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傻子王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部分(第1页)

“这是为何?”谢谦不明所以,爹娘想来不过问他的感情,即便是催他成亲,也是要找个自己中意的。如今,这个人总算出现了,可是爹娘为何不允?

“你房伯伯略通岐黄之术,你也是知晓的。前几日,他与你爹二人于书房喝的酩酊大醉,无意间说漏了叶姑娘的命数。唉,”说到此处,谢母也是颇为无奈发叹了口气,“我很你爹爹都看出你对那叶姑娘动了情,只可惜,你与叶姑娘,必是有缘无分,为娘劝你,还是早些放弃的好。以免将来伤心难过,后悔已是不及。”

“娘,此话怎讲?你倒是说说清楚,筱桐是何命数?你若是不告诉我,我又怎能轻言放弃。”谢谦听闻此言,无疑如遭雷击。若是没有个说法,叫他怎能信服?

“既然如此,娘便告知与你,你切勿说与他人听,就连叶姑娘也不可说。”谢母敛了笑容,一脸正色说到。

“恩孩儿指天发誓,绝不与任何人说。”谢谦也不复往日的温文儒雅,神色间满是肃穆。

“叶姑娘侍为国母之命,将来是要流芳百世的一代贤后啊。”谢母尽量压低了声音,凑近谢谦耳朵边将这个秘密告知于他。

谢谦闻言,双眼豁然瞠大,不可置信地看着谢母,“娘,此话当真?”

“当真,你房伯伯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是他夜观星象窥得的天机,绝对错不了。”谢母深色庄重,全无半分玩笑之意。

谢谦顿时便如失了魂魄,整个人颓丧是坐于桌前。“怎么会,怎么会是如此?”他轻轻低喃,脸上一片茫然之色。

“为娘言尽于此,谦儿,你是一个知道轻重的人,孰轻孰重,你自己考虑吧。”谢母说完,便离开了大厅。只留谢谦一个人,不知所措地坐于厅内,就连桌上的早餐没了温度,却还是浑然不知。

最近几日,筱桐颇觉奇怪,谢谦似是故意躲着她一般,每每见着她,说不到几句话便借故离开,即便是说话,也每每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一开始,她倒不觉得什么,但是次数多了,想不引起她的主意都难。

左思右想之下,她觉得,该不会是在谢家叨扰的时间太长,惹人生厌吧。

恰巧,谢父寿辰前一天,晚饭时分,谢谦便告诉他,宅子已经买好,价钱也不贵,且他已命人布置妥当,里面该有的都有了。她和老头儿直接搬进去住即可。筱桐自是言谢,回了房将前几日去钱庄取来的银票递给他,怎奈谢谦无论如何也不肯收。筱桐无法,只得又拿了回来。

于是,筱桐在谢府住到第三日,谢父寿宴完毕之时,便与老头儿搬离了谢府,来到谢谦为她买的宅子里。

老头儿对这其中因由自是知晓,那日醉酒本就是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让谢谦放弃,否则,他日他那二徒弟寻来之时,筱桐这丫头是要吃不少苦的。

是以,为了筱桐好,他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时光流逝,很快,筱桐已经逃出宫外四个多月了。最近这几个月,她每日与师傅潜心学习医术。时常与老头儿两个人到附近的山上采摘草药。而筱桐的学习进度,连老头儿也为之惊讶,即便是当年聪慧如姜问,也不及筱桐。在这起间,谢谦常以朋友身份前来看望筱桐,还不时带来一些外间难寻的吃食。筱桐自是欣然接受,原本,她曾今以为谢谦对自己有意思,虽然她并无意,但是正自寻烦恼时,才突然发现,或许,这只是自己的自作多情罢了。

之后,每每想起,她总是自嘲一笑,自己那自恋的毛病竟是从现代一并带到了古代来了。

日子就这样平静无波地过着,筱桐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至于嫁人,她则是不敢妄想。一切随缘吧。

