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公子扶苏的简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第1页)

不知过去了多久,哀嚎苦叫声越来越微弱,直到再没有声音传来,恢复了宁静。

高廷尉围着大坑转了一圈,确定犯人都已死透,来到车舆外,对扶苏道:“四百四十六名犯人均已处置完毕,请公子检示。”

“不必了,扶苏刚才就说过了,高廷尉办事我放心。”当然另一方面,是陆昭实在不敢亲自去看,生怕晚上做噩梦。

“是,公子。”

“高廷尉且慢。”扶苏叫住了转身要走的高廷尉,“扶苏还有一事要麻烦高廷尉,以及在场的士卒。”

高廷尉不解:“公子所说是何事?请讲就是。”

“既然所有犯人都已伏诛,将他们的尸首留在此处也无意义。不如让犯人的亲眷将这些人的尸首领回去,当然那些罪大恶极,欺瞒陛下的方士除外。”

“这——”高廷尉的表情变得有些为难,“让犯人的亲眷将尸体领回去。。。。。请恕下官直言,并无此先例。”

陆昭道:“可是《秦律》中也没有坑杀之刑,无此先例又从何说起?况且此地离咸阳城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将这么多的尸体掩埋于此,难免有些不吉利,影响咸阳城的风水。若是高廷尉担心陛下怪罪,扶苏愿一力承担,绝不会牵连高廷尉。”

扶苏的话已经说得这份上了,高廷尉仍在犹豫,他吞吞吐吐道:“臣明白公子有仁义之德。但不是属下不答应,只是一旦陛下怪罪起来,公子怕是保不住臣。”

高廷尉说完,讪笑着看了一眼扶苏,然后继续低头。

陆昭明白高廷尉这层话的意思,扶苏虽是秦始皇的大公子,但前几日刚被斥责贬去上郡。如今公子扶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别说担保其他人。

而高廷尉作为前途无量的九卿之一,更不可能去巴结扶苏,一个日后连咸阳恐怕都回不了的公子。

既然高廷尉不肯答应,那就只能去找始皇帝嬴政。

“既然如此,扶苏就先行一步。”陆昭朝对方拱手,随即转身进入车舆,“回宫,见陛下。”

看着扶苏的车舆走远,高廷尉的下属担忧道:“您这样得罪公子扶苏,不怕他日后报复您?”

“你觉得公子扶苏是睚眦必报的人?”高廷尉扭头反问下属。

下属当即摇头,高廷尉道:“那不就结了,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那您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下属还是有些不明白。

高廷尉没有回答,反倒神秘一笑:“让刚才挖坑的士卒先别走,等会儿还有活儿干呢。”

-

陆昭来到嬴政日常处理政务的章台殿,嬴政果不其然还在批阅奏折,卢生侯生批评嬴政的其中一条就是,嬴政将任何政事抓在手里,从不假手于人。

或许会有人不明白,皇帝勤政爱工作也是一种错误吗?

卢生侯生诋毁嬴政的勤政,看似是出于道义,实则是抱怨他们没有从嬴政的手里,得到足够多的权力。

始皇帝信任方士,让他们为自己炼制长生不老药,但还没糊涂到赐予方士更多的权力。也幸亏嬴政没有这样做,否则秦朝恐怕会出现第二次“嫪毐之祸”。

所以在这些心术不正,妄图祸乱朝纲的方士眼里,始皇帝的勤政不肯分权于人,导致方士们最渴求的计划破产,这让他们岂能不恨,岂能不怨。

陆昭进殿先道:“禀告父皇,四百四十六名犯人均已处置完毕。”

“嗯,朕知道了。”见嬴政头也不抬,注意力全在桌案上那一堆摞竹简上,陆昭正思考他要怎么开口。

嬴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问道:“还什么事?”

“扶苏想求一个恩典,请陛下恩准。”陆昭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静静地等待结果。

这回嬴政终于抬起头来,看着陆昭。

在这样的目光下,陆昭的脚不由自主开始打颤,他硬着头皮道:“如今欺诈父皇的方士和妄议朝政的诸生,皆已伏诛。上天有好生之德,父皇若能网开一面,这样一来,天下人都能知道您的仁德。”

“哦。。。。。。”嬴政沉吟片刻,冷冷道,“扶苏你以为朕在乎这个?”

陆昭愣怔住了,他也不知道始皇帝嬴政究竟在不在乎这个呢?一般来说,皇帝施舍一点恩典,尽量留一个好名声,至少在谥号上面好看一点。

但嬴政在秦朝建立后,废除定谥号这一制度,认为此举会导致臣评议君,子评父,非常不符合尊卑规矩。这样一个皇帝,似乎不会太在意外界的评价。

不待陆昭回答,始皇帝嬴政已经有了决定:“就照扶苏你说的办。”

陆昭大喜,连忙谢恩:-->>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