家富裕了,也就不会拉巴大桥和老三家的了。

其实是不论信佛也好,不信佛也罢,只要心存善念,终有因果循环。就算天天念佛的人,一天到晚的做着坏事儿,想着害人的心思。那拜佛又有何用?你且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嗯,娘,我知道了,这一大早被那家人一搅合,你也累了吧,你眯一会吧,我出去了。一会儿拜年的就该来了!”大伯娘扶着蓝奶奶躺下,这才走到前边院子的客厅。这时,拜年的早就来好几波人。忙的大伯蓝志桥跟什么似的。

“蓝大伯,过年好啊!侄儿给您拜年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走了进来,拱手说道。

“来了就算,来了就算!过年好,过年好,张四儿你娘现在身体好些了吗?”大伯问道。

“谢蓝大伯关心,我娘吃了蓝衣妹子开的药,身子好多了,现在都能在家里帮着我们两口子看孩子了。这不,前两天食品厂里,又招工了,我媳妇儿也考进去了。我们家呀,一下子手头宽松多了。

不然,光指着我一个人在外面打零工,养活一家老小还真有点儿吃力。蓝大伯您忙着,我再去别家走走!”张四儿说道。

“给,这是当大伯的给小孙子的红包,赶紧拿着!快去吧?”大伯说道。

“谢谢大伯,我走了!”张四儿拿着红包高高兴兴的走了。出门后掂了一下红包,只听得“叮当”直响。心说:给的可真不少,里面最少也有二三十个铜板。

“蓝大叔,婶子过年好呀!我们兄弟几个来给您拜年了!”刚送走张四儿,这不又来一波。这三兄弟实诚,倒头跪下“邦,邦,邦”磕了几个响头。

“快起来,来了就好!今年的年景不错吧!来,吃糖,吃瓜子!”大伯赶紧扶起兄弟三人问道。

“不错,不错。您是不知道呀,自从咱们村子的路修通以后,出门可方便了,我们兄弟现在也弄了一辆牛车,现在每天拉着豆腐去镇上卖。这出摊去的早呀,就能占个好位子。位子好了,卖的也快!下午早早就回来了,还不耽误地里活儿!”

“好好干,用不了两年你们哥仨都能说上媳妇儿!”大伯笑着拍着三兄弟的肩膀说道。

“嗯,我们去蓝二叔家,给二婶子拜个年去!别送了,我们走了!”兄弟三人转身离开了。

“大桥兄弟,过年好呀!”这时一个看上去,比大伯大了好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身后还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老哥哥,您怎么来了,您可比我年纪大多了,我得去给您拜年才对!快,屋里坐!这是您家的小三子吧!都长这么大了!”

“快,给你蓝大叔拜年!”小少年赶紧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这才站起来。

“好了,好了,快起来!来了就算,来了就算!吃糖,吃瓜子!”大伯扶起来那个叫小三子的少年说道。

“大桥兄弟,我是来求你来了。你的那个家具厂还招学徒不,我想让我家小三子去试试。”来人很不好意思的开口说道。

“王老哥,你不到于吧,你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怎么不让孩子念书呀?听说你们两口子都在食品厂里上工,应该收入不错才对!”大伯一脸纳闷的说道。

“唉!别提了,谁说不是呢!本来我和我老婆在食品厂干的好好的。谁知道年前,我老婆得了风寒,年前厂子里也忙。而且工头说:张少爷说了,年前干的好的给涨工钱。

于是,我老婆就没舍得歇着。正在做果脯儿的时候,她觉得鼻子痒痒想打喷嚏,就摘下脸上带的那个叫什么‘口罩’的布,揉了揉鼻子。

你也知道这得了风寒,鼻子本来就不通气,再捂那么一块布。就更不通气了。这揉了一下鼻子不要紧,当场就被那个工头儿给看到了。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一个耳光,打的我老婆当场脸就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