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七零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下乡(第1页)

去火车站的路上,沈安宁再三和姑姑强调,今年不要给她寄粮食粮票,因为下乡知青第一年国家是发补助的,每个月35斤粮食的定量,再说她手里还有不少全国粮票,今年肯定不会缺粮,“姑姑,您一定要记住我说的,今年家里的供应别给我寄过去,到时候我要是缺什么就给家里打电话,别担心。”

“行,宁宁啊,到了那边干活不要太认真啊,自己身子骨要紧,你这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呢,缺什么就拍电报或者打电话回来,别太辛苦了,保重身体最重要。”沈义佩终归还是有些难过,虽然这比什么都没预防的结果要好很多,但是十五岁的女孩,还带着弟弟妹妹,到乡下又要想方设法照顾家里下放的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到车站,等列车停稳在站台上,姑父帮忙把沈安宁带着的两个包裹送到座位上,又给她塞了几张大团结,沈安宁看着姑父,眨了眨眼,这应该是最后的私房钱了吧?

看着沈安宁的小眼神,彭城摸了摸鼻子,“姑父走了,到那边记得常给家里写信,抽空就去邮局给姑姑姑父打电话,别心疼钱啊。”彭城穿着军装,这本身就够让人羡慕的了,这话说的更让人冒酸水,这还只是姑父。。。

这家里其他人得有多好啊!

沈安宁没让他们在站台等火车开,她要看着他们先离开。

现在下乡的知青也分两种,去兵团的都会穿着统一的军绿色列宁装,带着大红花,像沈安宁这些去村里和农场插队的,就只有大红花。

一个车厢分两边,右边坐着的都是去兵团的,沈安宁她们坐在左边,泾渭分明。

因为她们这个车厢都是知青,没有别的乘客,一路上倒也还安生,坐火车第一天,车厢里都是年轻人,大家精气神足,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很快。

沈安宁坐在靠窗户的位置,对面三个,边上两个,都是女孩,但只有一个叫许红霞的和她去的地方一样,其它几个有的在芳山公社其它的村子,有的在大虎公社还有辽省的其它县城。

“哎,安宁,你说不会只有咱俩是到望土村的新知青吧。”许红霞挺愁的,要知道两个女孩人生地不熟,人多好歹有胆儿啊。

沈安宁摇摇头说道:“你想多了,咱们只是北京一个站点的,还有男同志呢,咱们国家这么大,其它地方下乡的知青肯定也有到那边的,火车始发地,经停站,路线都不一样的。”

听到沈安宁这么说,许红霞总算是有些安慰了。

因为大家都大多不认识,所以在火车上的两天都很是客气,互相帮着看行李,结伴去卫生间,还换着零嘴吃,,,,,,,越靠近黑山县,沈安宁就越有些迫不及待,也不知道弟弟妹妹这几天怎么样,还有爸妈,堂哥堂嫂那边,现在的她还人生地不熟,得想个办法和农场那边搭上线才是,这一桩桩的事儿,都要时间。

终于终于,在火车哐啷哐啷的声响里,她们总算是到站了,中途她们这个车厢的人走了一批又上来一批,现在终于轮到她们了。

因为已经来过黑山县一次,沈安宁已经轻车熟路了,带着许红霞出站台,看到举着芳山公社牌子的人,两人走了过去。

“您好,同志,我们俩是到芳山公社望土村插队的知青。”沈安宁拉着许红霞上前说明二人的情况。

“奥奥,你们去那边拖拉机那儿,今天来了好几批了,你们先过去吧。”

“谢谢同志。”

走到停拖拉机的地方,发现是老熟人,沈安宁主动打了招呼“大山叔。”

高大山有些意外,“哎,是安宁啊,你这是到我们这儿插队了。”

“是的,大山叔,我在望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