就在筱桐的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之时,未来的朝野亦是日新月异。

司空烨和姜问两人联手,仅仅四个月,开科选仕,平定内乱,整顿朝纲,以前所未有的雷霆之风将整个朝廷整顿的像模像样。

此次科举考试选拔出的那些官员,大多是他们的同门师弟,也有少许是二人前几年自民间结识的一批有志有才之士。

由于了解甚深,是以官职安排也都是各取所长,让他们能够在官场上尽情发挥,为百姓谋福。

一时之间,整个未国的前景一片欣欣向荣,百姓亦是个个安居乐业生活安康。

然而,与此番景象截然相反的是,皇宫里的一片清冷孤寂。

八十八章

然而,于此截然相反的是,皇宫里的一片清冷孤寂。

司空烨自亲政以来,至今为止,整整四个多月,未曾踏入后宫一步。每天都是专注于政事。与此同时,皇衣卫寻找卫嫣然的事情亦是仍旧进行着。虽然,结果并不在司空烨的预料之内。他本以为,卫嫣然一介弱智女流,即算是逃出宫去,皇衣卫要找到她也绝对不难。可是,事实证明,他一次又一次的期盼皆是落空。

每隔十天,王修都会来密道汇报情况。司空烨每次都是抱着满满的希望而去,却都是满怀失望而归。他实在是想不通,她到底是使了什么法子,竟然好像整个人就那么从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无踪迹可寻。可是,他却仍旧不信邪,更不想妥协。他,一定要找到她。很想大声质问她,为什么装傻骗他。但是,他更想确定,自己心中的这份思念是为何故。

这天,朝堂之上,以沈威为首的几位老臣联名上书,“皇上亲政四个月来,勤恳为政固然是好事,但繁衍子嗣也尤为重要。如今已是国泰民安,社稷稳定,为臣恳请皇上于后宫之中,广施恩泽,为我未国的将来谋福。”

细细看去,只见沈威说这话时一副忠心为国的模样,但是看在姜问眼里,却煞是好笑。

“皇上,沈将军说得对啊。”一位白胡子言宫也自队列中站出,“如今我未国江山已定,是时候繁衍子嗣,以期我未国后继有人啊。”

司空烨坐于龙椅之上,脸色讳莫如深,不明所想。但只有他心里知道,他对这个建议有多么的反感。尽管于情于理,他明白,作为一个帝王,安抚后宫也是尤为重要。但他一想起那些莺莺燕燕花枝招展的女人,就提不起兴趣。是以,这四个多月下来,他以朝纲不振为由,整日埋首政事。可事到如今,显然已是避无可避。如今大局已定,朝纲已稳,他已没有理由再拖下去。

“沈爱卿,张爱卿,你等忠心为国之心朕已知晓,前阵子确是朝政繁忙,朕差点将此事抛于脑后。今日你等若是不提,朕倒当真是要忘记了去。你等且放心,朕心中自是有数。”司空烨四两拨千斤,一番话说得恰到好处,既安抚了朝臣,也未作出任何承诺。

御书房内,刚一下早朝,姜问、顾青、张锐三人便来到了御书房内。

顾青和张锐二人皆是新晋官员,他二人与姜问、司空烨师出同门。顾青擅长舞文弄墨,于文学兵法政事上的造诣颇高。而张锐,便是那日扮作赵彻协助司空烨平反的武将。此次科举,分为文科和武科两大科目,文科的胜出者自然非顾青莫属,而武科亦是如此,显然非张锐莫属。老头儿门下的弟子,个个都是天赋异禀,再加之名师指导,勤学苦练,成就自是比民间的文人武夫高出许多。胜出自也是不在话下。

三人一进御书房,作势便要下跪叩首,司空烨见状,看了看身后的小全子,连忙说道:“你们免礼吧。现在此处又没外人,何必如此多礼。”

几人本也只是做做样子,闻得司空烨此言,自是连忙站直了去。

“小全子,你先下去吧,到门口候着便是。”司空烨与几位师兄弟谈话,自是不习惯别人在场。尽管小全子并非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