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七零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章 包粘豆包(第1页)

一家子人在床上赖着,直到八点的时候,怀里的沈梓希饿了,一边喊一边拽着沈安宁的头发不撒手。

被痛醒的沈安宁哭笑不得,“希希乖,把姑姑头发放开给你喂奶喝。”

先换好尿布,拿出奶瓶,冲了一百毫升的奶粉,把磨人的小孩抱在怀里喂她。

喝饱了给她拍拍奶嗝,沈安宁看着小丫头,感觉比刚抱回来时变化有点大,现在的小丫头肤色白皙,脸上长了些肉,看着就可爱极了。

前几天在村长家里买了一个小孩睡觉的窝篮,是用手指粗的藤条编出来的,大概半人高,下面铺上厚厚的一层乌拉草,再铺上一层旧褥子,一层软棉花,放上一床厚被子,用小包被把小孩裹好放进去,炕上温度说不准,太燥热对小孩子不好,放在篮子里还能动不动摇一摇,方便极了。

把弟弟妹妹叫醒,沈安宁倒好热水,给两人挤好牙膏,“安宇安宣,你们先洗漱,收拾一下,姐姐待会儿要到隔壁素芬婶子家包粘豆包,中午回来,你们两就在家看着希希奥。”

“鸡汤在锅里,包子也在锅上热着了,待会你们就自己吃完收拾一下啊,”沈安宁先喝了一杯热水,吃了个肉包子。

看着外面的雪已经停了,把自己裹得像个球,沈安宁背着一个军用水壶往素芬婶子家去。

要说会计叔也算是村上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了,大三间半瓦半土坯房,两间住室,中间是烧火做饭的过道,前后带直通两个院子的门。今天她们就是在北屋干活,素芬婶子家人多,两个闺女嫁出去了,还有两个儿子,大的十二岁,小的八岁,和双胞胎同龄。

因为有一帮知青在,大家虽然手不熟,但人多力量大啊,十几个人一上午包了整整一百二十斤,大黄米做皮,煮熟碾碎的芸豆加上一点白糖做馅儿,摆在蒸帘上,看着黄澄澄的,好看极了。

第一锅蒸熟,第二锅下锅,大家分工合作,速度效率那叫一个没得说。

所有的忙完,大概一点钟的样子,素芬婶给每人拿了两个,沈安宁没拒绝,反正过几天她们也要包,到时候补给几位婶子就行,毕竟家家都不富裕,她们一帮知青就拿了二十多个,小半锅了。

沈安宁中途回了一次家,给梓希小朋友喂了一次奶,换了一个纸尿裤,中午村里吃饭的人家少,所以她也没开火,就一人泡了一杯奶粉,吃了些点心,专门拿的是沈安宣爱吃的奶油蛋糕,把她高兴地不得了。

拿着两个粘豆包回家,给双胞胎一人一个,沈安宁在素芬婶子家包好的第一锅就尝过了。

第一次吃这玩意儿,味道还不错,糖放的少一点也不影响口味,沈安宁个人觉得太甜了反而不好吃。

就这么一连忙活了八天,知青点的粘豆包才算都包完,沈安宁家也包了一百二十斤,女知青那儿总共包了二百八十斤,男知青更夸张要了三百二十斤,也幸亏有几个婶子帮忙,不然指望她们自己弄,也不知道要忙活到猴年马月。

粘豆包蒸熟放凉,再拿到屋外冻起来,冻得梆梆硬的时候就可以装到布袋子里,能吃一整个冬天。

七个男知青因为不会包,全靠女知青和几位婶子帮忙,所以他们每天没事干就上山捡柴火,挨个送到知青点和几个婶子家,一个星期每天往山上去,还很好运地抓到了三只沙半鸡,因为不够每家分一只的,就由沈安宁拿回家加上蘑菇干和木耳一起炖了一大锅,每家分了小半盆。

一百二十斤粘豆包有整整两口袋,将近一千个了,沈安宁和弟弟妹妹三个人肯定是吃不完的,因为他们不会每天都吃粘豆包,大黄米的营养价值高,沈安宁送了两百个到爷爷奶奶那边去,她知道两位老人家一直都有接济牛棚里面的人,这粘豆包她已经学会了,下次想吃也可以自己去做了。

剩下的,家里留上大半口袋,余下的等有时间全部送去农场给父母和哥嫂,他们冬天的供应比一般的村民少,光靠分的粮食是肯定不够吃到明年秋收之前的,这个冬天她多送点,明年他们也能吃的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