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七零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商量(第1页)

沈安宁想了想,还是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大嫂,我在村里混的还不错,你要是放心我,等你生了孩子就交给我,我对外称是我哥家的小孩就行,反正之前也和她们说过我哥是当兵的。”

说实话柳漫雪是很心动的,虽然不舍的,但沈安宁这几个月俨然挑起了整个家的大梁,况且她也是学医的,孩子有什么特殊情况也能及时发现,总比跟他们在这边受苦好。“等你哥回来,我和你哥商量商量,这事儿还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借口才行。”

晚上。

沈安宁带着弟弟妹妹到爷爷奶奶那儿。炖了一锅豆腐鱼汤,下午村上的小孩给她送了两条鱼,说是感谢她。

“这鱼汤真不错,豆腐也好吃。”沈兆霖喝着鱼汤就着馒头,现在他已经摸出规律来了,但凡是孙女来的那晚,他的晚饭就只吃个半饱。

沈安宁看着爷爷,把今天在农场商量的事儿说了出来,“爷爷,我今天去爸妈那儿,大嫂肚子里的孩子估摸着要在十一月生,我想着到时候想个法子把侄子或者小侄女抱过来养,他们那边住的虽然还可以,但吃的营养跟不上,再加上大冬天,我也不放心。”即使这一次她们提前做好了准备,但她还是害怕上一世的悲剧会重演。

沈兆霖有些心疼,大孙女已经带着两个小的了,,,“宁宁,真是辛苦你了。”

沈安宁带着弟弟妹妹走后,沈爷爷和沈奶奶躺在炕上消化肚里的鱼汤,看着房顶,开口笑道:“老婆子,以后咱们攒的那些东西都给宁宁一个人。”

“还要你说,本来就是准备大部分都留给她的,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么多孙子孙女,你最疼她,当初取名字的时候我就想你也是霖,孙女也取宁。”尹世清笑话着老伴,心里盘算着她这么多年攒下的家底,到时候拿出见面礼给其他几个孩子的另一半,剩下的就都给大孙女。

沈安宁回到家躺在炕上,想着刚刚爷爷说的话,她一点都不觉得苦,上辈子她是孤家寡人,独享了沈家给她留下的那么多财富,但她一点都不快乐,姑姑每天也都活在自责里,这辈子在乡下,即便每天干农活,她都是笑着过的。

八月初,村里开始分粮了。

一大早,不用大队敲锣打鼓喊,大家都站在打谷场那里排着队,大概六点半的时候,支书家的大儿子王青林,也就是下一任的支书推着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来到了打谷场上。

人群嗡地一下炸开了。大家看着自行车开始了激烈讨论。

“青林啊,这是谁买的自行车啊?”

“哎呦,可真不错,二八大杠哎。”

“哎呀妈呀,这是咱们村第二辆车了吧,谁这么豪气奥。”

“看着比沈知青那辆还大一些。”

。。。。。。。。。。。。。。。。

只见支书和站到台上,开口说话,“行了,大家安静安静,听我说两句。”

“这辆自行车是村里买的,走的是村里的公账,但自行车票是沈知青送给村里的,大家知道啊,咱们村这么多年想买自行车可是就弄不到自行车票,沈知青自己有了自行车,但咱们村里却没有,大家做事啥的都不方便,首先咱们应该谢谢沈知青,她这张自行车票帮了我们大忙。”

“以后村里的人要用自行车就到村委来登记,这是大家的共同财产,属于村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要爱护,平时有事可以到村委借,但刮了蹭了的追究到个人,都清楚了就开始分粮吧。”

分粮都是按照一家工分从高到低排的,挨个上去核对,沈安宁工分不多,前头压根排不到她,所以她和知青点的人站在一起,在队伍靠后的位置。

“安宁,这自行车票真是你送的啊?”许红霞已经麻了,这么重要的东西说送就送?

沈安宁其实也不想高调,但是没办法,无奈地说道:“我就是不想惹麻烦,前段时间因为这自行车闹得那么难看,现在村里有了一辆,大家就不会盯着我那个了,反正村里每天都给我工分,我也不算亏。”

许红霞想想也是,每天不用上工拿六个工分,这也的确是好事。“哎,也不知道我这次能分多少粮。”

“咱们第一年肯定是够吃的,每个月不是还有补助吗,秋收后再去山上找些干货,肯定饿不着。”

知青点的几个人都是不惹事的,爱闹腾的、受不住苦的嫁的嫁,娶的娶,都搬出去了,还好她们都已经走了,不然等到秋收后猫冬还得为柴火闹。

沈安宁看着前面几家大户上去分粮都是一板车一板车拉的,看着一家上去一群人,这也算是没分家的好处吧?人多公分多,分的粮食多。

人群中扫过去,这算是沈安宁第一次见到这么齐的人,以前每天早上来领任务都是一家来一个,小队长分的,这领粮食来的人少搬不动,几乎全家都上阵了。

虽然有在这里结婚的知青,但沈安宁还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常年累月被太阳晒的皮肤和下乡知青被晒黑的皮肤还是有区别的。

而且看以看出来知青找的对象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一些,长得也不差,沈安宁心里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乡下的日子太清苦,两个人撑总比一个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