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历史的纪念碑群

经过一年的发掘,这座东西长230 米、南北宽62  米,总面积为14260 平方米

的大型兵马俑坑终于被揭开,饱受了二十多个世纪黑暗与挤压之苦的6000  余件兵

马俑和数10  辆战车面世了。人们在亲眼目睹了秦兵马俑神姿风采的同时,也有机

会对它们的设计和创造者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索。

据史学家司马迁撰著的《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可以看出,这位后来的始皇帝赢政,

在公元前247 年他13  岁登上秦国王位的同时,就开始为自己营建陵墓了。建造人

数最多时达到70  余万人,前后修建达39  年,直到他死亡并葬入地宫后,陵园的

工程尚未全部完成,其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复杂可想而知。

修筑帝王陵墓作为一项巨大的土木工程,在尚无先进机具的古代,需要很长的

时间和为数众多的人工已属必然。由于治陵工程旷日持久,就很自然地赋予了它祝

寿和永恒的表象功能。也就是说,帝王生前所属陵墓的修筑时间越长,预示着其主

人越高寿。故,历代帝王生前为自己修造陵墓便有了“起寿陵”的说法。秦始皇的

祖辈秦孝文王就曾把自己的陵墓直接称作“寿陵”,没有取其它的名字。汉武帝17

岁即位,活到71  岁才撒手归天。由于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修筑寿陵,在他入葬

时,不但墓内的金银财宝堆放不下,而且陵园内修陵时栽的树木也粗大得可以合抱

了。

秦始皇陵墓的修筑初期,曾采取过一项重大的行政措施,这便是秦始皇于十六

年(公元前231 年)设置的“丽邑”。

“邑”作为城市讲,则有“大者曰都,小者曰邑”的区别。作为行政性地域论,

则是都、鄙之外的地方。据考古学家分析判定,当时秦丽邑统辖的范围主要是占有

今临潼县境内的渭河以南地区。隔河,北与高陵、栎阳相接,南以骊山为界,与蓝

田为邻。东西因有零河、临河,分别同郑县、芷阳接壤。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因陵而设的丽邑,其城址当于始皇陵不是太远。

陵邑的设立是秦始皇的一个创造,也为以后的汉代所继承。因服从修陵,便于

管理是其产生的根本,所以它不完全是行政区划性质的县邑,而是独立性较强的陵

邑。据史料载,设置“丽邑”时,秦王政正处于29  岁的中年时期,他已经历了

“亲政”后的7 年政治锻炼,铲除■■、吕不韦两大势力集团后,任用李斯为客卿,

封尉缭为国尉,并积极采用韩非的理论,使一大批法家人物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从十三年(公元前234 年)起,秦始皇攻赵,定平阳、武城。十六年

(公元前231 年),韩、魏献地求和。这时的秦始皇雄心勃勃,为了使“统一海内”

和“穿治骊山”两大事业同时顺利进行,他想出了设置“丽邑”的办法。由于“丽

邑”的设计,使陵墓的修筑工程可以更具程序化和组织管理专业化。